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幼林抚育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生态环境;林业建设;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中幼林抚育
正文
近些年,生态建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使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林业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理念在于确保森林资源的稳定、持久经营,属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公益林进行精心呵护与科学管理,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以科学方法为林业发展提供指导,因地制宜地实施封山育林策略,以促进森林资源的自然恢复与生长。同时,还需要做好中幼林的抚育工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努力提升林分的增长潜力,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若能够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来对中幼林进行科学抚育,便可能形成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森林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物质资源,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生态功能。因此,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是确保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森林可持续经营表明,对森林的培育要注重质量而非单纯数量,相关人员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确定林分密度、科学施肥与灌溉、有效防治病虫害等,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通过精准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的多样化,增强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在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然和人类社会。
(二)有利于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可持续经营强调在尊重森林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度的人为干预措施,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那么,在经营活动中,也就会注重避免过度采伐、乱砍滥伐等破坏性行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的自然基因库,维护森林生态过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养分循环[1]。同时,通过恢复和重建受损森林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保持生态平衡。如此,便能够有效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三)有利于扩大森林种植规模
随着人类对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凸显,扩大森林种植规模成为迫切需要。可持续经营提倡在确保森林质量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增加森林面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活动实现,还可以通过森林抚育、中幼林抚育等措施,提高现有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而且,森林可持续经营也会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森林经营模式,如混交林经营、多功能林经营等,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实现森林种植规模的有序扩大,同时提高森林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如此,便可以在扩大森林种植规模的同时,有效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二、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幼林抚育技术
(一)生态林的中幼林抚育技术
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要想有效保护生态林,使得生态林获得健康发展,就需要对生态林进行抚育管理。在实际对生态林中幼林进行抚育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需要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虽然我国生态林的分布比较广泛,每一个生态区域都会存在不同的生态防护林。但是,在中幼林抚育工作中,操作流程基本一致。相关人员在实际进行中幼林抚育的过程当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定株抚育,结合防护林的实际功能,对树种的结构进行调整,对过密的幼树进行1~2次的伐除。而针对稀疏的区域,则需要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以确保生态林的林分结构更加合理。而后,就可以进行生态疏伐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林木进行细致分类,识别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对于有害木,需要坚决伐除,以消除其对林分健康的潜在威胁;而对于优良木和有益木,则应予以保留,以维护林分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在生态疏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林分的郁闭度在0.6以上,以确保林分具有足够的生态效益和稳定性。同时,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应高于伐前平均胸径,蓄积强度低于20%,以避免过度采伐对林分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林分整体健康不良或急需恢复稳定性的区域,可以进行防特林卫生伐。这种抚育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伐除受害木,以减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对林分的威胁,促进林分整体健康和稳定性的恢复。在进行防特林卫生伐时,伐后郁闭度应控制在0.6以上[3]。此外,对于特用林,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生态林,需要进行景观疏伐处理,旨在通过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提高自然景观的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特用林的旅游和观赏价值。在景观疏伐过程中,需要采用除害留优的方式,保持伐后郁闭度高于0.5,以确保特用林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技术
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目的与生态林不同,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木材资源的产出。在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过程中,抚育管理的核心在于优化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以满足社会对木材资源的需求。针对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相关人员需要运用定向培育与集约管理的方式加以抚育。一般情况下,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技术有两种,分别为透光伐以及生长法。因商品林的种植会更为密集,在幼林生长的过程当中,会存在激烈的营养以及空间影响。为此,就需要在林木分化时,做好透光伐的处理。即针对林内生长较为缓慢、存在病虫害的林木,进行相应的砍伐。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砍伐的强度加以掌握,避免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应适度减少砍伐力度,确保山地小于平地、北方阳坡小于阴坡、南方阴坡小于阳坡。透光伐后,需保持人工林的郁闭度高于0.6,天然林的郁闭度高于0.5,以防止天窗现象的出现,保证林分的整体健康与稳定。而生长伐,则主要应用于郁闭度高于0.8或0.7,且下层目的树种幼树较多、分布均匀的中龄林林分中。这一抚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在生长伐过程中,除害留优是关键措施,相应人员需要清除病虫害木和生长不良的林木,保留健康、生长旺盛的林木。伐后郁闭度应保持在0.6以上,抚育株数强度控制在15%~20%以内,蓄积强度不超过15%,以确保林分整体生长势头的稳定[4]。
