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以养殖资源为契机生成幼儿劳动探索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金玉霞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

现阶段,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引进养殖资源开展幼儿劳动教育需结合构建主义理论,将多方资源巧妙融合关联在一起,带动幼儿参与迁移性学习探究,以此来提高教育品质和效率。本文对融合教育理念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且论述以养殖资源为契机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关键举措。在此期间,幼儿教师需组织理论说教,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结合仿真信息系统,做好实验前的模拟准备;并且组织家园互动,做好过程性引导,提高教育品质和效率。


关键词

养殖资源;劳动;实践;融合教育

正文


引言:在融合教育思想理念下,幼儿园以养殖资源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需要结合丰富的教育项目,给予幼儿良好的指导和帮助,使教育品质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融合教育理念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融合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清洁、整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促进其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幼儿面临多方面挑战,能够培养其自信心、毅力和责任感。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激发其创造力,促进其心理成长,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更加持续、系统性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体来说,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思维、意识、能力,最终形成终身劳动的习惯,此时,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合在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引导幼儿开展迁移性探究,对幼儿终身成长发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老师、家长进行合作,此时引进融合教育理念,结合多元主体,可以让幼儿在劳动实践环节增强社会适应性。总体来说,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引进融合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师需要从五育融合、理实融合、虚实结合等多个角度来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

二、以养殖资源为契机生成幼儿劳动探索的教育举措

(一)开展理论教育,丰富劳动知识储备

从融合教育视角,幼儿园以养殖资源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需同步实施理论说教,丰富幼儿的劳动知识储备,使其更加积极高效地参与到劳动学习环节。在此期间,教师需根据幼儿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简单且贴近生活的养殖理论知识,如动物的基本习性、生长周期、饲养方法以及植物的生长规律等,借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其积极参与探索学习。同时,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养殖理论融入到具体情景中,设计诸如“小小养殖员、饲养员”等故事活动,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习性和饲养要求。另外,在理论说教环节,幼儿教师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其中的关键环节和事项,提高幼儿学习水平。最后,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养殖理论教育环节,共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理论,比如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养殖的书籍,观看视频。

例如,某幼儿园为了丰富幼儿的劳动教育体验,利用园内的一角空地设立“小小养鸡场”。该项目旨在通过养殖小鸡这一具体资源,结合融合教育理念,同步实施理论说教与实践操作,丰富幼儿的劳动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对自然和劳动的兴趣。幼儿园选择了小鸡作为养殖对象,因为小鸡外形可爱,生活习性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观察和学习。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了“小鸡成长记”系列课程,涵盖小鸡的基本习性(如啄食、打鸣、羽毛生长等)、生长周期(从孵化到成年)、饲养方法(如何喂食、清洁鸡舍)等内容。在一次名为“小小饲养员的一天”的故事活动中,教师扮演农场主,幼儿则扮演饲养员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讲述小鸡一天的生活,包括它们何时醒来、如何觅食、如何与同伴互动等。同时,利用手绘插图和实物模型,展示小鸡的解剖结构和生活环境,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小鸡的习性和饲养要求。

