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海玲

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中心小学

摘要

新课标颁布,引发新一轮新课程改革,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核心素养培养是重要目标。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做好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科学必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在部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础上,从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让小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巧用趣味情境激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四个方面,研究论述了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方法策略。

一、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科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小学校和老师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认为科学这门课程不是必考科目,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从思想上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消极对待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课堂上只是按照课本简要讲解一下,更谈不上认真教学。

2科学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不足

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基础材料的配备,由于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或资金投入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部分小学配备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所必须的设备和材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小学生对实验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不是必考科目,很多小学生对上好科学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一到科学课,就觉得是一堂“玩游戏”的课,对待科学实验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参加科学实验操作时只是为了“好玩”,缺乏从实验中学习有关科学知识的意识,导致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不高。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1、重视实验教学,端正教学态度

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科学启蒙的主要学科,以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实验技能。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校、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认识,端正教学态度,不能把科学实验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作为学校要从教学资金上倾斜,加大小学实验教学设施的投入,配备齐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各种设备、材料。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安排科学专业素养较高或专业对口的教师担任科学老师,并注重对科学老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教学技能。科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负起责任,专心研究教学方法,认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工作。

2、重视教学管理,细化实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被吸引的。科学实验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进入实验室就会无目的地摆弄实验器材,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过程很难取得实验效果,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索科学素养。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今天实验的目的,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讨论产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猜想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然后开始实验探究,并在试验中观察记载实验产生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汇报展示。教师在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同时,提醒强调试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有效控制了学生玩的情节,培养了像科学家那样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

如教《滑轮的作用》一课时,面对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就会无休止地去玩滑轮,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可能难以取得实效。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先让每组学生各自进行实验(玩),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实验报告表格)实验,最后汇报操作演示过程。最后归结到滑轮的作用上,这是重点,必须强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会通过装有滑轮的工具找到答案,定滑轮不省力能改变方向、动滑轮生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学生玩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实验报告的制定为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确保以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合作学习,有效组织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就在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了合作学习的尝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N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2-4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把能“玩”到这个实验为目标,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一派热闹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教师要求小组要分工明确、轮流操作、观察记载、汇报展示等,有效组织分组实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进实验方案,科学设计实验

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做好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效果的好坏,决定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结论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对教材中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器材或方案可以进行实验创新,改装或更换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成功率。

如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中,热在金属条的传递实验中,“在一段铁丝上用蜡沾火柴,然后加热。观察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由于蜡冷却块,很难固定火柴棍,改用黄油就方便多了,效果又很明显。

又如在三年级下册《空气在哪里》一课中,实验是用塑料袋绑在一根竹竿上,通过晃动竹竿让空气进入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产品,不利于环保,竹竿晃动的时候,安全系数低,容易伤人,且实验效果不明显。我就重新改进了实验方法,选择了废弃的矿泉水瓶、注射器等器材制成小喷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减少污染,重复利用,有利于环保。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还可以破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5、插入趣味教学,增强实验效果

趣味教学方法,能够增加教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能够使学生增加对探究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融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往往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丰富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趣味实验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6、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在课堂上实践操作完成。比如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捕获的现象,或者实验中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或者对环境要求较高、难以控制过程的实验。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突破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难点,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给小学科学实验带来了更直观的体验。

比如在小学科学《地球的运动》单元《昼夜交替现象》教学中,虽然我们可以借助例如地球仪、灯泡等一些实验器具,简单的给小学生们演示昼夜交替的过程。但是由于缺乏更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现象的变化和形成过程。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们直接播放、演示地球、太阳以及有关天体的运动过程、规律,把我们在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天体运动现象给孩子们形象展现出来,给小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体验,在大脑中形成较为具体的印象。帮助他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掌握有关知识,提高我们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教学方法,为提高我们总体教学水平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吴康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6(24)

[2]李培林.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J].学周刊. 2012(33)

[3]陈挺杰.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