三、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幼林抚育策略
(一)调整林木大小比例
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过程当中,要想进一步提高中幼林抚育的效果,相关人员也就需要注意,在实际进行森林经营的过程当中,及时清理中幼木的病害,并且伐除库位的树木。针对生长比较滞后的树木,不应一概而论全部伐除,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具有潜在生长价值或生态价值的滞后树木,可以保留下来,通过适当的抚育措施促进其生长,使其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5]。与此同时,相关人员也需要做好对上下层木的保留工作。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上下层木的存在有助于维持森林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进行中幼林抚育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林木的大小比例和层次结构,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除此以外,二次或三次的中幼林抚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进行中幼林抚育,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森林中的病虫害和不良生长状况,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而且,抚育工作还可以帮助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木材产量和生态效益。如此,也就能够通过对林木大小比例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产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调整林分的郁闭度
要想确保中幼林抚育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相关人员也就需要注意,在对中幼林进行抚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林分的郁闭度进行调整,确保林木在生长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光照和养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郁闭度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的郁闭度会限制林木的光照和通风,导致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滋生;而过低的郁闭度则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影响林分的整体健康。因此,在实际的中幼林抚育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郁闭度。对于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可以采取间伐、修枝等措施,降低林分的密度,增加光照和通风,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对于郁闭度过低的林分,则可以通过补植、抚育等方式,增加林木数量,提高林分的郁闭度,增强林分的生态功能。在调整林分郁闭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幼龄树木的保护[6]。幼龄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森林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抚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保护围栏、加强巡护等形式,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幼龄树木的破坏。同时,对于中龄后期的树木,也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工作。这些树木已经具有一定的生长势头,但也可能存在病虫害、生长不良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抚育措施,如施肥、修剪等,改善其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如此,就能够通过调整林分郁闭度,实现中幼林抚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开展,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三)调整林分树种组成
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中幼林抚育工作开展,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对健康乔木与灌木的重视程度,优化林分树种的组成,确保森林树种的多样化与生态平衡。在进行中幼林抚育时,相关人员不仅要关注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产量,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此,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散生、天然阔叶乔木中幼树木上。究其原因,这些树木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生长潜力。为确保这些树木的健康发展,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通过合理的修剪和施肥等手段,改善其生长环境,促进其快速生长。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树木的生态环境,避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此外,灌木中幼林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乔木共同构成森林的立体结构,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7]。因此,在进行中幼林抚育时,要重视灌木的抚育工作,通过补植、修剪等措施,增加灌木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灌木的覆盖率和生态功能。在优化林分树种组成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包括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实现其生态防护功能,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林木的层次结构。如此,便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幼林抚育的效果,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森林的经营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寻求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确保林业建设能够为社会经济带来显著的效益。相关部门在实际推进中幼林抚育工作时,应积极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同时选择更加适宜的中幼林抚育策略。这样不仅能够优化商品林和生态林的管理效果,还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确保林业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且健康的发展,进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自然环境负责。
参考文献:
[1]杨建文.综合疏伐技术对中幼林抚育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23,(04):22-24.
[2]罗丹,吴小平.森林培育中的中幼林抚育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09):100-102.
[3]韩春燕.山区油松中幼林抚育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03):48.
[4]党昕玮.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01):42-43.
[5]周诚.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12):13-15.
[6]张光美.园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22,(18):52-53.
[7]姜世秀.中幼林抚育管理在宣城市宣州区营林生产中的作用与成效[J].南方农业,2022,16(11):192-194+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