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高考背景,探讨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朱明芳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 湖南 长沙 410219

摘要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考数学复习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立足新高考要求,制定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包括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灵活解题思路、强化模拟训练等方面。通过具体案例和策略分析,本文旨在为初三学生及教师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中考数学复习方案,以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助力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关键词

新高考;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基础知识;灵活思维

正文


引言

在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考试,在数学科目的复习策略上也需要与时俱进,满足新高考对学生的需求。新高考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全面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给中考数学复习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所以,探究新高考语境下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高考背景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影响

新高考的改革与发展无疑给教育领域特别是中考数学的复习带来深刻的冲击。这一改革背景,不仅使高考评价方式与选拔机制发生了变化,而且对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也形成连锁反应,推动着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方法也随之做出调整优化。

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中考数学的复习不应该只限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应试技巧培养,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中考数学复习时,需要更多关注于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实质的认识以及对数学方法运用的把握,而不只是简单地对公式以及题型进行记忆[1]

新高考改革提倡多元化和个性化评价方式,要求在中考数学复习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水平和需要的同学制订个性化复习计划。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与需要,并通过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来帮助每一位学生在中考数学学习中获得理想成绩。再者,新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在中考数学复习中还应增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着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进行训练。教师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介绍,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二、立足新高考背景的中考数学复习目标

基于新高考这一背景,中考数学的复习目标应更清晰、更具体,不仅要适应当前教育考试需要,更要关注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具体地说,中考数学的复习目标可归纳如下

首先,中考数学复习要致力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基础知识的研究与掌握对后续学习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中考数学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返教材,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夯实,保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基础[2]

其次,中考数学复习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训练。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意味着中考数学的复习不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表现,更要重视培育他们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技巧。教师可通过开设开放性问题,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来激发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再者中考数学复习要重视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这门学科和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它有着广泛而又重要的用途。所以,中考数学复习时,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又能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最后,在中考数学复习中也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进行中考数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定时复习主动思考独立作业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进行引导与帮助,以保证学生在中考压力面前能保持平和与信心。

三、立足新高考背景的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一)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新高考语境下中考数学复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建立牢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灵活运用。

要巩固基础知识,就必须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重返课本,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进行系统地梳理。如复习“函数”一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函数的定义、性质、形象等基本概念,以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也可借助实例、比较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化基础知识。例如用实例来说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其他不同种类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使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函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建构知识网络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连成一个整体。如复习“几何”一章,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几何基本图形、性质、定理及其他知识点,构成几何知识网络。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对几何证明题的解读,使学生了解几何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夯实知识网络。学生在教师指导之外,还要独立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可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练习题供学生课下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安排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以便学生测试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中考数学的一个基础复习手段,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为之后的解题与应试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灵活的思维,促进解题能力的发展

新高考语境下中考数学复习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对学生灵活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所谓灵活思维,就是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并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3]

要发展灵活的思维,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的指导训练。如复习“方程和不等式”一章,教师可给一些比较复杂的方程或者不等式题,请学生试着用不同方法解答。例如用代入法、消元法、公式法等各种解法解方程,使学生了解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发展灵活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对几个典型数学问题的解释来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如在解释“鸡兔同笼”这道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认识这道题的实质——建立方程解决未知数。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似的问题,例如“船夫过河”或“牛吃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学生在教师指导之外,还要独立进行思维训练与解题实践。教师可安排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供学生课下思考解决。比如,教师可安排一些奥数题或者竞赛题给学生,使他们挑战思维的极限,促进解题。发展灵活思维、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中考数学复习中的一个关键手段,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解题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发展。

(三)加强模拟训练和应试心理的锻炼

新高考语境下中考数学复习也需重视加强模拟训练以锻炼应试心理,模拟训练就是通过对真实考试环境与考试流程的模拟,使学生熟悉考试规则与考试时间,增强其应试能力与心理素质。

教师要加强模拟训练就必须定期组织学生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教师应根据实际考试要求及时间安排监考、打分,使学生体会到考试的真实气氛。同时,教师也可在模拟考试结束时做细致讲评与解析,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答题情况与问题所在,并及时做出改进。除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外,教师也可将少量模拟测试穿插于平时复习中,比如复习一章之后,教师可安排几节本章练习题进行小测,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做完交上来。从而使学生对考试流程及时间有更多的了解,增强应试能力。在对学生应试心理进行锻炼时,教师需重视对学生良好心态与自信的指导。模拟考试时,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迎接挑战、迎难而上,不因一时之误失去自信。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应对考试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教师指导之外,还要独立接受模拟训练,锻炼应试心理,学生课后可自行安排时间模拟测试以测试应试能力及心理素质。同时学生也能和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应试水平、心理素质的提高。加强模拟训练,锻炼应试心理,是中考复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等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考试规则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熟悉,增强其应试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从而为中考数学的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视方法指导,以提高复习效率

在中考数学的复习中,重视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复习效率十分重要。教师不仅需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数学、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就能在复习的有限时间里达到较好的成绩。

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就要求教师教学生怎样制订复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结合学习情况、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每天的复习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专注于复习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题型。同时教师也可建议学生在一周内综合复习巩固已学。通过这一复习计划能使学生更有条理,更高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同时,教师还要教学生怎样做有效笔记、整理错题等,复习时,要求学生将重要知识点及解题技巧记录下来,便于之后的复习与回顾。教师可演示怎样做有效笔记,比如用不同色彩的笔划标记,用图表归纳总结。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整理与反思错题,比如教师可建议学生把每一道习题或者考试时出现的错题汇集在一起,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写对解题步骤等。通过这种错题整理让学生更能抓住自身薄弱之处,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也可介绍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复习效率,比如教师可建议采用“番茄的工作方法”来管理时间,也就是每隔25分钟集中精力复习一次,再休息五分钟,这样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提高复习效率。教师也可建议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以图形化形式清晰展现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重视方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是中考数学复习中的一个核心策略,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与学生自主实践下,能够掌握科学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为在中考数学中获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某个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出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去实施。他每天都要按计划复习,把重要知识点及解题技巧记录下来。每次做完习题或者测试之后,他总是要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反思。经过这种方式的引导与练习,其数学成绩有明显进步。

(五)强化跨学科的融合,发展综合素养

新高考语境下中考数学复习既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跨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发展,跨学科整合就是要有机地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为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教师可尝试在数学中开展其他科目的关联教学。如复习“统计和概率”一章,教师可介绍生物学上种群数量统计和物理学上实验数据处理的跨学科内容,使学生明白统计和概率在实践中的意义。通过这种跨学科整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之外,还要独立开展跨学科的学习与练习,教师可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激励学生开展一些跨学科课外活动或者比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接触较多跨学科的知识,锻炼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比如某个同学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他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他带着其他学生做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比赛。经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与练习,其综合素养明显提高。强化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当前中考数学复习中的一项延伸策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自主实践中,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培养出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复习策略既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又能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巩固基础知识发展灵活思维加强模拟训练重视方法指导以及加强跨学科整合的落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中考数学所带来的挑战,获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占文存.基于新课标导向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J].教育,2024(03):100-102.

[2]林珠萍.“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4(02):89-91.

[3]王国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特性分析与教学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06):19-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