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措施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会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心小学 2773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教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但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其思维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下,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学生综合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为找出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对策

正文


引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生美术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还能促进美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认知过于片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部分美术教师实际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没有跟随新课改要求进行创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设置美术手工课程的内容,分散的课程无法有效实现系统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还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意识。另外,单一没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不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降低,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二)小学美术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由于部分学校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小学美术学科的课时比较少。并且,部分学校没有重视美术教师团队的建设,而且美术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苛的条件也导致师资队伍建设难度提高。同时,部分学校相关美术教学设施不够健全,进一步阻碍美术教学的有效性[1]。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出现这种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学校不重视,在培养美术教师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实践。从而使师资力量不足,美术教师没有时间深入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家长和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导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三大主科学习上,学习美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导致学生的美术水平和鉴赏能力难以提高。并且,部分教师为赶教学进度,给学生更多复习的时间,经常占用美术学科的课时,致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时间减少。另外,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大多是其他科任教师担任,学生没有正常、系统接受美术训练的机会,进一步阻碍学生创作水平和美术水平的提高。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趣味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对美术感兴趣和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更容易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相反,对美术不感兴趣和美术天赋欠缺的学生大多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学习质量也欠佳[2]。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美术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全体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基于此,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放松学生的心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调动创作美术作品的热情,充分发挥创造力。由此可以看出,将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如果想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充分分析经典的美术作品,从而利于学生创作相关美术作品。但是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美术中运用美、分析美、发现美、创造美。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受到更多艺术的熏陶。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美术的欣赏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和实际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相关游戏活动,促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流动的颜色》这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两种颜色相互渗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色彩的美。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在画纸上各滴一点颜色,如,红色、蓝色和黄色等,然后利用吸管吹。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渗透、混合,结合最后吹画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3]。在这种游戏中,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课堂利用趣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热爱绘画,真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二)通过竞赛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同时,具有趣味性的竞赛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竞赛活动,利用竞赛活动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努力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适当的开展绘画比赛,看谁画的好或者看谁画的快,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标志》这节课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相关的标志和图形的图片,然后结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明确规则,小组根据抽签的顺序随机抽取图片抢答,说出图形的基本用途或者样子,正确的加一分[4]。最后,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成绩,答题正确的最多的小组获胜。在竞赛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融合表现形式,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

美术是反映艺术表现力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体现绘画者的思想态度,还可以体现出绘画者情感表达形式。因此,在小学美术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为学生讲解绘画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意义,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绘画,促使学生可以利用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欣赏绘画作品可以有效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欣赏作品,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画出你的想象》这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先欣赏大师作品,范画采用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米罗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大师作品的特点,然后讲述自己的理解,说明自己的艺术感受。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开展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以此为自身的美术作品赋予生命力。学生在创作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绘画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和鼓励,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对作品进行赏析,促使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5]。另外,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创作的心理和特长,及时给与学生鼓励和指导,促使学生绘画自信心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因此,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趣味性元素、融合表现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绘画的潜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贵喜.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J]. 科幻画报, 2022, (05): 378-380.

[2]陈婷婷.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22): 162-163.

[3]张红娟.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J]. 学苑教育, 2021, (26): 87-88.

[4]钟婷华.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新课程, 2021, (32): 164-165.

[5]赵洪娟.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J]. 家长, 2020, (35): 145-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