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刘安仁

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 抚州 3446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相关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计算机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职教育也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特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已经成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院校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注重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正文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理论教学部分。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纯地具备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所需。如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实现了教育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能够带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锻炼和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未来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获得的学习资源更加的丰富和多样,比如,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里学习到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获得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获得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可以借助于企业的实践实训平台,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可见,具备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还能够有效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及时地了解当下计算机行业及岗位发展情况,并能够借助于企业的专业、设备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有助于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很多中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资源的短缺已经是一个大问题,通常只有毕业生才有机会参与到实践实训当中。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通常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旦缺少了充足的实践课程学习,很可能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薄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能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训练平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当然这里的学生既包括即将毕业的学生,也包括其他学段的中职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践实训的学习和锻炼。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职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三)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众所周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所需。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树立起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同时重视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中,中职院校可以在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的指导下,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更新,从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

(四)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来看,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堪忧,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相应地,企业也很难顺利地招录到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专业优秀人才。这样的状况,不仅会增加学生顺利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同时也会引发更加激烈的人才之间的竞争。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院校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发展之间的契合度,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快速融入企业岗位并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优势。另外,在实践教学中,企业也可以为中职院校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同时也能够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大大降低招人的成本投入。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成熟,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关联性越强,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比较滞后

     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来看,计算机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这些专业知识,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常常是不能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新应用的需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实践教学不够充分

     对于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环节通常都是薄弱部分,教师基本是重视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的操作经验,导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的口头讲授的教学方法,将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需要老老实实地听讲,将这些现成的知识死记硬背过。整个教学的过程比较枯燥和乏味,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一部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高,有的教师专业知识不丰富,不注重对行业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的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薄弱;有的专业教师对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了解不够,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三、简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兴趣,是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最强内驱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那么再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难顺利地实施下去,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因此,中职计算机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高效地学习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践教学中,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立足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积极尝试着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校企合作活动,真正激发起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以及真实体验的全方位学习感受,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

(二)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也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院校与企业都应该立足现实,综合考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涉及的各种相关要素,如学生计算机综合水平、企业对计算机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等,做好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实施性。具体来讲,院校和企业可以各自成立专门人员负责的小组,保障双方沟通交流的高效性和针对性[4]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起校企合作的新理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要在发展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改革要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双方的教育协同,从而实现合作的落实实施。其一,中职院校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明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业、未来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中职学校只有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价值产生全面、客观的认知,才能保障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二,中职院校要对当前计算机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并在市场中挑选出适合合作的相关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中职院校要注意立足当地企业的市场发展实际情况,避免受到一些先入为主的认知影响,结合当地行业发展需求及企业综合实力,做好合作企业的科学选择。其三,中职院校要立足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实情,以行业市场发展为导向,与目标企业建立起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训、实习以及实践岗位,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中,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能够得到真正地发挥,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院校只有树立起现代校企合作的新理念,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才能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积极构建新型合作平台

 1.积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可以邀请目标企业进校园办厂,为学生们构建起实训的基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论+实践”的学习中,深入了解计算机岗位、行业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真正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融合。

2.与企业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意向

中职院校可以与目标企业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实训做指导,使得培养出的人才都能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注重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

1.依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划分为具体模块工作过程,比如常见的网络技术支撑、网站建设等,同时立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积极构建起立体化的工作过程体验平台。

2.为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针对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维护开展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围绕计算机企业业务设置流程模块,在准备阶段设置完整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知识框架,并联合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等,促使学生逐渐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于工学结合开放型仿真技术在校内外实训平台搭建交互渠道

在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构建案例驱动式教学体系,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机的设计、结果验收,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信息资源流通效率。

(四)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交流

1.为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应定期安排教师赴合作企业进行实地挂职培训,以洞察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得到及时更新,同时也能提升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教学能力,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将行业新知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 我们应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人才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或创新工作坊,以此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第一手实践经验无缝对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和前沿的行业知识。

3. 构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深度交流,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优化教学成果。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双师”师资队伍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实施,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方法,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伟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6):182-185.

[2]黄斯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J].成才之路,2023,(31):77-80.

[3]郑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3,(04):73-76.

[4]周红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析[J].成才之路,2014,(22):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