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IP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冯梦龙村为例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邵妍君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文旅 IP 成功案例,阐述了文旅IP推广和发展的必要性。从地方的旅游资源内容提取到拓展,再到产品端、营销和渠道端等提出文旅IP生态产业链,并以苏州冯梦龙村为例,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 IP 设计思路和实践举措。


关键词

文旅IP,乡村振兴,冯梦龙村

正文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文旅IP策略研究”(2023SJYB1640)

1. 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收入、政策、以及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合理规划,尽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不管是生态文明还是精神文化都能得到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近年来旅游人数和旅游年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次,占全国旅游人次的一半,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但在2020年第二季度,乡村旅游环比增长达148.8%7-8月乡村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已恢复至同期超90%。反观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但旅游人数却只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30%,消费更不到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的20%,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1年中国文旅IP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表示:“IP是现代旅游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发展一定要基于人,回到‘当代人’,回到‘旅游人’上面来。回顾过去十多年当代旅游业发展可以看到,IP正在重塑旅游目的地竞争格局。展望未来旅游业现代化发展,IP在满足旅游消费、落实文化、旅游融合以及塑造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李仲广建议,要积极用好IP发展基础,赋能行业和地方旅游发展,服务游客新消费需求。数据显示,近年来到乡村旅游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为了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以及迎合日趋年轻化消费市场的“品牌消费”特征,乡村应基于自身优势,打造产业品牌,做大做强自身品牌IP,推广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乡村旅游,消除游客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感,引起更多人对乡村的兴趣,进而来到乡村旅游、消费。

2. 文旅IP对乡村旅游振兴的推动

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为“知识所有权”,或“智慧所有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这是IP最基础的定义。文旅IP,即文化旅游业的知识产权,是指通过创意、设计、策划等手段,将文化元素、旅游资源与品牌、产品等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业的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旅IP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IP”这个概念兴起并被广泛探讨,更是成为了中国旅游行业的热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文旅IP可以为乡村旅游景点、民宿、餐饮等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打造特色文旅IP,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2 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文旅IP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传统文化、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高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同时,文旅IP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文旅IP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通过文旅IP的推广和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乡村的传统文化,提高乡村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4 保护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

文旅IP可以引导乡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文旅IP将乡村的自然风光、生态景观等纳入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2.5 增加乡村收入来源

文旅IP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通过发展文旅IP产业,可以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综上,文旅IP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通过打造和运用文旅IP,可以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保护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增加乡村收入来源,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 文旅IP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振兴思路

3.1 文旅IP内涵精准化提炼

一个吸引人的文旅 IP 应具备地方性、独特性、 精准性等特点。凝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 IP,应该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进行梳理,结合历史 故事、知名人物、文化遗址、风土民情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度挖掘,寻找与众不同的地方基因,并与现代文明新风尚进行有机契合。

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IP形象是文旅品牌化、IP化较为成功的案例。2011年,日本熊本县设计了熊本熊为该县的吉祥物形象,并聘任熊本熊为该县的临时公务员,主要工作就是吸引新干线上更多的旅客在熊本站下车,增加本县的游客量。作为日本第一位吉祥物公务员在振兴熊本县经济、宣传熊本县名气的同时,熊本熊依靠自身呆萌的形象、独特的授权运营方式,在日本本国及本国以外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欢迎,成为在世界上拥有极高人气的吉祥物。而今,日本到处都能看到熊本熊的身影,从指示牌到自动贩卖机,从零食包到衣服饰品,以它为形象设计的周边产品不计其数,同时熊本熊也在网络及全球范围迅速火爆。熊本熊不仅靠着自身实力为熊本县的旅游收入赋能,还依靠相关的周边产品及形象授权,在2011年至2013年,为熊本县带来了1244亿日元的经济收益,仅在2017年就为熊本县营收1408.742亿日元。

3.2 文旅IP内容品牌化建设

文旅IP内容品牌化建设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地都在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IP形象。

要实现文旅IP内容品牌化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故事,打造有辨识度的文旅IP形象。其次,要注重品牌营销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推广文旅IP,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增强文旅IP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3 文旅IP周边多元化开发

文旅IP周边多元化开发是指保留本地的文化特色的同时多方位开发相关的周边产品,从而能够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文旅IP周边多元化开发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实现跨界融合,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例如,可以将文旅IP与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体验,满足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同时,这种跨界融合还可以吸引更多不同领域的消费者,提高文旅IP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文旅IP周边多元化开发,企业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文旅IP周边产品开发。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文旅IP市场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文旅IP周边多元化开发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旅IP周边多元化发展,为文旅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3.4 文旅IP内容市场化营销

文旅IP内容市场化营销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IP,实现文旅市场的市场化营销。在这个过程中,优质IP的打造是关键通过特色IP在游客心中留下长期稳定的印象,赋予市场消费者以固定的认识,达到旅游产品营销的目的。

在打造特色文旅IP的过程中,品牌营销策略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传播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将文旅IP的特色深入人心,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文旅IP还可以通过跨界合作、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拓展消费场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升级。

除了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本身的影响外,文旅IP内容市场化营销还对整个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促使文旅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文旅IP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非遗传承、旅游商品等,形成产业链条效应,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3.5 文旅IP产品立体化销售

