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铁路优秀文化传承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研究意义
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铁路诞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铁路也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铁路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不仅仅是铁路不断发展的速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回味的历史记忆。这其中有许多文物、名胜以及有研究价值的纪念物。通过这些铁路老物件及珍贵的史料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一代代铁路人在时代中留下的光辉一页。
二、研究内容
(1)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纪念馆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而东北地区的革命进程也有了崭新的开始。在1923年初,中共唐山地委书记邓培派共产党员欧阳强到当时京奉铁路山海关以东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并发展党组织,1924年组建了由欧阳强担任第一书记的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这个党支部的建立是京奉铁路山海关以东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欧阳强曾在19岁的那一年到当时的京奉铁路唐山铁路制造厂当学徒工。1917年参加了当时影响巨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过俄国、英国、法国,亲身感受到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和苏联十月革命。1923年党派他到东北开展工作,先到锦州机务段当钳工,又到京奉铁路沟帮子机车修理厂工作。而这个党支部也是在辽宁省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2016年,沈阳局集团公司党委将位于锦州北镇市沟帮子镇的东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打造成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纪念馆。纪念馆设有四大展区。“东北第一党支部”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当时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的建立过程、发展过程和辉煌的斗争历史;“党支部发展历程”展区,全面介绍了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历史沿;“党支部制度建设”展区,全面而详细的解读了党支部在建设基本制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党支部典型引领”展区,贴合工作实际集中展示了优秀党支部的案例和先进党支部书记的经典故事。
(2)沈阳铁路陈列馆
2010年10月,沈阳铁路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展馆占地1.9万平方米。陈列展馆分为装备陈列展区和史料图片展区,展陈各类装备800多件,图片1500余幅。沈阳铁路历史悠久,从1891年清政府修筑关内外铁路起,迄今已有120多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沈阳铁路以当时路网发展早、结构密、运输能力最强,在中国铁路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沈阳铁路陈列馆以全景展现方式配备声、光、电等特效技术,浓缩了沈阳铁路奋斗发展的的百年故事,蕴藏着一代又一代的沈局人创业、守业及发展的历史,成为对内部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对路外参观人员弘扬优秀铁路文化,展示铁路发展改革及创新成果的品牌窗口。
(3)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
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坐落于交通枢纽梅河口市的和平街。兴建于1936年东北沦陷时期,是一栋典型的日本兴亚式建筑,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具有鲜明的日式建筑风格,现为沈阳局集团公司梅河口车务段办公驻地。
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由于地处贯穿梅河口境内铁道的北部,俗称铁北,又由于此楼是由红砖红瓦所砌,所以又称铁北红楼。是一座日式二层小楼,是伪满时期日军的独身宿舍。1945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北上部队东北挺进纵队第一支队解放梅河口,司令员万毅带领部队进驻此楼,设立梅河口铁道管理部。1946年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迁至梅河口,并在这里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东北局梅河口会议”。
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在抚顺开幕。会议由东北局书记彭真主持,任务是讨论东北地区的形式和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会议开始不久,因国民党军进攻抚顺,会议撤退到梅河口继续进行。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召开了东北局梅河口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彭真、伍修权、林枫、吕正操、李富春、张闻天、高岗、罗荣桓等。会议统一了思想,研究分析东北战局,落实了“先打长春,后打四平”的战略部署。东北局梅河口会议是彭真任东北局书记十个月期间主持的十分重要的会议。
时间足以证明,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梅河口期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对当时的东北的战局以及日后开展相关工作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议不仅敲响了和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开场锣鼓,打好了解放全东北基石,同时也为解放全中国拉开了序幕。
三、 研究总结
1. 与时俱进,保护铁路优秀文化的基调不能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共同来到誉为“东方明珠”的上海,在上海的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建筑内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进一步回顾了我们党的建党历程,为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奠定了总基调。在这一时期作为国铁企业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牢固树立“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奋斗目标的前提下,注重铁路优秀文化的内涵实质与当代价值的深入阐释,提升铁路品牌力量与铁路文化传承的新时代要求。
2. 开拓创新,传承铁路优秀文化的理念不能丢。铁路优秀文化资源在传承利用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加强铁路优秀文化资源不同群体的传播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让参观人员知道历史原因,并且让参观人员产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提升知识储备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凝聚力。
3. 锐意进取,弘扬铁路优秀文化的形式不走样。在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所留下的优秀文化资源是经过时间与历史洗礼的,在孕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代铁路人薪火相传。使铁路优秀文化传承利用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更新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铁路优秀文化传承利用回归党史、铁路史,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保护了铁路优秀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的真正意义。在筹备过程中充分挖掘史实资料,讲述铁路人的奋斗历史及时代价值,弘扬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
四、研究建议
1.做好铁路优秀文化统计、整合工作。铁路优秀文化的统计、整合工作主要包括对铁路优秀文化的界定、统计、划分等工作, 这样不仅能够明确铁路优秀文化的分布状况及利用情况, 同时也会避免铁路优秀文化得不到及时的保护或因疏漏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还能够明确铁路优秀文化的利用价值、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 为下一步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在开展界定普查等工作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文物价值做好登记工作, 从整体上把握我国铁路优秀文化的具体情况。
2. 注重铁路优秀文化保护的措施与方法。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开发与再利用的措施首先要以保护文化为基础,不能只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铁路优秀文化的保护, 同时也不能因为铁路优秀文化项目小、影响度较低而忽略了对铁路优秀文化的保护。铁路优秀文化开发与再利用的现有措施, 其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铁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在功能设置上存在不足。第二, 在文化保护单位上, 形式保护过于严重;第三, 铁路优秀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面,没有意识到铁路文化的固有特征, 各段路线、枢纽等的开发程度存在差异, 不利于铁路优秀文化整体的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3. 铁路优秀文化开发与再利用的思路。依托政府为主导、社会单位与个人为主题的整体开发思路。主要包括, 第一, 由政府作为推介主体, 加强对铁路优秀文化保护及利用地方媒体进行大利宣传。利用自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高铁路优秀文化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从而提高民众对铁路文化遗产价值的整体认识。同时加强专项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 为铁路优秀文化保护与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引导。以加开旅游专列、体验铁路优秀文化为目的,突出对铁路文化遗产的窗口单位以及研究开发单位的政策支持;第二,加大社会参与度, 突出民营资本在国有企业资本间的实质性混合改革。积极组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团体, 筹措社会资金进行融资, 配合好政府在窗口单位及研究开发组织和单位的政策, 进行关于铁路优秀文化的宣传和科研活动。
五、结语
关于铁路优秀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 还要把握好铁路优秀文化的旅游开发,要处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协调好各个方面的承载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只为了单方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铁路优秀文化的开发承受力。更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与此同时,针对跨省市乃至跨国界的铁路优秀文化遗产, 国家应该在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从全路出发确保各段线路以及重要枢纽的开发能够同步进行。以此来保障拥有百年发展史的铁路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