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跨学科;语文
正文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将多种学科联系起来,扩大语文的学习与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所谓的语言学科交叉学习并没有真正地把语言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脱离了新课程标准,不能全面地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
(一)整合多学科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教师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应通过历史学科的资源向学生介绍雷锋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观看雷锋纪录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雷锋的生活事迹和对社会的贡献,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社会学科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雷锋主题活动,通过采访社区的好人好事写成小报道,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在科学课上结合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开展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丰富语文课的内容,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通过绘画手工形式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雷锋形象,制作与雷锋相关的手工艺品,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见识这种精神。让语文课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学习,而是和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习。
(二)实践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为例,小马过河讲述了一只小马在过河时遇到困难,通过向老牛和松鼠请教,最终克服困难过河的故事,不仅寓意深刻,也教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为实践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教师在讲授小马过河时可以与科学学科进行结合,设计一个关于水的浮力和深度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了解水的深浅,如何影响不同物体的浮沉,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小马过河时遇到的困难,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其次,将课文与美术学科结合设计一个创意绘画项目,用画笔绘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场景设计自己心中小马过河的场景,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艺术的表达形式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和审美兴趣。也可以将小马过河与社会学科结合,开展一个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的项目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模拟小马过河的情境,讨论如何在团队中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设计,电子故事书制作项目,利用电脑软件将小马过河的故事制成电子书,添加文字,图片和声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锻炼计算机操作能力,也能学习如何用多媒体技术表达和呈现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三)利用科技手段,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为例,找春天是一篇生动的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和视频,播放有关春天的纪录片和动画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春天的景象,花开的过程,河流的解冻,动物的活动。首先就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一个虚拟春天的体验项目,通过VR眼镜让学生沉浸在虚拟的春天世界中,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春天的各种景象和声音,如鸟语花香,春风拂面,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通过科技手段让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课堂内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春天的资料,春天的气候特点,动植物的变化,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报告和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锻炼信息检索能力和整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指导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制作成PPT,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结合移动设备,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设计寻找春天的户外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移动设备拍摄春天的景象,盛开的花朵,复苏的小草,用文字记录学生的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把这些照片和文字进行整理,与同学们分享。通过这种方式,语文课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科技自然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组织跨学科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讲述了如何在野外迷路时自救。包含了丰富的生存技能和实用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应当结合自然科学设计野外求生主题活动在科学课上教师讲解如何辨认方向,寻找食物水源,搭建简易庇护所生存技能,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参与模拟实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求生技能。地理学科能够进一步丰富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读懂地图、辨认地形、确认方位、随后教师组织一次定向越野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寻找预设的目标点,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提升的方向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制作野外求生指南,通过查找资料,整合信息,让学生将野外求生的知识制作成网页,加入文字说明,图片,视频,锻炼学生的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表达能力和技术的使用能力,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结合美术学科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设计绘制野外求生的情景图和漫画,让学生用画笔生动的表现在野外迷路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和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的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展示和讲解作品,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审美的情趣。体育学科也可以融入这一教学,教师组织野外生存模拟训练,徒步行军,搭建庇护所,寻找水源,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语文课的内容,也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平衡。
结语
总之,为了使学生在这语文学习上取得突破,跨学科的研究,并不只是将过去的学习与教学经历相结合,更多的是想要让老师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能够跳出常规,把自己以前的学习思路与具体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昕颖, 周燕华.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 (07): 64-65.
[2]贵惠婷. 新课标实行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及策略[J]. 汉字文化, 2024, (07): 139-141.
[3]李智慧. 在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 华夏教师, 2024, (05): 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