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识字,提高汉字素养——谈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汉字素养;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意义;策略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需要不断地探究研究提升学生汉字素养的方法。传统的识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各阶段学生的需求,无法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他们参与识字教学的兴趣和主观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科学识字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注入新的动力,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热情。
一、小学语文科学识字的方法
(一)换偏旁识字法
中国的汉字是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汉字素养需要让学生掌握住汉字的结构,尤其是字根的内涵,利用换偏旁法,提升汉字的使用效率,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字根是“包”的汉字,我们可以借助换偏旁的方法,将“包”的字根组合起来进行归类整理,发现字根组合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帮助学生迅速地记忆字形和字义,比如“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抱一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这里面的“饱”“泡”“跑”“抱”“袍”“炮”等汉字,就可以准确地掌握住了[1]。
(二)偏旁归类法
中国的汉字的构字结构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利用偏旁归类法可以区分不同汉字的表意和形意,尤其描写动作的字词都是很容易用归类法来记忆的。比如与嘴有关的字大部分是有“口”字旁,比如,“吃、喝、吹、咬、吵、唱”这几个字的动作都与口有关,与“扌”有关的汉字“打、报、抱、握、提、拨”等都是描写的一种肢体动作,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培养学生汉字归类的能力,锻炼他们总结和分析的能力。
(三)易混同音字法
中国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里面有很多同音不同字的汉字,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运用区分易混同音字的办法,将同音字进行整理归纳,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差别,比如对qing字音的汉字有“青、情、清、晴”这几个汉字,表达的内容各异,学生通过对比教学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同音字之间的差别[2]。
(四)结构重组法
就是笔画和偏旁的增加或是减少,进行新的组字。比如“日”字的重组。加一笔可以变成“白、天、电、申、甲、旧、由、旦”等字,但是如果减一笔就可以变成“口、山”等字,两者一比较就很直观地发现加一笔的字更多,再比如进行偏旁的替换也是可以准确掌握字形的变化的,将“情”换个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倩”“清”等不同的字形。
(五)字义理解法
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字的意思来进行关联,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引用汉字原本的字义,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比如“田”字,可以让学生联想田地的结构方式,是非常符合它的字义还有“火”这个字,可以利用着火的视频,阐述字义和字形,让学生通过从字意到字形的转变。
二、科学识字,提高汉字素养——谈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和运用,提升他们的汉字素养水平。
(一)科学识字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认知
中国汉字经过演变和发展,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科学识字的途径,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认知,让学生清楚汉字的构字结构,提高汉字的识字效率[3]。
(二)科学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提高识字课堂的趣味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建立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利用趣味识字游戏、识字歌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乐趣。
(三)科学识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汉字教学中,学生需要区分大量的字形、字义等知识,同时还要准确地掌握住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能力。
(四)科学识字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汉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学生对汉字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他们建立文化自信,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三、科学识字,提高汉字素养——谈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识字教学应注重字形与字义的结合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了独特的形、音、义内容。他们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工具,也是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蕴含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其中字形和字义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表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字形与字义的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其内在联系,分析出汉字的构字结构方法。例如教授“森”和“林”这两个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形体差别,然后引导他们想象“木”这个字的具体表意和内涵,从而理解“森林”是与木头有联系的,并且是由很多的“木”构成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森会比林多一个木”,让学生发散思维,“森”字的木更加密集,像一棵高耸入云的树木,凌驾在“林”之上,引导学生感受森林的广阔和生机勃勃的场景,帮助学生加深识字印象,提高识字效率[4]。
此外,教师还可以多用实证来表示,如“明”字由“日”和“月”组成,日和月都有光,象征着光明,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休”字中的“人”和“木”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就是“人在树下休息”场景,非常形象地表述出了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将汉字表意和表形的构字结构完美地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水平。
(二)科学识字教学应强调字词的联系
