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正文
体育游戏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体育课教学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但是单纯的技能性教学与训练不但枯燥,且运动负荷过大,小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体育游戏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情境,创新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合理运用教学器具和教学场地,同时还需保证游戏的安全性。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一种体育活动,能够将游戏和体育的特点充分呈现出来,将生动有趣的内容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同步发展。体育游戏对机械、场地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非常适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稳步提升。体育游戏有竞技性、娱乐性与启发性的特点,因此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需求。首先,体育游戏本身有娱乐性与趣味性,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能够放松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其次,体育游戏有竞技性的特点,虽然是游戏活动,但是也应当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无论最终是否获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体育的竞技特性。体育游戏竞技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拼搏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助力小学体育课程的良好开展。最后,关于启发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游戏规则,而作为参与者,其不但要完成这一任务,还要争取胜利,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与分析如何才能更快、更巧妙地获胜。因此,体育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锻炼学生体质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学方案不够合理
从当前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不够合理,未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实际年龄、身体素质等基础性因素,而这就导致教学方案缺少针对性,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缺少教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体育教学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体育游戏缺乏较强的创新性
全新的教育形式正在稳步推行中,社会各界越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当前体育教学的环境仍旧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是利用几个体育游戏去优化和调整教学环境,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发现有的教师未能结合多方面的情况创新体育游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未能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创新,难以顺利摆脱陈旧的教学理念。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并非是简单的趣味游戏,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发挥体育学科的辅助教学作用。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协作、合作的重要性。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心境不同,自然也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同样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之下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一阶段知识内容的掌握。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游戏化情境,一方面实现体育技能的传递,另一方面实现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参与度。例如,在教学“篮球中的运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队,从起点至终点约50米,队员们依次运球,中间运球失败则要从头开始。全体队员完成运球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在运球的过程中两队之间可以互相干扰,这样的游戏活动趣味性十足并且还能达到锻炼运球能力的目标。学生被这一游戏情境所吸引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体会发挥了体育游戏的作用,激发了其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二)引入竞技性体育游戏,锻炼学生的竞技意识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无法在上课时保持长时间集中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所设计的体育游戏缺少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那么学生就非常容易在上课时出现走神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游戏形式的多样化,内容足够新颖,借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力。竞技性是体育游戏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一特点,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但能良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体育游戏,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掌握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体育知识。例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蛙跳比赛,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男队、两女队,然后展开计时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力最多的一方获胜,在竞技游戏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技精神都获得了锻炼与培养。又如,为了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可以引入推火车的游戏,这一游戏也符合体育教学的需求,都可以达到锻炼上肢力量的目的。总之,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实现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体育游戏的应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体育游戏对于提高小学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游戏活动都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游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体育教师要能够把体育游戏和体育知识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利用体育游戏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放飞自我、尽情玩耍,而是要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到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不同环节中应用体育游戏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在准备活动阶段应用体育游戏是为了充分热身;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育游戏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在课堂结束环节应用体育游戏是为了实现肌肉的放松。因此,教师要结合体育课想要实现的效果,抓住体育课的教学时机,组织开展体育游戏。以跳远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包括要助跑的力度、跳跃的时机以及如何腾空与成功落地。待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与注意事项之后方可展开跳跃游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跳远竞赛,成绩最佳的前十名可以进入年级竞复赛中,年级复赛中再挑选出前10名代表学校参与校际比赛。这样既保证了体育游戏中学生的安全,还能提高学生对这一体育游戏的关注度与参与积极性,学生都积极表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创新和优化体育游戏,重视体育游戏情境的创设,调整游戏内容和形式,合理运用教学器具和场地,同时还需保证体育游戏的安全性,保证学生能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的丰富性与活跃性,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情境创设、竞技游戏的引入并注意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体育游戏,就能发挥出体育游戏的作用,提高体育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飞.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8):151.[2]郎宇辉.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要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9(26):102,104.
[3]胡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价值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96.
[4]张郁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8):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