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天华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南鲁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省市:山东省菏泽市 邮编:274200

摘要

绿色农业对于提升农产品以及农业环境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阐述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如环保施肥、合理灌溉、高效资源利用等。接着,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模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政府引导、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带动、农民学习等多元化推广方式的效果。最后,关注了绿色农业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提出了生物防治、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等病虫害防控措施,为绿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希望为今后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同时为构建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生态文明

正文


引言

在面临食品安全、环保压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今天,绿色农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主张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然而,尽管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有效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如何处理因此引发的病虫害问题,乃至如何确保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这都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绿色农业的推广模式,以及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本研究旨在汇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为绿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建议,同时也为构建我们的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科学理论。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点

1.1 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

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是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1]。绿色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包括几个方面。其一,重视生态保护,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措施,减缓土壤侵蚀,防止水资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二,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施肥灌溉、轮作轮养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其三,倡导使用可再生资源,推崇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利用农作物残余物、动物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闭环循环。

在生产实践中,绿色农业还注重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通过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行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等标准,提升农产品的健康指标,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绿色农业也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绿色农业强调科技创新和持续改进,推崇农业生产系统的生态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2 环保施肥方法

环保施肥方法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关键作用。环保施肥方法强调合理施用肥料,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土壤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应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和沼液等,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还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合理使用氮肥,避免过量施用,以防止氮素流失和环境污染。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养分需求,科学合理地调配肥料种类和用量,减少肥料挥发和淋失。控制氮肥分阶段施用,通过调整施肥时间和方式,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再者,推广缓释肥和控施技术,通过优化肥料释放速度,使养分能够长期、持续地供给作物生长,减少肥料流失和环境负担[3]。这种技术能充分利用养分,提高肥料使用效率,达到增产、降本、环保的目标。

环境友好型施肥方法还包括推广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肥。利用生物及微生物合成肥料,能够有效地提升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环保施肥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既能够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高效资源利用方式

高效资源利用是绿色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优化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合理配置肥料和农药,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土壤和作物状态,调整资源投放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资源再利用。加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力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模式及其效果

2.1 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与推行相关政策法规,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发布的政策法规包括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环保法规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绿色农业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在技术推广资金方面也给予了大量支持,不仅资助科研机构进行绿色农业技术研究,还为农民提供资金补贴,降低其采用绿色技术的经济负担。

政府的示范项目和试点工程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示范基地,政府不仅展示了绿色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还为其他地区的农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这些示范基地通常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有专业的农技人员进行指导,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扩散到更广泛的农业生产中。

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也是引导模式的关键[4]。通过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政府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技术。这些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操作,还涉及绿色农业的理念和生态效益,让农民对绿色农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政府设立的农业技术服务站和热线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解决其在实施绿色农业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政府引导模式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示范引领和技术服务,推动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这种多维度的引导方式,不仅提高了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也为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农技人员培训模式

农技人员培训模式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之一,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对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通过系统的培训,掌握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农民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技人员培训模式中,理论培训和实地实训相结合是常见的形式。理论培训涵盖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环保施肥方法、高效资源利用等基础知识,增加农技人员的理论储备。实地实训则包括田间示范操作、现场观摩学习等,通过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农技人员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技术。

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参加专业会议、技术研讨会及考察交流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实践案例,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体系。

通过这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农技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显著提升,成为绿色农业推广的骨干力量。他们回到基层后,可以更好地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新理念,带动更多农民参与绿色农业种植,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绿色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农民学习与示范带动模式

农民学习与示范带动模式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方式。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传播绿色农业知识,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示范田和示范户的建立,通过实际种植表现,直观展示绿色种植技术的优越性,促使周边农户参观学习,从而带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助合作,不仅增强了信任与合作,还有效提高了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模式有助于技术有效落地,提高农民收益。

3、绿色农业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因素抑制病虫害的绿色农业技术,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生物防治方法中,天敌的利用是核心手段之一。天敌种类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这些天敌通过自然捕食、寄生、传播疾病等方式,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

生物防治方法中的另一重要手段是利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多由微生物菌株或昆虫病原体制备而成,能有效抑制病虫害。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常用的杀虫菌剂,能够产生毒蛋白,影响害虫肠道功能,最终导致其死亡。真菌类制剂如绿僵菌也在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侵入害虫体内,消耗其营养导致其死亡。

生态调控也是生物防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升有利生物的生存条件,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例如,通过间作、轮作、覆盖作物等农艺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打破单一种植模式,使害虫的栖息环境不再单一,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

引入外来天敌也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但实施过程中需谨慎评估其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确保不会引发新的生态问题。例如,食蚜蝇和瓢虫等天敌的引入,需经过严格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和评估程序,以确保其能够成功定殖并有效控制蚜虫等害虫。

整体来看,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在病虫害控制方面效果显著,且对环境友好。其应用在绿色农业中,可以有效减少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

3.2 防治为主的方法

防治为主的方法在绿色农业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合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和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例如,选择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采用科学的栽培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和套作,优化作物布局,打乱病虫害的生活周期,从而降低其发生率。生物防治方法的运用,如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种群,能够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农田管理措施的加强也是防治为主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作物的抗病力并减少病虫害的适生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精准防控,也有助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用,实现了病虫害的防治为主,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3 综合防治的方法

综合防治方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多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和可持续管理。农业防治通过轮作、间作、合理的栽培制度改良等方法,增强作物抗病性并减少病虫害发生。物理防治利用光、温、水等物理因素,如杀虫灯、诱捕器等,干预病虫害的生存环境。生物防治通过引进和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寄生蜂等手段,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化学防治在病虫害暴发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药剂,且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且高效的药物,将其作为防线。综合防治方法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配合,注重预防为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本研究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两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试图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通过阐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分析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以及具有实践价值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帮助相关工作者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同时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然而,如何将这些技术和措施更有效地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如何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并愿意使用这些技术和措施,这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虽然我们已经提出了生物防治、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可能需要不同的防治策略,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出最适合的防治措施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总之,我们期望这项研究能对绿色农业的推广和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谭波.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1,(19):66-66.

[2]谌红标肖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吉林蔬菜,2023,(04):135-136.

[3]张凤龙.浅析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21,(09):72-72.

[4]段跃刚.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的策略[J].河北农机,2023,(06):76-78.

[5]闫鹏.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07):0171-0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