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马文宝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六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多途径的培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文化自信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化自信;素养培育

正文


1.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意义

2.1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其他民族不可替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人应该追求高尚品德与情操,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自信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让他们能够从优秀文化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2.3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知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只有学习好语文知识,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初中阶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文化自信素养培养。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4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身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各时期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文化自信教育,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3.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不牢固。其次,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学习中,文化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此外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较高的文化自信素养。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使语文教学更加全面和丰富。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

3.2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学生对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而是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对文化自信素养培育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完,学生被动地听。而现代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己动手做作业,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对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把知识讲完,并没有给学生发挥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不利于学生对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即使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师资力量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自信素养培育是一项需要教师付出极大心血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拥有较强的文化自信素养,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但是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难以满足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要求,这也是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从文化自信素养培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将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

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都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阻碍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专业的教学知识,也没有系统地掌握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比较陈旧。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些是学历水平不高的社会人士。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由于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所以很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3]

4.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对策

4.1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对语文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语文课程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以及精神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程度。

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知识的获取渠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应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在保证语文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授《陋室铭》时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进行教学。在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与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习惯。比如我们的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礼节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优秀之处。[4]

4.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感悟知识。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语言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演讲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感悟。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讲解作者生平以及与阿长之间的关系等方法来让学生了解阿长这个人物。

4.3加强师资培训和提高教师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自信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另外,教师还要对自己所教授的文化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素养。[5]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教师在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和积累,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对现有教师培训方式、途径和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文化自信素养培育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

5.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文化自信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贵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策略[J].甘肃教育,2024,(10):53-56.

[2] 周习云.以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02):88-90.

[3] 白阿如娜.初中语文文化自信素养教育教学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DOI:10.27228/d.cnki.gnmmu.2023.000034.

[4] 魏东红.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自信培育”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2.003829.

[5] 胡彦珺,王金梅.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J].基础教育论坛,2022,(04):97-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