(二)融合仿真虚拟系统,做好实践前的模拟准备

幼儿教师在开展养殖教育带动幼儿参与劳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为实践操作做好前期的模拟准备,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具体来说,如果让幼儿直接操作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教师可利用仿真虚拟系统来规避养殖环节的各种风险问题,让幼儿了解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系统结合高度还原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打造真实的养殖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仿真区域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并且自动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优化教学策略。在此期间,老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挑选适合其实践操作的虚拟系统,并且设计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教学虚拟情景,在虚拟环境中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人物形象,参与小动物饲养;并且在虚拟系统中设计与之对应的养殖知识挑战赛,通过问答拼图等活动,检验幼儿对养殖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小小养鸡场”项目中,幼儿教师意识到直接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如小鸡受伤、疾病传播等。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并确保幼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养殖知识,教师决定引入仿真虚拟系统作为前期模拟准备。教师经过多方比较,选择了一款专为幼儿教育设计的仿真虚拟系统,该系统具有高度的视觉效果还原和丰富的交互体验。系统能够模拟出小鸡的生长环境、日常护理、疾病防治等场景,确保幼儿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接近真实的体验。在系统内,教师设计了多个教学虚拟情景,如“小鸡的一天”、“饲养员的工作日志”等。在这些情景中,幼儿可以扮演饲养员、兽医等角色,通过点击、拖动等操作完成喂食、清洁、检查健康等任务。例如,在“小鸡的一天”情景中,幼儿需要按照提示为小鸡准备早餐,并观察小鸡进食的情况,以此了解小鸡的饮食习性。为了检验幼儿对养殖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仿真虚拟系统中设计了“养殖知识挑战赛”。挑战赛包括问答、拼图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小鸡的基本习性、生长周期、饲养方法以及疾病预防等知识。例如,在问答环节,系统会提出“小鸡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的问题,幼儿需要通过选择正确的答案来回答问题。在拼图环节,幼儿需要将一张小鸡生长周期的图片拼接完整,以此加深对小鸡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家园互动,做好过程性引导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引进养殖资源来开展幼儿劳动教育,需引进家园互动项目,做好对幼儿的过程性引导,巧妙将家庭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项目紧密关联在一起,引导幼儿在养殖活动中进行持续性探究。幼儿园与家庭应当形成教育合力,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做好资源互补、信息反馈,一方面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在此过程中,双方应当就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细节,比如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责任感,达成教育共识;并且促进多方资源融合,比如将幼儿园的理论教育资源与家庭的实践环境结合,促进优势资源互补。同时,家长需要及时记录幼儿参与养殖学习的整个过程,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老师,以便为后续幼儿园教育计划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参照,做到持续跟进,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例如,在项目启动初期,幼儿园召开了家长会,与家长们共同讨论了“小小养鸡场”项目的教育目标。经过讨论,双方一致同意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作为项目的核心目标,并具体化为“每日喂食、清洁鸡舍、记录小鸡成长变化”等可操作的任务。幼儿园为“小小养鸡场”项目提供了专门的养殖区域,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如鸡舍、饲料盆等。同时,幼儿园还鼓励家长利用家庭资源,如阳台或小院,与幼儿一起搭建简易鸡舍,进行家庭养殖。有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了环保型鸡舍,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亲子关系。在养殖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表现。例如,教师会每天带领幼儿到养殖区域观察小鸡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幼儿记录小鸡的体重、羽毛变化等。同时,家长也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观察活动,并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当幼儿遇到小鸡生病或不吃食等问题时,教师和家长会共同指导幼儿查找原因,尝试解决问题,如调整饲料种类、增加保暖措施等。此外,为了加深家园之间的联系,幼儿园举办了多次与“小小养鸡场”相关的亲子活动。如“家庭养鸡经验分享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园分享自己的养殖心得;还有“亲子制作饲料大赛”,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小鸡饲料,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此外,幼儿园还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定期发布小鸡的成长照片和视频,让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项目结束时,幼儿园组织了“小小养鸡场”成果展示会。幼儿们通过PPT、手绘海报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在养殖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教师和家长作为评委,从多个维度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例如,有的幼儿因为坚持每天喂食、清洁鸡舍而获得了“最佳饲养员”的称号;有的幼儿因为能够准确记录小鸡的成长变化而得到了“小小观察家”的荣誉。这些评价和反馈不仅肯定了幼儿的努力和进步,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幼儿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需整合多方资源来开展丰富的融合教育项目,加强对幼儿的教育指引,需借助多个专题多个研项目带动幼儿进行迁移性学习使幼儿园劳动教育品质得到提升,提高幼儿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小荣.CBL教育理念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 2022(18):73-75.

[2]宫盛花.幼儿园自然教育理念与实践现状调查及优化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5(4):7.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9.04.005.

[3]吕秉泽,戚瀚文.育启成新社区幼儿园建筑室内外设计——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人文情感的表达[J].设计, 2024, 9(3):8.DOI:10.12677/design.2024.933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