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真实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传授方式通常会忽略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缺少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经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真实性学习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一模式突出真实性问题这一中心,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问题解决为主的真实性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的实施价值
(一)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填鸭式教学通常注重知识点灌输,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比较而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真实性学习模式因其特有的优点而成为活跃学生学习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融入真实的问题场景,成功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乏味氛围,让学生进入了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未知的学习场景。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能快速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当学生面临特定的问题时,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成为了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者。学生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维与分析。这一过程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同时,也发展其创新与发散性思维[1]。
其次,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真实性学习模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题过程中学生需不断尝试,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策略。这一动态学习过程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进而深化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认识。与此同时,在与伙伴们交流探讨中,学生也能接触到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开阔了思维视野。这一思维碰撞与整合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的思维模式。另外,这种模式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性问题的持续面对与解决,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技巧、提出假设的方法、设计实验的技巧、数据收集的方法以及得出结论的方法等。这些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非常关键,而且,对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所以,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真实性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有助于巩固解题技巧
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解题技巧的掌握和巩固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真实性学习模式,通过设计周密的系列教学活动与实践环节给学生以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其解决问题技巧得到有效固化。这类情境通常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水平接近,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强、趣味性强。解题过程中学生需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去推理、计算和验证。这些运算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同时,也锻炼其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能力。经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一些解题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例如: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画图帮助理解等等。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真实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题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努力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自主探究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与关键,进而更正确地掌握解题方向与思路。与此同时,在与伙伴们的交流与探讨中,学生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技巧与方法,开阔了思维与眼界。这一合作交流过程既有利于增强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与借鉴的同时,不断完善解决问题技巧。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关键环节。一个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快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2]。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小明过生日,妈妈买来大蛋糕庆祝一下。但是家里只有小明、小明爸爸,小明妈妈,小明奶奶4个人,这蛋糕如何才能分得很公平?”该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该拿多少份蛋糕?怎样表达这几部分内容?”通过这一问题导向,学生很自然就会进入分数这一概念。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亲自动手把蛋糕模型或者纸剪成等分,直观体会分数含义。这种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数这一概念,又能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高问题情境的魅力,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更生动、更直观的问题情景。例如,以播放动画、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形象化,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设计风格各异的问题情境来适应不同学生需要。
(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数学真实学习方式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找到问题的实质与关键,而且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解题思路与方法[3]。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建筑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不同形状的小木块、纸板和其他材料,让学生用它们来建造心中的建筑。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思考:“这类图形的特征是什么?怎样测其边长或者周长呢?怎样将其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呢?”等等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展示,各组派1名代表分别介绍各自组建筑的设计思路及搭建流程,交流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参照,以开阔思维,开阔眼界。与此同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与引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思路与方法。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既能获得对图形的理解、测量方法等数学知识又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学着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能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下,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是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每位学生在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和学习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教师有责任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掌握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分组教学。对已熟练掌握了四则运算基本法则的同学,教师可设计一些较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或者实际问题供学生解答,对基础薄弱者需着重强化基本规则训练与巩固。同时,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风格,设计出多样化教学活动与练习形式。例如,对爱动手的同学可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习题;对于那些热衷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断和思维扩展的习题。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时,需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进展与成绩,根据需求适时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从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及测试评估中搜集学生学习数据与信息,以更加精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能够较好地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一位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都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引导,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融入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生活案例分析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掌握。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比较主动。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小明的母亲在商场购物时,发现了一双原价为500元的鞋子,目前以八折的价格出售。妈妈不知道鞋子打了折扣之后需要花多少钱。您可以帮忙算算吗?”本例既涉及百分数计算,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在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有能力先让学生明白“打八折”具体指的是原价的80%。那么,教师就可要求学生试着运用百分数计算方法去解答这一难题。学生可能会列出这样的算式:500×80%=400(元)。通过这类计算,学生既能掌握百分数计算的方法,又能学到怎样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类似的案例,如“算出货物打折时的售价”、“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运用已学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亲自去发现周围的数学案例并试着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这种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力及解题能力。通过融入生活案例分析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扎实基础,使学生能够善于利用课堂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重视反馈评价,推动持续发展
重视反馈评价对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反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方法;还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教学效果,以达到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实施反馈评价时需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在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合作能力的体现。如:在评价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时,教师可综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测试成绩几个方面来考核。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比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便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反馈的时候,教师需注意语言是否准确,鼓励性是否强。对学生学习上的收获与进步,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与赞扬,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应该用客观真诚的态度予以指出并给出具体改进意见。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对教学策略与方式进行更好的调整。教师在评价学生之余,也要自我反思与评价,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过程及成效的反思,能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思考完善与优化教学方案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在与同行交流学习中,吸取别人的经验做法,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能力。以反馈评价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与问题,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也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该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积极、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既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积极回应。它促使学生从书本上跳出来,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并在探究中发展能力。该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也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开展差异化教学以及重视反馈评价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落实该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硕春.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J].农家参谋,2020(13):253.
[2]冯鹏武.小学高年级课堂数学应用互动式教学的相关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46.
[3]王惠平.试论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 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