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程与幼儿园语言有效衔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雷榆敏

竹溪县思源集团学校 442315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幼儿园语言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断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将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程与幼儿园语言有效衔接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程;幼儿园语言;衔接

正文


引言

语言学习不仅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本身,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交往能力、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两大主体,各自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幼儿园作为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为孩子们奠定了语言基础;而小学则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为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小学语文课程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于儿童未来的语文学习、人际交往、终生学习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程幼儿园语言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小幼语文课程衔接中相互缺位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与幼儿园的分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小学教师往往专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双方对彼此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存在差异。幼儿教师也是如此,过度关注自身工作,而对小学的教学要求和儿童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了解有限。这种相互之间的缺位,使得小学与幼儿园在语文课程的衔接上存在明显的断裂。

(二)教师对小幼语文课程要素互不了解

在小学语文课程与幼儿园语言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对彼此课程要素的互不了解导致了课程内容的脱节现象。具体来说,小学教师可能对幼儿园语言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不够了解,同样,幼儿园教师也可能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期望和标准缺乏认识。这种对彼此课程目标的不清晰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幼儿园阶段可能注重的是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而小学阶段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字、阅读和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对这些要素缺乏了解,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不连贯。双方都没有考虑到衔接问题,都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课程即可,这种相互之间的不了解,使得小学与幼儿园在语文课程的衔接上出现了断层,影响了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三)教师在小幼语文课程实施上存在“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幼儿升入小学后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往往会提前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好意,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自然规律,可能导致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在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过于“小学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未能提供适合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效果的策略途径

(一)建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当前,缺乏科学的衔接理念是影响幼小衔接效果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对儿童的学习过渡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因此,教师也需要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是不是争取的,在反省中实现自我提升。因为教师专业素养核心体现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所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缺一不可,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来看,应该将语言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确保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创设幼小衔接整体模式

要想解决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衔接存在分散化和孤立化的问题,就需要立足于语文教育整体性特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衔接框架,确保幼儿园和小学在语言教育方面的平稳过渡。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出发,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团队应该共同参与制定课程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既符合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又能够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幼儿园阶段可以侧重于培养儿童的语言感知、表达和基本阅读能力,而小学阶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识字、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这样的内容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在语言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通过谈话法,通过主题谈话、小组讨论等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谈话技巧和思维深度。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应当兼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计一套连贯的课程体系,确保幼儿园和小学的语文课程内容在知识和技能上形成有序的递进。这可能包括共同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并在设计中加入审美元素,凸显语言的人文性,这样的内容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三)优化幼小衔接实施环境

为了优化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衔接实施环境,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幼小衔接的标准,其中主要包含了在语言教学方面幼小衔接的内容,两方需要围绕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出发,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阶段性、延续性的标准,双方要沟通交流后制定好相关的实施建议和教学评价机制,从而给幼小衔接阶段语言学习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依据。这样的标准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还能够确保教育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相应的政策标准制定后,想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就离不开教师,所以有效衔接中也需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力量,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两种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

(四)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效果

“双减”政策背景下,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效果对于实现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学校应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如定期家长会和家校联系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语言教育方面的进展和需求。同时,学校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讲座、工作坊和指南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在家支持孩子语言学习的方法。此外,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阅读分享会和亲子阅读活动,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支持度。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教师应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共同制定支持计划,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在教育目标、资源利用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一致性和重合性,这为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衔接优势,我们需要从儿童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围绕树立科学幼小衔接理念、创设幼小衔接整体模式、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效果、优化幼小衔接实施环境等策略实现两者衔接

参考文献

[1]付愉.对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3,(09):39-40.

[2]朱雨晨.浅谈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79-81.

[3]孙喜凤.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3):37-39.

 

作者简介:雷榆敏 1994.2.5  湖北十堰  本科 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