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爱平 米立 孟小可

山西工学院 山西 朔州 036000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下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迎合时代的进步。一方面,高校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堂,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实践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平台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旨在指导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正文


引言: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传播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价值观多元化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和吸引力,通过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信息泛滥的网络空间,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从而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经过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对于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具有积极意义[1]。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得到提升,为思政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新媒体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让教育内容能够跨越时空限制,迅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思政教育内容能够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新媒体可以带来信息碎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未经筛选和过滤,其中不乏虚假,片面甚至错误的内容,这就要求思政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和甄别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信息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此外,新媒体还可以促进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新媒体平台可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一)融合新媒体技术,重塑思政课堂生态

传统的思政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有限。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引入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互动平台等,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创造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场所,深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的艰辛,从而增强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建设并运用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形成共同学习的社群氛围,这种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思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有吸引力。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3]。可见,融合新媒体技术,重塑思政课堂生态,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不断创新和实践可以打造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政课堂,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力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例如,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教学,选取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使他们在思考中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开展在线辩论、主题研讨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创造情境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社会公益活动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使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力量。总之,创新教学方法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吸引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思政教学时效性

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的新生力量,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例如,青年教师可以在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系统阐述理论内容,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青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和情感认同。在课堂中,青年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时效性,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直播课等形式,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外,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他们的思想困惑。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思政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增强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备正确价值观念的新时代好青年[4]

(四)利用互动平台,促进师生深度交流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需要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有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高校教师 可以借助各种互动平台,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打破时空限制,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论坛发布课程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思想状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交流,无论是课程内容的深入探讨,还是生活情感的分享,都能够得到及时地回应和支持,这种利用互动平台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亲密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利用互动平台促进师生深度交流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搭建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活力,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沟通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关注学生需求,实现思政课程个性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政课程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难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思维,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思政课程的个性化定制。例如,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5]。在此基础上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如个性化的阅读材料、案例分析、实践项目,使思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新媒体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这种关注学生需求,实现思政课程个性化的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思政课程的个性化,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辅助,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和感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线上社会实践活动,如网络公益项目、在线志愿服务,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实地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地感受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媒体还可以作为学生展示社会实践成果的平台,鼓励他们通过制作短视频,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应用思政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创新与强化,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七)建立多元评价,完善思政教学反馈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任课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测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渠道,收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这种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通过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可以不断优化思政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完善思政教学反馈机制,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推动思政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等,可以重塑思政课堂生态,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需求、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多元评价以及加强师资培训是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实践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共同努力,高校思政教育将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慧芳.浅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思政教研, 2022(1):193-196.

[2]孙涛,罗秦洋,夏宝飞.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9):104-107.

[3] 李志飞.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J].新闻传播, 2018(16):2.

[4] 汤亚玲.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科学与信息化, 2016(27):2.

[5] 范洁婷.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讨[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8(11):1.

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以山西工学院为例(J202317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