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
正文
引言:现阶段,林业发展态势相对稳定,但受传统发展决策影响,整体态势仍不乐观,再加之林业栽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部分工作人员对自身技术掌握度不足,还少极少数人员忽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致使林木资源管理难度上升。对此,有关人员需要熟知技术革新方向,并整合现有的资源,确定技术优势,加强管理与体制完善,为未来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基本方向
(一)实现效益平衡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是一项技术活,涉及树种的选择、土壤的处理、播种与育苗等,在栽培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地解决问题,只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才能推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发展[1]。另外,还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在进行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采取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林业育苗造林栽培要尽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充分考虑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在进行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时还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林业建设中,要做好育苗造林栽培工作,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对此,首先,要对苗木培育进行科学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苗木管理和栽培技术的创新,同步强化对造林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林业建设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其次,需要培育优良品种。培育优良品种是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培育出优良品种,同时还要加强对苗木培育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其质量[2]。
(三)种苗多样化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过程中,种苗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种苗多样化才能够保证我国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的开展,只有不断地开发出新品种,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证苗木的存活率。所以在育苗造林栽培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种苗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在当前我国林业育苗造林栽培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育苗造林栽培时没有根据当地情况来进行合理种植,导致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所以要想保证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另外,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习性,自然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所以需要开发更多的品种从而适应行业发展,同时重视种苗的质量而非数量,以此作为契机促进林业进步。
(四)技术创新化
技术创新是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者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效率。同时,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工作中,要注重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如在种子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对种子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对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在苗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造林成活率和质量的提高等。另外,林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未来社会的实际情况,所以其技术创新将是重要出路,其能够提升种植效率和质量,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技术的创新能够提高林业的发展潜力,解决传统人力无法处理的问题,从而推动行业的转型。
(五)管理科学化
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中,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管理是直接影响造林质量和生长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中,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才能实现对树苗的良好培育,进而有效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在进行管理时,要针对不同树种、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质量。例如在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就需要针对树苗采取防寒措施;而在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则要注重做好防旱工作。另外,随着管理观念的更新,林业发展也逐渐具备科学化态势,相关人员能够立足于树木的实际情况,借助生物学等知识,提升管理成效,促使行业发展更加科学、稳定。
二、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关键
(一)土壤消毒技术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土壤消毒技术是通过对土壤中的水分、温度、酸碱度和氧气的调节,保证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和种子发芽生长受到影响,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至此,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须先对土地进行清理,清除土地中的杂草、杂物等。清理完后,必须使用多菌灵、速克灵、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此外,还可以利用火烧或机械方法来进行消毒处理。在对土地进行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来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使用生石灰或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消毒,还可以使用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确保方案具有灵活性才能长久稳定。
(二)种子催芽技术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种子催芽技术,为了保证幼苗能够尽快出土,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因此,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种子的催芽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催芽时,要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晒种,将种子放入太阳下晒3~5天。其次是浸泡,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3天,并每天换水2次。再次是药物处理,在浸泡种子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最后是温度处理,将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通过以上方法处理后的种子通常能够达到催芽效果。另外,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常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后再进行播种,确保效果最大化。
(三)育苗播种技术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种植区域比较广阔,且在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育苗造林技术的有效性,就需要掌握好育苗播种技术[3]。在具体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育苗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筛选工作,将那些劣质、不成熟、发芽能力较差的种子剔除出去,留下优质的种子,从而保证播种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种子。其次,在育苗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工作,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从而保证土壤中的水分能够及时蒸发,将土壤中的杂草、灌木等杂物清理出去,为播种后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科学选择播种时间,降低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
(四)采种和繁殖技术
在林业育苗造林栽培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好适合的树种,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繁殖。对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到该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尽量选择在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地方进行种植。对于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必须通过人工措施来控制它们的生长,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而后,在育苗造林过程中,育苗地、种子和幼苗之间必须相互适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苗木能够正常生长[4]。另外,种子繁殖是林业育苗造林栽培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使用种子繁殖时,要考虑到该地区所处气候、土壤、温度等多种因素,从而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树种。
(五)质量监控技术
育苗质量监控技术是指对林业育苗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此确保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达到要求,提高苗木成活率。对此,林业育苗工作中要注意对苗木的播种深度进行严格控制与监管,保证在合适的深度播种,保证种子在发芽阶段能与土壤紧密接触。而后,育苗工作中还应注重对苗期的水分监督控制,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同时苗木种植前需要对种植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另外,造林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造林活动,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育苗效果,应在造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加强人力监管,确保林业育苗工作顺利开展[5]。
三、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前期准备
在育苗造林的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整地、做苗床、选种等。对此,在进行育苗造林前,要先进行整地,一般都是在冬天进行,可以对土地进行深翻和晒土,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做苗床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育苗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苗床,一般都是选择平坦的地面或者是丘陵地势,如想要种植速生树种时,就要选择地势比较平坦、肥沃且排水条件比较好的土地。而后,选种是为了保证苗木能够获得较好的生长条件。在选种时可以根据苗木品种、产地等来进行筛选,选出最适合育苗造林的树种和种子。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另外,需要确定栽培的具体时间,并构建对应的方案,进而提高实际效果[6]。
(二)加大资金投入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保障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需加大资金投入。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相关项目建设。同时,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实施与推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为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但需要完善政策,确保资金的利用率最大化。另外,需要明确林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金供应,所以必要条件下可以引进社会资金,但需要做好各方管理,以免影响后续工作的推进。
(三)培养专项人才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并熟练掌握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优化和完善。而后,还要培养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教育,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育苗造林栽培技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7]。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大对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并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加入,确保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监督管理
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木的存活率,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对育苗造林栽培技术的实施进行严格把控。对此,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林木种植技术进行规范管理,让人们意识到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同时,如果林木种植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环境,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环境等方面入手,让林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需要确定责任主体,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而提高林业育苗栽培的质量和效率,也能杜绝不合理行为,维持行业的稳定、长效性,未来大环境变化时,相关人员也能随之做出调整,避免产生漏洞。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日益话题,自然而言的林木资源也被愈加重视,因为其不仅是许多领域工艺开展的必备品,更加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手段。至此,相关人员需要针对林木资源管理作出机制革新,重点关注常规育苗手段的不足,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深入技术革新,为后续方案推进铺路,为林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正清.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和造林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3):121-122.
[2]王艳辉.林业树木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1(06):57-58+60.
[3]王波,仲国庆.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21(06):177-178.
[4]于男男.林业育苗造林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2,(05):23.
[5]宋珊.杨树育苗及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0,(09):87-88.
[6]李秀燕.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9):70-71.
[7]李秀燕.沙棘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J].热带农业工程, 2019, 43(03):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