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印象”文创产品工作室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裴陆阳、杨越茗、马骏宇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学生继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历史积累的具体表现。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其本质是传达本校的文化特色,使得思想文化内涵能够得以更好的表达。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可以传播校园文化,发展校园特色,这对塑造高校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文创;文创产品;文化建设;

正文

文创产品是融合了文化和创意的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文化和创意是文创产品的重要内涵。高校文创产品是文创产品的衍生概念,将高校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当中,使其成为具有高校文化特色的高融合性、高文化性、高附加值的产品,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文创产品应以创意设计的手法实现高校文化的再生和利用,最终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意义

校园文创产品是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以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依托,借助人的智慧、能力和创造力,产出附有更高文化价值的产品。校园文创产品,第一是文化,第二才是产品。同时校园文创产品具有学校独特精神内涵,传承校园文化的精神。好的校园文创产品在各高校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学校独特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一)文创产品的纪念性与文化性

校园文创产品是高校文化的载体是为了纪念高校代表性的活动而设计出来的具有独特纪念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对高校生活、学习、参观的一系列足迹的纪念和证明,承载着对高校情感的寄托。校园衍生品是对高校悠久的文化内涵 和底蕴的见证,包含了校园文化和应用载体两个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文化价值。

(二)文创产品的宣传性与经济效益

高校的品牌形象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于文化衍生品,相比于抽象的数据和文字,文化衍生品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一个高校的品牌形象,具备良好的宣传效果,对目标群体也更有吸引力。校园文化衍生品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创意,具有较强的产品的溢价能力。对于广大的目标群体来说,更容易激发起心底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情感,从而产生消费欲望,对产品的价格考虑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二、文创人才培养与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文创产业是高度实用性的产业,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作为基础,对从业者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工作室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项目引导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文创项目的实践中来,在理论引导的同时更注重在实际层面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室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以现实的产品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也是众多应用性专业采用工作室制的根本原因。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抽象化的,而是情境性的,不是源于书本的逻辑构建,而是源于现实的经验沟通与联系,也就是说,理解和建构知识的关键是参与实践,知识只有通过现实的转化,才能成为技能和能力。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完成这种转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文创产业是以内容、思想、智慧和创意为核心要素的产业,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宏大的题目,但传统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输入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需要营造一个自由活跃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驰聘想象,各抒己见,需要给予学生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运用新方法、最终获得新的解决方案的机会。在工作室中,师生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教学目标两者既是教学关系,又是合作、平等的工作关系,频繁的相互接触,给予工作室比课堂更为轻松的环境适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方法上工作室往往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引导,独立自主开辟思路、构思方案、解决问题,而且项目本身往往对成果有创新要求。所以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工作室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上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创产业的不断壮大,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在帮助高校取得竞争优势中,高校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以校园文化特色作为设计基础,将广大学生群体作为受众对象,从文化形象、运营推广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打造出校园文化明星产品,来帮助高校传播特色文化,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促进高校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取得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综上所述,工作室制在文创人才培养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从事文创产业所需的综合素养、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工作室教学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本身需要在项目承接、人员配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转体系,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在人才培养观念、体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作出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术.“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化与衍生品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24):148-149.

[2]何桂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2002-06-30.

[3]周璇璇.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实践探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4]罗娟.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5]于晓明.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案研究——以沈航为例.[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