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实践
正文
前言
在新时代教育的广阔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衡量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领域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界定,高中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美术教育不仅关乎艺术技能的习得,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与审美判断力的重要阵地,而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时间如何开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重点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难点,探讨核心素养对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作用,从而找到在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有效策略,从而为美术教育领域提供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贡献力量。
1、核心素养对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作用
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方向,还深刻影响着教学内容、方法、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促使美术教学超越单一技能的传授,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围绕审美表现、图像识别、创新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要素整合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艺术史、技法的同时,也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推动美术课堂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社区艺术项目等活动,不仅提升了美术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解决实际问题。
2、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难点
2.1高中美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滞后
高中美术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过分注重技法传授,传统教学往往侧重于美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内容可能与时代脱节,缺乏与现代艺术形式、新媒介和技术的结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评价方式通常以技术达标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新思维。缺乏跨学科整合,美术教学往往孤立进行,未充分利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2高中美术教学互动与交流的缺失
高中美术教学中互动与交流的缺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交流,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样重要,但往往因为课堂安排或教学设计的局限而被忽视,限制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互相启发。课堂氛围不活跃,缺乏互动的课堂可能显得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有效策略
3.1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审美感知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对美的形式、色彩、结构、情感等要素进行感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还能促进其创造力和情感表达的发展。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引入不同风格、时期和文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传统国画、油画、雕塑、现代艺术等。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感知艺术的多样性。组织实地考察美术馆、博物馆或艺术家工作室,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品,直观感受作品的材质、色彩、线条等元素,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作品的细节,如光影变化、构图安排、色彩搭配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2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强化艺术实践与创新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强化艺术实践与创新是关键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跨学科的艺术项目,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综合运用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研究和创作,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反映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愿景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艺术媒介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摄影、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组织工作坊,邀请艺术家或专业讲师教授特定技能,然后让学生自由尝试,结合个人兴趣和创意进行实验。定期举办创意挑战赛或艺术创新竞赛,设定特定限制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能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灵感。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艺术项目中,如公共壁画、社区装饰等,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教室,服务于更广泛的公众,同时定期在校内外举办学生艺术展览,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3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促进批判思维与表达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表达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加强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围绕美术作品或艺术现象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可以探讨一幅画作背后的社会背景、艺术家的意图、风格特点及其影响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选取不同风格、时期或流派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种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促进批判性思考,理解艺术的多样性与变迁。要求学生就某个艺术展览、作品或艺术事件撰写评论文章,之后在课堂上分享并展开讨论。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锻炼他们公开表达观点和接受他人反馈的能力。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艺术案例,如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分组研究,准备报告并进行班级展示。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案例,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尊重多元观点的同时,形成并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让学生扮演策展人的角色,设计一个虚拟或实际的展览,包括选择作品、布置空间、撰写介绍文案等。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决定展览的主题、挑选作品,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策展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有力途径,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仍需持续关注核心素养在美术教学中的落实与深化,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淞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 42(5):114-116.
[2]仲晓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高考, 2023(22):147-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