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庆全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滨河高级中学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核心理念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该理念在于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在紧凑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地理

正文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融合生活实践和课本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探究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和当前的教育改革方向一致,能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寻找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交汇点,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而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注重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评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而对于以核心素养为引导的教学评价体系,能确保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还可以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现象和问题,实现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从而有效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保障地理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融合自然和人文等多重领域,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通过实施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及地理运行规律,能提升个人的地理素养,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而对于地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会珍惜和保护共同地球家园的过程,能实现个人素养提高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的双重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地理学科是探索全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更展示地球表面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其知识的体系,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新视角。在该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教育尤为重要,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系统地学习全球各地的地理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学生能感受到世界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培养出在复杂多样性中的共通之处,于千变万化的文化里探索交融的能力。这种对跨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将为他们日后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从容自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准确识别每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定制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坚实的地理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探索地理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由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复杂性,其中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学生在这些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方面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必须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先通过课前调研,如,问卷或测试,全面把握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喜好,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将学生划分为基础、进阶、高级几个学习层次。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帮助他们建立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认知,理解不同农业区域的基础条件和特色。对于进阶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农业区域的案例,如,“江南水乡的水稻种植与华北平原的旱地农业”,探讨自然条件、市场供需、物流运输等多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如,选择“黄土高原的苹果产业”为研究案例,让学生从自然环境、政策导向、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角度分析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并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地理核心知识的传授,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天文学基础知识,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些基本概念上存在理解模糊时,如,地球的空间位置和自转公转原理,则要进行详细而透彻的阐释。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实体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动态关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样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投影技术,利用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观看,直观地把握地球的运动规律,提升对地球科学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复杂的天文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如,运用几何学原理模拟太阳光线和地球表面的交互作用,或通过数学计算揭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和四季变换的影响。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有创意的实验活动。利用投影设备和地球仪,邀请学生模拟和操作地球的运动模式。运用投影融合技术,在屏幕中重现地球在广袤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优雅轨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情景,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内在制度,灵活调整手电筒的方位和亮度,学生能清晰观察到地球各个区域受光情况的变化,理解昼夜和季节转换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地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探讨“人地关系”的重要领域,在培养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该观念涉及对资源、环境、人口、及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认知,更成为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攻克地理难题的有力武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多元化的教学视角入手,营造沉浸式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推动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阶段,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可以先从分析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入手,也就是对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进行解读,详细阐释地球的构造和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明确他们在学习地震、地壳、及外部圈层等基础概念以后,虽然已经获得初步的感性理解,但在地理图表解读和绘制方面仍然显得不足。对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图表解读和分析方面的训练,协助他们整合课程内容,建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延伸教学内容,探讨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并通过多角度、全面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明确且深入的人地关系理解,更为他们今后在地理学科领域的探索奠定基础。

(四)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在教学阶段,提问式教学以独特的方式,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不断提出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在地理学科中尤为重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并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教师的问题才能更具针对性,也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程内容时,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具体是哪些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具体影响都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来有效应对和改善这些环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更让他们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得到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引,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学情,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热情,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深层次理解能力,为日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地理教育,2024,(S01):186-187.

[2] 贾艳霞.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电脑乐园,2020,(08):0217-0217.

[3] 杨修志,杜娇娇,张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作业研究综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5):59-62+80.

[4] 李春景,张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6):I0010-I00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