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知识点 创设大情境———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鸿雁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学区中心校06815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拓宽了路径。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向帮助学生整体角度掌握课程知识,构建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学习成效,使学生更高效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并就落实大单元教学探索实践路径,亟待共同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正文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围绕“单元”教材为基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某一情境主题或探究活动,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重构为“整体单元”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服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大单元教学,可以学生构建系统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提升,有效培养学生语文逻辑思维、阅读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吸收,实现教学成效与素养发展的共同提升。

一、小学语文引入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对教师的影响

 新课标的发布和落实,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单元教

学的落实,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时俱进的提升。使语文教师教学形模式、方式实现创新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质发展。促使教师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语文教学的负担。进而使教师在运用大单元教学时,深化自身对语文教学内涵的理解,推动教师语文教学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进一步指导教师落实语文课程育人价值,让教师更深入探索“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德才兼备现代化人才。

(二)对学生的影响

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理念成为广大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

核心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大单元教学,可以进一步平衡师生课堂地位,凸显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整体体系,促进学生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大单元教学感受到区别与常规教育模式体验,为学生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赋予学生新奇有趣、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切实转化为主动学习语文的状态,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与实践中,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层次,使学生在整合语文知识内涵与相关外延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一)提炼单元主题,规划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规划是影响大单元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要立足教学需求,针

对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分析与提炼,遵循循序渐进地教学原则,将单元目标科学合理的分解到课时目标与教材内容中,从而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确保大单元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以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教材内容均指向小说这一体裁。因此我会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础,规划“小说专题解析”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前,在学前预热环节,围绕“小说有生活的影子,但是虚构的故事”这一课时目标,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电影等素材,着重分析其中蕴含的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说中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技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认知,使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形成初步了解。在开展课时教学使,我会以《桥》这篇课文为导读自学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笔尖留出的故事”这一主题内涵,完善小说知识框架体系;进而以《穷人》《金色的鱼钩》为合作探究素材,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三要素”的特征、不同题材小说写作手法,使学生基于小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与知识性感受,构建系统化的小说知识体系;最后以本单元习作主题为结尾,强化学生对小说“三要素”、写作手法、小说创作注意事项的理解,开展故事分享的小说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查缺补漏,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拓展教材内容,构建学习情境

大单元教学的落实,要求教师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立足学生身心发育规律、思维认知发展特征,积极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从而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建兼顾学科认知和个人体验的大情境。基于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实情,针对性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大情境的引导下,实现知识体系系统化构建。

以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在分析五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会回规划“祖国在我心中”的大单元情境。首先规划精读前三篇文章,范读后两篇文章侧重点。然后依据五篇课文内容和主题,为学生拓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等我国历史实例和典型素材。进而为学生创建“革命岁月”“英雄的故事”“身边的英雄”“祖国在我心中”五大场景,通过历史场景和角度的由面及点的逆向解构,引导学生整合生活经验、社会体验、个人成长,体会感知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与民族和国家英雄在情感、思想上的共鸣。拉近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通丰富的学习素材、多元情境的学习体验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念。进而逐步渗透单元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范读、自主读和集体读、读写结合精准实现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衔接现实生活,促进内化迁移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现实问题,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蕴含的语文资源,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吸收的同时,基于现实情境或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例如在开展六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前,本单元教材内容指向“家乡的习俗”,六年级小学生随着生活阅历与学习经验的增长,自身综合素养趋于成熟。因此我会立足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规律布置自主预习探究任务:1.你怎么理解“习俗”?2.在你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习俗?3.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4.你知道哪些其他国家、地区的习俗?通过单元前置导学任务促进学生储备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依据不同篇目内容为学生布置实践探究任务:如《北京的春节》与本地春节有哪些异同?《腊八粥》与本地腊八粥哪些异同?等实践任务深化学生对单篇教材内容的理解层次。在完成本单元教学后,我围绕学生学习质量、个性差异布置知识综合性强的作业与实践活动,从而强化学生对阅读、写作所学知识体系的系统认知和实践运用。最后秉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批改学生作业、点评学生实践成效,帮助学生发现漏洞、改进弥补,侧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发散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班级学生实现整体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最大化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将立德树人落到教学实处。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夯实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卜春富.“少教多学”视域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4):4.

   [2]黄美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 12) : 101-1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