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信息化;教学手段;小学英语教学;必要性;应用
正文
引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双减”政策应运而生。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遵循减负提质的教学原则,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一背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创新教学方式,确保所应用的教学方式符合新的教育要求。而在新时代下,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更是为教师提供了诸多教学思路。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也逐渐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变化
“双减”政策一经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从教育理念方面而言,教师应当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减少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展现英语课程教育价值,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而从教学方式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必须教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方式的应用上,教师应当更多地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实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他们的意识里,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便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其中,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如微课、多媒体设备、AR技术、学习平台等,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英语课堂,这对于他们而言十分有趣,且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从而主动学习英语知识。这种自主学习的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所在。从这一方面而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十分有必要,是开展一堂优质英语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二)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从以往的英语教学活动而言,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与之对应的学习活动,多以“记单词”“对话”“听力”等方面为主,活动形式也十分单一,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从这一角度而言,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取的知识,大多都源于教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认知的发展。而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打破这一教学弊端,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让学习变得更加精彩、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产生。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呈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并应用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内容转变为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或为他们推荐与之相关的电影、互动游戏等,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有着极其高的利用价值,既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也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学习中拓宽自身知识视野,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英语。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既承担着教授知识的责任,也发挥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品质的重要作用。英语本身就具有人文性价值,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教师能打破以往统一化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专属的、独特的学习路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并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记录个人学习情况,以此掌握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行针对性学习的地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双减”政策的教学要求。
三、“双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视频,开展预习活动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需达到“减负提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这一原则下,需切实做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忽略预习环节,这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即使设计预习活动也难以保证预期的效果。实则不然,小学正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行为习惯、思维认知养成的重要时期。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课前预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更能为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学习效果。
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微课设计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观看教师提前设计的微课视频,了解即将学习的单元主题以及知识重难点,并在自我检测中了解预习的成效,从而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微课有着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可结合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问题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中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明确学生在预习时需要实现的预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与之相关的微课内容,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为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上册“ Unit 4 My family.”时,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与“家庭成员”有关,如father、mother、sister、 brother等,结合单元内容,教师可将预习目标设置为让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能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并尝试着根据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可先以十五秒的动画片的形式作为导入部分,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呈现单元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呈现真实的家庭场景,由家庭成员轮流介绍自己。视频中会出现对应的词汇和句型,并预留5秒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跟着视频复读,以这一种简单的引导帮助学生记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自测练习题”,用于测试学生在预习时的整体情况。如视频中出现对应的家庭成员卡片,让学生写出对应的英语单词并进行拼读。在学生预习完毕后,可在“自我评价”环节表达个人的想法,如在预习时出现了哪些问题?观看微课视频的感想?在预习时所形成的学习技巧等。由教师进行综合性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运用 VR技术,增强学习体验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中, VR技术为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了诸多趣味性,其能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动画内容,既符合小学生思维认知,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VR场景中进行人机互动,从而学习学科知识。将VR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符合“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要求,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学习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上册“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时,在本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描述他们的动物朋友,说出了该动物的部分特征。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使他们能够根据动物的部分特点猜测出该动物并学习与之有关的英语名称和描述性词汇和句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多样化的动物,并呈现出活动主题—“动物世界”,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猜测活动”,由教师为学生带上VR头盔进入动物世界, VR世界中的动物会背对着学生,学生要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猜测出动物的名称,猜对之后动物便会转头与学生打招呼,猜错该动物便会走远,并在屏幕中出现正确的答案。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可在旁边引导,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所看到的动物的特征,比如:“ It's black. It has two legs.”“ It has big eyes.”等,当看到动物在做一些动作时,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形容词,鼓励学生描述动物的习性。如:“ This is a giraffe. It has a very long neck and it eats leaves from tall trees.”设计这一趣味性互动活动,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沉浸学习活动中,在玩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来源的重点内容,以此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的实际要求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巧妙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呈现别具一格的英语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小娟."双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新通信, 2023, 25(5):200-202.
[2] 周秋萍."双减"背景下"泰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20):54-56.
[3] 朱宏婷."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思考[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4(1):0091-0092.
[4] 毛仲超.顺应"信息化2.0"之势,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小学英语创新型作业设计在优化课后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 2022(29):11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