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学
正文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角色。初中化学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能深刻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时常受时间、地点、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学生能利用互联网轻松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应用程序、虚拟实验、多媒体教材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更准确的个性化教学,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和广泛的网上资源库,教师能轻松获取大量的化学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这些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化学知识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互联网+”教育还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传统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模式相比,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互联网+”教育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案。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在线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另外,“互联网+”教育还为初中化学教学开辟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和合作平台,通过网络工具和社交平台,学生可以便利地和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和讨论,促进信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互联网+”教育还提供更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弥补传统考试评价的不足。传统考试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很难全面评估学生的化学理解和实践能力。而“互联网+”教育则能通过在线测验、作业提交、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方面的评估,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在通常情况下,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往往注重书本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师提供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宝贵契机和强大工具,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资源搜集能力,弥补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在实践操作和直观性方面的不足。而对于化学实验设备不完善的学校来说,互联网技术无疑成为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能让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不同物质之间反应原理的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各种反应之间的差异。这种新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为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酒放置一段时间以后会自动挥发减少”以及“衣物在晴天比阴天干的更快”,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利用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概念,并让学生探讨“分子究竟是什么”的相关问题。对于拥有完善实验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让他们直观感受分子的存在和特性;对于实验条件相对有限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展示分子动态的检测视频,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也能观察到分子在显微镜下的真实形态。另外,教师还要展示固态、气态、液态下分子间隔的对比图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子之间间存在间隔,并且这种间隔和物质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建趣味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能生动、形象地呈现化学概念和实验过程,为教师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设备创建有趣味性的多媒体演示,如,动画、视频、音频、互动模拟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可视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利用动画演示原子结构或化学反应机制,或播放和化学相关的科学实验视频,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打造生动、直观的视觉盛宴,利用多媒体演示,详细地展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变化。演示内容包含火焰的独特形态、热能的释放过程、及燃烧后产生的废物等,让学生能仔细观察并理解每一个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播放实验视频或运用模拟软件,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燃烧反应的完整流程。而这种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化学概念。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也能直观地认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彻底转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教育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学生能轻松地访问网络课程,预习在线课堂的内容,并查询、下载大量优质的学科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其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灭火器使用原理和方法”,并观看消防员实地灭火的视频,深化学生对灭火原理和灭火器使用方法的理解,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燃烧、灭火等重要的化学概念。通过亲身参与这一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愿意更积极主动地对化学知识产生探索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高质量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化学课堂中,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不再单调乏味。这不仅解决了传统教育条件下资源难以获取和更新的问题,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灵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让学生能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四)借助现代互联网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化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学进程和学习的发展,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在选择网络教学资源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内容,合理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以此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应用价值。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元素,教师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和指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活观,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更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坚定、自信。
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组成、净化过程、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上,还要阐述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每一滴水都值得我们珍惜。为了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和家人或同学一起在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如,修复漏水的龙头、合理安排家庭用水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共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压力,限制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如果教师不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则会产生盲区,削弱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影响学习效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教学设备的普及为化学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应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化学教学的创新和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宗文.“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路径[J].天津教育,2024(8):49-51.
[2] 桑志荣.“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15):227-229.
[3] 姜继霞.“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230-232.
[4] 岳尕红.论“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3):224-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