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久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代表了一种文化艺术。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通过字的组合,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词汇世界。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字组词、以词构句的方式,拓展学生识字途径,积累他们的识字经验,让单一的汉字焕发出新的能量,表达新的含义。比如,当教授“火”字,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火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形体变化,让学生了解每一汉字的构造和演变都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因此汉字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的。让学生带着兴趣去研究“热”“炒”“烤”等与火相关的字,理解“炒菜、烧烤、炎热”等词汇,每一个词组都与“火”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品味“闪亮的火花”“炎热的夏天”的短语,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识字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要想真正地掌握其含义和字形,需要强调字词的联系,把握住每一汉字的特点和特性。据统计,汉字中有大约80%的词汇是由基本的汉字元素组成的。因此,掌握汉字的构词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汉字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识字教学应利用现代技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识字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比如,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开展识字游戏、识字故事、识字儿歌等形式,让识字途径变得轻松、有趣,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首先,利用猜字谜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教师结合字的字形、字义、字音、构字规律等特点通过猜字谜或是编字谜的方式来识字。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比如|“雪”字,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大雨下在横山上”,让学生用猜谜的形式完成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把“山”放成横的状态,加上雨字头,就很容易想到是“雪”。再比如对于“相”字可以编一首“眼睛在看木”这样的字谜游戏,通常眼睛书面语是“目”,那么两个“mu”的字音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相”,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想象力。
其次,利用儿歌和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在教授低年级学生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力还不成熟,无法运用猜字谜或是字形、字义的联系掌握汉字,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创设“识字顺口溜”“识字儿歌”“识字游戏”等方式,尽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
例如“燥、澡、操、噪、躁”这几个稍微难区分的字时,可以编一首儿歌“用水来洗澡,伸手开做操,噪音惹人恼,有火能干燥,脾气暴躁直跺脚”,这样一首口水歌谣,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汉字展示和朗朗上口的歌谣记住这些汉字的结构和含义。
(四)科学识字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阶段开展识字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他们的汉字文化素养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摈弃传统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依靠反复练习和书写来掌握汉字的作业形式。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差异,制定适合他们的识字方法,可以设置分层次的识字方法,基础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开展识字过程,对于基础类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创新性是引导学生尝试完成的,而挑战性的就是选择性完成的,学生依据识字能力酌情掌握。比如在学习“吹”“落”“降”“跑”“飘”这些字,可以先做基础教学,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字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联系,是否都与动作有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尝试扩词、扩句,让这些字富有新的含义和特点。
(五)结合实际生活中进行识字积累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式,使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汉字,如阅读书籍、观看电影、游览景点等,使他们意识到汉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字素养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积累,才可以拓展学生的汉字基础,丰富他们的文字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识字教学中,共同关注学生的识字过程,让家校合作的方式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形成教育的合力。比如,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去“超市”,这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引导学生识字的资源库,家长可以让学生寻找“艹”有关的商品,可以让学生自己区分,哪些商品可能会带有“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利用“芹菜,萝卜,菜花,茄子,苹果,芒果,草莓,香蕉”等商品的实物和文字对比,理解“艹”的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汉字活动,丰富学生的识字途径,比如举办“寻找最强识字小能手”的创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识字活动,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六)创设情境,增强识字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教师可以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比如,在讲解“春”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绿草如茵,花开满园,燕子归来,万物复苏。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观察“春”字的构成,上面是一个“艹”,象征着春天里草木茂盛的景象,下面是“日”和“屯”,可以理解为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万物在屯聚力量后迎来新生。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不仅能够记住“春”字的字形,更能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识字,提高汉字素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汉字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工具,是优秀的历史文化瑰宝。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拓展识字途径,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不断完善小学识字教学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汉字素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为学生未来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华.循规溯源,科学艺术地教好汉字——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方略探究[J].小学语文,2018,(Z1):15-20.
[2]黄鲤萍.例谈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科学化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7,(89):67.
[3]洪小华.科学识字提升汉字素养——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9,(64):36.
[4]黄杭英.科学识字,提高汉字素养——谈小学语文科学识字教学[J].亚太教育,2023,(04):15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