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辅助课堂教学的建议及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雅娟

武功县五七〇二完全中学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则是由无数的地方乡土史汇集而成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所以人们首先认识自己的家乡,而后再认识祖国。正如加里宁(前苏联教育家)所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乡土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感觉真实而亲切,学习乡土史,可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萌生为家乡振兴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爱国情怀 。


关键词

乡土史 辅助教学 文化自信

正文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乡土历史是民族史、国家历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乡土历史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义务教育历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要“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乡土历史正是满足了这一要求,它是学生身边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其与统编教材的理论性和严谨性相比,乡土历史中有很多生动而有趣的历史故事,这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来说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在教学中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运用是对统编教材的补充和完善,也使得历史有了厚重同时有了温情。

一、对于乡土历史的运用,首先要解决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为教材服务的辅助性的乡土资源,通过广泛收集、查阅地方史资料,精挑细选,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地方史资料(如:名人传记、家族族谱、古建遗存、民俗民情、婚丧民俗、村规民约、传说故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归档,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乡土历史资源库。其次,历史教师应参照统编教材体例,筛选、加工整理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设计和讲义,例如: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史和县志:《可爱的陕西》《咸阳地方史》《可爱的武功》《乾县县志》《美丽泾阳》等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辅助性材料的有益补充。

二、对于乡土历史的运用,要科学取材、合理运用、取舍有

在课堂教学中对乡土历史的合理运用,能使课本中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更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让空洞的历史结论更具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家国情怀引起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取材一定要把握乡土历史使用的 “度”。由于各地乡土史的材料内容庞杂,良莠不齐,有很多内容呈现的并不是完整的科学的历史原貌,有的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可能夹带着传奇或神话,比如一些带地方色彩的家族史、传说故事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忠于史实,揭示真理”的担当,必须“以国家统编教材为本”,在教学取材时一定要加以筛选,甄别,去伪存真,合理、科学地采用一些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内容,将其乡土史与课本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运用乡土历史材料进行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乡土史料与教材的关系。

“乡土历史是统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编教材的补充。”教师要善于寻求乡土史与教材的契合点,在这些点嵌入学生感兴趣的乡土史,要将乡土史与统编教材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乡土史内容的选取应精益求精。在平常教学时,要明确乡土历史资源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辅助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艰涩难懂的理论、概念而服务的,也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使用到乡土历史资源,一切应以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一定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初学历史教学新课标规定,以课本内容为主体,以乡土历史为辅,决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喧宾夺主、本末颠倒与教材脱节,更不能随意夸大地方史的地位和作用,把初中历史课,讲成地方乡土史课。

四、适当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般来说,各地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地方史涉及的内容都较为广泛,陕西的地方史尤为丰富,这就为乡土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如历史沿革、地理变迁,革命斗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如参观所在地博物馆、古遗址;探访家乡历史名人,撰写探访录;搜集家乡历史变迁的老照片;开展诸如“聊历史、品文化””“,“我为家乡做代言”“ “我是小小导游”等专题讲座或宣讲活动等;把地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文人墨客的诗词、名句等融入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每年清明节时,借助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之机,宣讲老一辈革命党人为家乡、为祖国而奋斗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只有当学生对地方的历史文化有了足够的认识才有可能对家乡产生一种温情与敬意。”同样,也只有当学生了解了先贤们为家乡振兴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艰辛时,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行为,产生情感的共鸣,萌生为家乡振兴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爱国情怀 。

总之,乡土历史辅助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更是为了让这份“敬天爱人”的传统至美得传承和发扬。课上给学生补充一些乡土史资料,课下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课上课下相呼应,课内课外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克服了教师讲历史、学生背历史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高阶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家乡历史文化,而萌发“吾爱乡更爱吾国”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树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