文旅IP产品立体化销售是指将文旅IP产品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推广,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高的销售额。具体来说,这包括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上进行推广,如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景区等,以及通过与其他品牌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然,文旅IP产品立体化销售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推广,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例如,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投放功能,针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定向投放,提高广告的曝光率和点击率。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除了线上推广,线下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在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展示柜或者举办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和接触到文旅IP产品。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品牌的合作,例如与电影、电视剧、动漫等IP进行联名合作,通过共享粉丝资源,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复购和口碑传播。例如,可以提供便捷的退换货服务,定期推出优惠活动,以及建立会员制度等。总的来说,文旅IP产品立体化销售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目标市场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推广手段,以实现最佳的市场效果。

4. 文旅IP视角下苏州冯梦龙村的实践创新

冯梦龙村全村的面积为3.2平方公里,可耕地3037亩,全村现有2891人,共计707户,27个村民小组。该村的名字源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他出生于冯梦龙村的冯梗上,他以生活地苏州为背景,一生创作了近3000万字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以《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这“三言”闻名于世。

近年来,冯梦龙荣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锋村”、 “文明村”、市级廉洁文化示范点、“城乡一体化先进集体”、“美丽村庄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同时作为冯梦龙历史文化的孕育地和发祥地,村还修建了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故居,2015年更成功举办了首届冯梦龙文化旅游节,不断深挖冯梦龙文化资源,实施了诸多的实践举措。

4.1挖掘冯梦龙文化资源,打造特色IP

冯梦龙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冯梦龙村作为的故里积极挖掘冯梦龙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IP。首先深入挖掘冯梦龙的文学作品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挖掘出许多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打造特色IP提供素材。景区同步打造了冯梦龙书院、冯梦龙故居、冯梦龙纪念馆等景点,丰富村落全域景点规划,加强游客游览趣味性。同时依据冯梦龙清廉为官的历史形象,打造了全国知名的廉政培训中心,并开辟了全国第一条水上廉政线路。

4.2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乡村旅游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乡村旅游中,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冯梦龙村作为首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村,开通了全域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渠道,游客们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整体村落内的旅游消费。同时村内还有智能导航和导游应用,这些应用可以为游客提供实时的导航服务,帮助他们找到目的地并了解周边景点。此外,一些应用还可以提供语音导览功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4.3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这些都需要得到加强和完善。首先,完善交通设施,修建了冯梦龙大道,与苏州中环高架相通,提高了道路的通达性,方便游客出行。其次,提高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冯梦龙村配套了喜宜酒店,满足各类培训及常规旅客的住宿需求;喜溪民宿,作为特色文化名宿,满足中高端旅客的住宿需求;山歌酒馆作为冯梦龙特色文化餐饮,不仅仅向广大游客提供当地特色菜品,还结合冯梦龙的历史事迹,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清廉主题菜色,紧扣文旅IP概念;另外还有三言咖啡厅、卖油郎坊等设施,满足游客基础消费需求。

4.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乡村旅游可以与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让游客在体验乡村风光的同时,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增加旅游的吸引力。近年来,冯梦龙村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基础,形成“一产三产主导,二产延伸”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红心猕猴桃、东魁杨梅、翠玉梨等水果品种,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每年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水果的授粉和采摘等亲子主题活动,通过文化、农业、旅游的有机融合,让冯梦龙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为冯梦龙村的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本村村民的就业及经济收入。

4.4 建立乡村旅游合作机制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冯梦龙村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结合农民合作社、专业化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根据村落发展需求引进不同的合作方式及单位,对村落进行最专业的规划与管理。前后与相城生态文旅集团成立了旅游公司,与上海交大共同合作打造了廉政培训项目,引进了喜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村落内各个酒店、餐饮项目进行品牌化运营管理,综合提升了村内各项目的运营质量,给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4.5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喜好,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冯梦龙村根据近期市场热点与需求,打造了电影作品《醉吴歌》,该片根植于江南吴地文化,部分取材冯梦龙收集山歌的真实经历,以吴歌特有的朴质而浓烈的情感,再现了一段四百年前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冯梦龙还打造了大型实景剧本杀《梦龙》、沉浸式实景剧本杀《消失的记忆》和为剧本《梦里看花》3部特色主题剧本杀,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沉浸式及特色文旅的需求,同时更好的讲景区内景点连接在了一起,在完成剧本杀内容的同时,游览了相应的景点,并了解了景点对应的历史知识,加强了景点游览的趣味性。

 

 

 

[1]吴莹,林晓岚.文旅 IP 视角下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汕头濠江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5):58-61

[2]张娴.基于文本分析的“文旅IP”旅游者感知形成机理研究—以安徽宏村“中国画里乡村”IP为例.滁 州 学 院 学 报,2023(2):52-58

[3]汪仁正.文旅IP的建设路径与价值创造(J).当代农村财经,2020(2):29-31

[4]缪芳.文旅融合背景下基于IP赋能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究.山西农经,2021(21):21-22,25

[5]钟琪.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设计研究与应用—以沉抗镇文化IP为例.城市旅游研究,2022(1):94-96

[6]马云.以文旅IP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以北海市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3):145-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