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经过对大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分析研究可知,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根本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学习的关键。阅读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爱上语文阅读课程,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以写促读,提升阅读效率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部分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比较枯燥,而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写作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读写结合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中单一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它通过融合化的创新观点,从不同角度为现阶段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赋予了崭新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身心与认知规律,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都能得以发展,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考虑到观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体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快融入到阅读学习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快速检阅学生的随笔,选出一些质量较高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说一说自己看到美景时的心情、美景为自己带来的启发等等,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随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能够更快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体会到作者见到美景的惊喜与快乐,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升,阅读效率也能由此提高。
又如在教学《猫》时,教师同样可以采取以写促读的方式,将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阅读活动,而是而是协调学生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综合性学习模式下更灵活地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小动物,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观察作文。学生在写作时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构思,而学生的作文又与课文的主题具有相似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中作者如何描写猫的写作手法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后续的阅读学习之中。
2、以读促写,提升写作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些文章不仅有着深刻的立意,同时写作方法也非常精妙,学习这些课文既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个人的写作与表达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写作方法、技巧等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及时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更为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技能,加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走月亮》时,教师的阅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营造的静谧氛围,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开展以读促写活动,引导学生先深入分析文章在意境描写、情感描写上的方法与特点,随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自己的作文中练习意境描写与情感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找出文章中意境描写与情感描写的语句,让学生围绕这些语句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分析这些语句所使用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等体会其呈现出的意境效果与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走进文章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随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写作练习活动,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深刻经历,在回忆当时的环境、氛围以及自己的内心活动,最后运用阅读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进行写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对课文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产生更具体的了解,又能使之充分感受到将其运用于文章中的效果,为后续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手法与技巧进行写作打下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与素养。
3、调动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阅读与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对阅读与写作都抱有比较畏惧的态度,在阅读与写作学习中表现的比较被动,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读写结合的内容与方式,以调动学生读写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读写学习之中,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读写学习环境,逐步改变学生对阅读与写作学习的刻板印象与消极态度,从而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在读写学习中收获更多。
比如常见的读写结合模式包括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以课文主题为写作主题进行写作练习等,这样的活动虽然能够体现出读写结合的价值与意义,但过于固定的内容与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创新读写结合的内容与要求,比如开展改编文章、续写文章、创作舞台剧本等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与写作的乐趣所在,将读写结合逐渐变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课文生动的描绘了雨来的机智与敏捷,通过几个生动简短的小故事便描绘出了雨来的性格与形象,使读者心生喜爱与敬佩。在阅读完课文过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续写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读写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给出续写背景:“同学们,像雨来这样的小小英雄,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他在未来会经历哪些事情、展现怎样的性格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二十年后的雨来为主角写一写雨来的故事。”这样的续写背景既能够引发学生的遐想,同时又趣味性十足,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而学生写作的内容同时也能表达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限制与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比,使学生能够更踊跃的参与其中,获得更多读写信心与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背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通过读写结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的培养,推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从而实现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丽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J].学周刊,2019,04:63-64.
[2]张佳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9,04:10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