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小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郑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肖桥小学 山东 枣庄 277321

摘要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教师也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开展合作小组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且还能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关键词

合作小组;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正文


引言

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就会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且学生也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此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且还会使得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开展合作学习也能使得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且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得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运用合作小组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所以新时期的人才必须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也习惯于被家庭人员过度溺爱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且在做事情方面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主体,同时还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就会将遇到的问题组合在一起共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这也对学生后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每一位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家庭背景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每一个学生都会体现出自身的个性,且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有部分学生积极性比较强,也敢于表现自己,而另一部分学生格外内向,也不敢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平时有一部分不爱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变得更加勇敢,而且也会变得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内心的想 法,同时还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由此可见,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然而合作小组相比于其他方式,是一种比较轻松的组织形式,通常来讲比较自由,且还没有具体的内容要求,所以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组内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随后将通过自己查询资料与小组成员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创新理解的能力,为此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小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在课堂中就会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会帮助成绩偏差的学生讲解不懂的知识,但是成绩偏差的学生也不会进行自主思考,只一味地从成绩优异的学生那里得到准确的答案和信息,因此就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变低。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面对教师听课,而教师也能看到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但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也会背着教师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难以发现学生是否在认真参与讨论或者是在溜号。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后的结果,并没有和学生有效沟通与交流,从而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度,这样以来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且还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缺乏合作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不重视合作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以及获取数学知识的程度均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同学性格开朗,敢于在在课堂上勇敢发言,且还能带动课堂上的气氛;有部分学生比较内向,在课堂上非常安静;而另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就是不善于回答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去争取机会。而教师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一味地表扬某位学生或者是细心指导某位学生,并忽略了对合作小组的集体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三)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存在一些指导、练习不到位的现象。但数学学科对学生而言是难懂、乏味的学科,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数学教师就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让学生清晰、简单地学习数学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数学概念和定义,学生本身就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如果继续让学生背诵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则他们就会更加厌恶数学。甚至还会出现部分教师为了按时完成课程的进度和任务,就会忽略班级中数学知识较弱的学生,他们也很难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也无法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三、合作小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理应熟练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的学习情况等两方面的信息,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再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将小组的人数进行精细化。首先,组内人数较少时,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带领成绩较差的同学一起学习。第二,组内人数较多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综合素质进行考查,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小组成员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等,并选取一名学生当小组长。除此之外,为了使小组人员今后的学习过于方便,教师还可以将每一小组予以特定的编号,被抽中的小组就要派一名组员回答老师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找规律”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是1~5号,小组分好之后教师便随机提出一个问题,且还会在编号中随机抽取小组进行作答。如果4号小组已回答完该问题,又被抽中一次,那么教师还可以二次抽取,直至抽到其他小组为止。

(二)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要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以及班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学习,等每一个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组长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与汇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它们的面积怎么算?随后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同学们也开始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讨论声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刚刚提出的问题,几乎每个小组都回答出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以来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而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回答和理解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使得学生真正从数学知识中获得快乐.

(三)有效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

教师理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并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每节课上课时的状态来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中逐渐反思自己,使得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然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理应学会自主学习,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享受此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不是进行理论基础知识上的说教,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四)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且还可以使得小组成员主动、积极地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进行营造,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进行学习。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加法的方法后,在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加法计算的能力,且还可以在游戏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有效解决。等教师讲解结束之后再进行游戏,由教师说出计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最终使用人数来表示结果。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上述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都充分证实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小组起到的重要作用。而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引导学生,以及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雪.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上), 2018(7): 148-148.

[2]吴永华.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5):2.

[3]刘永红.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