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新时代思政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契机,做到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培育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此,本文试从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展开讨论,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成功的先决条件[1]。大学生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基础教材,或是增加一些线上课程、思政讲座等,而这些思政资源基本以零碎化的方式呈现,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大学生知识查找效率。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能够将纸质教材、线上课程、思政讲座等零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系统的、易于查询的知识体系,大学生在知识图谱以关键词检索能快速获取目标资源,提高思政学习的效率的深度。同时,知识图谱以智能分析大学生的答疑情况、知识需求等,自动更新和优化知识内容,保证知识体系中内容的及时性、时代性。
1.2增强大学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未赋能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受限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如备课、学生管理、作业布置批改等,教师可用于自我学习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政教师可以运用智能机器人开展双师课堂联合教学,智能机器人分担教师部分教学任务,为思政教师减负。同时,人工智能为思政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课件、作业自动批改测验、问题智能答疑等,以智能技术实现常规教学工作自动化,为思政教师预留更多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精力。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思政教师能实时收集教学数据,智能化分析教学效果,科学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供个性化的评估报告和优化意见,不断增强大学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
1.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漫灌式为主,学生人数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都制约了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可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难度较大。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技术依据学习习惯和特点,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分析大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目标,以智能化学习推荐系统,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大学生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可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及时发现学习问题,不断调整个性化学习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效果[2]。
2、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乏味
因高校不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致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乏味问题。一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其他方面的思政资源,如历史事件、红色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然坚持思政教材内容灌输为主,缺乏新鲜知识的补充,教学枯燥乏味。二是思政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未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思政教材的潜藏内容进行挖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停留在表层知识的获取上,易使大学生对浅层知识产生疲劳,降低教育积极性。三是部分高校并没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抓取时政教育内容,及时更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政内容进行重复讲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活力。
2.2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
由于高校不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优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是部分思政教师缺少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习惯使用传统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PPT、视频等传统教学手段,思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模式化,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二是思政教师技术水平有限,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校没有加强思政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使得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运用智能技术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优化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高校引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对人工智能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如硬件设施、软件平台、算法模型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优化缺乏强劲的技术支撑。
2.2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
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3]。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灵活,思政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运用人工智能优化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二是人工智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不完备。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明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具有实践性,也不会组织学生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学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空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更新不及时。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未能依据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做出及时更改,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利于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增强。
3、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以数据技术挖掘思想政治资源,激活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数据技术,挖掘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起来。一方面,针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一是大学生首先要加强人工智能数据技术的学习,如数据集成、数据转换、数据清理等,以便大学生更好地运用技术挖掘思政资源。二是高校和大学生要重视红色资源、历史事件、典型案例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注入新鲜思政元素。如大学生运用数据技术将革命遗址、革命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丰富和激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材的作用。思政教师运用人工智能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思政内容的可视化教学,如VR再现历史场景、VR直播教学等,让思政教材中的抽象知识、理论精神直观化、可视化、立体化,使以枯涩文字呈现的思政内容“立起来”“活起来”。另外,高校与大学生要重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新颖性,运用数据技术将国内外时事、社会时事,国家会议等时事政治融入思政教育中,让新鲜的时政素材激活理论知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4]。
3.2加强思政教师智能技术培训,发展现代教育手段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加强思政教师智能技术培训,发展现代教育手段。一方面,高校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宣传和教育。高校通过校园微网、建立技术示范点、技术展览活动等方式,增加人工智能技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进而提升思政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实现以“人工智能+”优化教师的传统教学手段。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思政教师的技能培训,借助“人工智能+教学手段”工作坊、线下集中培训、日常教学实践等,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力,助力思政教师发展现代思政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如算力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保障人工智能的有效运转,保证思政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增强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3构建智慧思政教育体系,优化育人模式
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构建智慧思政教育体系,优化育人模式。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智慧思政体系中的内容建设,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和机器学习,对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思想、红色文化等进行模块化处理,分层构建基础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加强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形成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智慧思政体系以沉浸传播为重要手段,人工智能虚拟技术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活动,以身临其境的沉浸教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高校要健全人工智能虚拟技术赋能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践组织领导体系、师生参与体系、实践内容呈现体系,用三大体系深化大学生的思想实践教学。另外,智慧思政体系还需要多元化评价。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及时更新,如建立人工智能下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学生自适应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完善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人工智能下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思想政治资源,激活教育内容、加强思政教师智能技术培训,发展现代教育手段、构建智慧思政教育体系,优化育人模式等措施,不断进行优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子媛.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2]周权, 冯松, 佘慧娟. 人工智能时代湖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风险[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6 (20): 149-151.
[3]丁汉文, 聂栾懿.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 (08): 72-74.
[4]蔡翔羽, 胡景谱, 何思菲. 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可能路向及路径选择[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 (02): 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