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与学生参与度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参与度
正文
引言: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实效性的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素养和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实施新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将语文阅读融入学科,将知识体系的内容有效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为有效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教授日常语文知识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及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及学习所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和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的文字有时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和热情。而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将故事中的场景用图片、视频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去阅读和探索文本[1]。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阅读不仅仅是认识文字,更是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当教师为学生营造出与文本相符的情境时,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直观呈现阅读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像、声音和视频。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桂林山水的高清视频,展示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山峦,以及清澈见底、绿如翡翠的江水。同时,配上悠扬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独特。在学习古诗词时,如《静夜思》,可以通过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动画视频,展现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深深乡愁。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PPT 等多媒体形式,呈现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通过角色扮演创设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验角色情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情节和角色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对话和动作表演,展现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态度。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学习童话故事时,如《白雪公主》,可以让学生扮演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皇后等角色,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和美好。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教师可以从文本中提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教授《落花生》一文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却很有价值的人呢?”引导学生思考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如清洁工、建筑工人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在学习关于亲情的文章时,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问学生:“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父母是如何支持和帮助你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亲情的伟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一)开展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在阅读教学中,为每个小组分配相同的阅读材料,让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思考和探讨。例如,在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时,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然后一起讨论角色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互相启发。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投入到阅读中。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通过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集体中共同进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
(二)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与探究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探究。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封面或者文章的开头,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看到一篇名为《神秘的礼物》的文章,学生可能会问:“这份礼物是什么?为什么它是神秘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新产生的问题。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进一步阅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来寻找答案。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开展小型的研究项目[3]。例如,如果学生对某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兴趣,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作者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写作特点的形成和变化。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与探究,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
四、结语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价值。通过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能够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创设的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同时,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邓玉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2020(20):117-118.
[2]朱玉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 学周刊,2020(11):143-144.
[3]张雪丽.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