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郭堂清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223841

摘要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顶层设计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必须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与学生发生紧密联系。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诠释领会教学法的内涵,结合篮球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剖析,领会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探讨领会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体育核心素养;领会教学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正文


一、核心素养: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

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内容并在课程基本理念和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各学段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育人目标和要求。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体育教学需要超越片面传授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藩篱真正从适应社会发展与培养其关键能力需要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体育教学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培养上的价值缺失。

二、领会教学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良方

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在于育人那么体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触发学科本质属性达到育人目的?如何超越浅层"光秃秃"的技能教学进而转向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深层教学真正实现学生技能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双向提升目的?探索以上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已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已有教学方式而领会教学法就是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教学良方。领会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运动技能传授过程中例如比赛法、游戏法、示范法、讲解法等都可以在领会教学法中得以体现其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引领着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定及教材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后得知领会教学法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理解为一种体育教学方法论更为合适。

1."领会教学法"有利于小学生在主体参与中促进心智生长

"领会教学法就是解放孩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理解、领悟运动项目之中的规律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整体的感知和领会不再是模仿某个技能突出的是学生体验感悟学习内容并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不管各自基础如何都可以在运动中提升个体的能力并能够尽情展现自我通过在平时练习中的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如教学"篮球:多种形式传接球"中的"二对一"抢传球时教师营造一人防守两人进攻的情景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自己、队友、防守人处于什么位置时传球成功率最高?学生带着问题学练通过小组探讨得出结论:要使传球最安全必须使三人处于动态的"三角形"状态。然后教师又提问:伙伴在传球路线被阻挡时该怎么办呢?学生分组练习后获得答案:要摆脱防守队员必须做假动作快速变向。由此可知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自觉将摆脱防守的方法转化为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了学习目标。

2."领会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下的主体建构

"领会教学法所期望的是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了解掌握运动的规律适应灵活多变的比赛环境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不断碰撞思维火花不仅能各抒己见而且能深入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而产生新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做到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不同的锁。学生多次"实战"学会了能有意识地抬头观察后再传球无球的学生能灵活跑位通过喊"给我"、举手等方式提示持球人将球正确有效地传出同时防守方的学生也能竭尽全力积极拼抢。在比赛中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行了有效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兴致勃勃主动运用经验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比赛的学练情景中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领会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深度思维

布鲁纳曾指出:"真正的教学是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过程。"学生在学练情景中教师并没有提供给学生一些事实性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真实教学情景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操练、讨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思带着问题练从浅层思维走向深度思维。在教学中"领会教学法"强调的不仅是学生学会体育知识和技术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将技能与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不可预测比赛情景的能力。如在"篮球:多种形式传接球"单元教学实践中学生首先进行消极防守(防守人单手背后一手张开脚步积极移动)下的二传一防、三传二防的练习再逐步过渡到积极防守(防守人双手张开积极防守)下的二传一防、三传二防的情景练习。在情景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并不知道在有防守人干扰时如何传接球到后来慢慢知道并掌握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什么情况下传高球什么情况下击地传球什么情况下胸前传平球等同时了解到接球时应积极呼应快速跑动摆脱防守人。虽然学生在操练过程中传接球动作并不十分规范但学生在情景练习的过程中领悟了传接球的真谛比赛打起来了""也喜欢""真正做到了以球激智、启发思维、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这比"光秃秃"的技术教学重要得多。

三、超越技能:运用领会教学法提升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领会教学法下的体育课堂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思维激发、体育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实际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运用领会教学法。

1.体育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根据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育学科的多重价值。虽然领会教学法下的体育课堂体验性比赛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漫无目的地肆意发挥否则就陷入了"放羊式"教学的死循环。如:学生分组练习可以培养积极的探究意识但如果教师不主动启发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分组练习永远会停留在浅层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由"学科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科知识的引导者"根据教材安排真实的比赛内容并以"朋友"等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完成预设目标体验运动技能达成后的成就感真正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2.关注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反思

学生由于自身状态、能力等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在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实时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差异化分组。如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等并预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在自身体验、理解(掌握了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这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因此领会教学法必须关注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反思。

3.把握运动项目核心致趣要素

不同运动项目其核心致趣要素不相同例如:篮球的致趣要素为"拼抢与命中得分"、网球的致趣要素为"流畅回合"、健美操的致趣要素为"韵律和节奏"等。在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把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核心致趣要素灵活且有针对性地设置游戏和比赛情景。以篮球项目为例从整体论思维方法的角度考虑"拼抢与命中得分"的目标贯穿在篮球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整体的视角构建篮球课堂避免机械地分解运动技术。篮球项目致趣要素中拼抢的对抗性、投篮命中的不确定性、投篮得分的成就感以及团队合作规则意识等都是在整体的教学比赛中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从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出发相对整体地进行教学学生也相对整体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所学技术才不至于"碎片化"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玩儿起来""玩儿"的过程体验运动项目乐趣的同时提升体育素养。

总之领会教学法下的体育课堂是以系统整体论为思想核心基于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突出体育课堂的运动性和鲜活性重过程而轻结果更加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领会教学法下的体育课堂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比赛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合作能力和体育道德。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确保儿童立场树立儿童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应学生内心需求和召唤顺应学生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建芳. 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 9) : 85 86

2] 陈素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 程 教 学 探 索[J]. 成 才 之 路,2020( 6) : 92 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