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兆刚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华侨小学 , 山东青岛266200)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数”与“形”作为基础概念,相辅相成。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深化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方法,通过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复杂抽象的概念能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特别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此,探讨“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正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量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直观的图形解读抽象的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形结合”这一教学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和具体的图形语言融合在一起,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辅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推广“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实现抽象知识和具象表现之间的自如转换,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能让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生动有趣,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转换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学生经常会在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时感到困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强化理解,有时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但“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如同一股清流,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该策略将难以捉摸的抽象数学概念和直观的图形融合在一起,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化,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解决未知数问题,通过图形的辅助,学生能更清晰地把握变量的内涵和运算逻辑,来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如此,数形结合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通过直观的手段探索数学的奥秘,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塑造学生思维模式方面,数形结合的教学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整数的教学,传统的方法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数形结合则通过生动的图形表达,如,用星星、线条、小球等来具象化整数概念,为学生打造一个更直观、立体的数学学习环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更在无形中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由于人类对图像信息的强大记忆力,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能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数形结合能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还为学生打开一个更宽广、有趣的数学世界,助力他们在学习和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与此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新思路,让数学课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

(三)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通过数形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形结合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其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如,使用数轴或色块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变化和运算规则,来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样在讲解“分数”概念时,教师通过图形切割或拼接的方式,生动展示分数的本质和意义,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通过数形结合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利用图形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而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运用各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理清学生学习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优化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师的责任。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数学问题都要围绕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展开。但一些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困扰,影响学习进度。为积极消除这种抽象性带来的理解障碍,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知识,以此来提升课堂的学习成效。

例如,“鸡兔同笼”的经典问题,这类问题因其复杂性,时常会让学生感到思维混乱,为有效应对该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如,一个笼子里混合放着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共有35个头,从下面数则共有94只脚。进行提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在处理这类复杂问题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用列表法,详细记录题目中的所有数据,之后,再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和求解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图形化的方式,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直观展示鸡和兔的头脚数量关系,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找到答案。这种方法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数形结合,创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接触的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但他们的思维发展依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面对数学中比较抽象或复杂的概念时,容易感到迷茫和不解,特别是在解决涉及多重变量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很难直观地理解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学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更直观、易懂的图形表达,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内容,或许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梯形形状的广告牌,上底长10米,下底长14米,高7米。现在需要给广告牌的正反两面都覆盖上广告布,如果每平方米的广告布价格是70元,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多少钱?对于这类问题,如果学生只是凭借想象,没有形成清晰的图形概念,他们会认为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先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在纸上绘制出一个梯形,并清楚地标出上底、下底、高的具体长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梯形的面积,考虑到广告牌有两面,所以要将得到的面积乘以2,再根据每平方米广告布的价格计算出总费用。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通过亲手绘图和标注信息,降低问题的理解难度。同时还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在绘制梯形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图形,如何根据已知信息计算面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数形结合强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广泛涉及多个数学领域,如,基础的加减运算、乘除法则、更复杂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绘制和解析几何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乘法教学,教师通过长方形面积模型,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利用图形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经过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教师还能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对称性,加深学生对这一几何特性的理解。为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数形结合思想能贯穿教学始终。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几何图形辅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和图形部分的直观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分数代表的数量关系。其次,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亲手操作切割水果或蛋糕等物品,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分数的实际应用场景,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最后,在讲解分数运算时,教师要注重数字和图形的有机结合,通过采用画图示意、通分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运算过程具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

(四)借助数形结合,引入生活实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形结合充分融合,来优化教学效率。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有限,数形结合能将生活中的实例子带入到课堂中,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构思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案例,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

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阶段,教师融入数形结合思维,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设想一条直线上规律地排列着六棵树木,每两棵相邻的树木间距都是1.5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绘图的形式直观展现这一场景,并依据此场景推导出小数乘法的算式,轻松解出整条直线的总长。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还可以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对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视为教学重点,经过系统训练,学生能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提升计算能力,并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技巧解答各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饶水琼.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89-89.

[2] 董恩振.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89-89+93.

[3] 郑东婷.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0,(18):52-52.

[4] 金美云.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4,(05):28-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