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正文
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其写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关注地位。在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核心素养的引入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挑战和契机。核心素养重在学生全面发展,它由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层面构成。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它不仅是指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通过写作能够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还能够促进驾驭语言文字
一、语文核心素养含义分析
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后养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就是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素养反映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及方法的深刻把握和自如应用,也是他们今后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更具体地说,语文的核心素质包括四个主要领域: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力,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四个层面中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能力尤为凸显,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石【1】。正因为如此,写作教学对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起到关键作用。唯有教师本身深刻理解和具备语文核心素养,方能有效地将其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阅读,交流,探索等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其思维发展,增强审美鉴赏力以及深化文化理解和继承。所以,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特点
(一)系统性
系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建构教学方法。从写作基础知识讲解、写作技巧训练、整篇篇章构思和表达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写作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写作技能的不同阶段,逐渐指导他们从基础的句子构造转向更为复杂的文章结构,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恰恰鲜明地反映了系统性【2】。另外,系统性体现为综合重视写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主题确定、素材收集、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及修改润色,保证学生能够在写作训练各个环节中获得有效地引导与帮助。
(二)目标性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已经不单纯地要求学生完成作文,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上。明确把培养这些能力作为写作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设计写作任务时会依据这些目标选择恰当的题材与写作形式,从而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既要学生能明确表达意见,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论证能力。
(三)丰富性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也呈现出丰富性特征,而丰富性不仅在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上得到了体现。从内容上看,写作教学已不囿于记叙文和议论文这类传统文体训练,而是扩展至应用文和说明文这类适应学生多样化表达需要的各类文体。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将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参与度。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使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比如借助网络平台在网络上写作,交流与评价等,既提升教学效率又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
(一)课堂情境有效创设,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对于写作训练普遍缺乏兴趣的现状,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吸引人的语言环境,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展示冲动,推动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写作训练中。
以《劝学》这篇课文为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必要性。在完成《劝学》课程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文章中的核心观点,以“学习的力量与坚持的意义”作为教学主题,来设计一场别具一格的写作练习。在开始写作活动之前,教师有可能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劝学》一书中的经典语句,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能使人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真理。然后,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劝学方面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来给学生建构富有智慧与灵感的教学情境。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学习的魅力与执着的含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播放劝学方面的经典录像片段或演示一些靠学习来改变命运的实际事例。这些视觉与听觉的展现会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学习的神奇与执着的可贵。写作训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学习经历与感受,融合《劝学》思想精华,写出撰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力量”或“坚持的意义”的文章。学生经过这种写作训练后,不但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对《劝学》这篇文章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3】。由此可知,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课文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写作训练,将有助于改变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的现状,点燃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文学素养。
(二)优秀素材深入挖掘,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石,强调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精准掌握和创新性运用。通过对经典文本,名人箴言及出类拔萃范文的深度分析,不仅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神奇之处,更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与表达技巧【4】。这一过程,实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类写作场景时,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此同时,深挖优秀素材,也可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其在模仿中求突破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例如,在教授《赤壁赋》时,教师可以采用“素材挖掘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可把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文资料分享到班级学习平台上,让学生们事先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和课程内容互为补充的视频素材进行精心编辑,做成PPT教学课件在上课伊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完之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画出视频以及课文所描述的场景,然后深入探究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看法。在讨论环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尽量避免对其讨论的方式与内容进行过多的干涉,也要注意和记录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把这些问题融合到班级共性问题之中。另外,教师也需要及时地反馈学生的提问,以免消极地评价学生提问的难度。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协助学生进行总结陈述,并在黑板上绘制树状图,以直观、系统的方式展现故事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在某学生发言时,促使其他学生围绕相同的观点补充、扩展,从而充实树状图中的细节内容。最后教师可依据树状图这一线索指导学生联系个人的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剖析。该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优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既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又能有效地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设置思辨写作任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思辨写作任务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思辨性写作任务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推动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思辨写作需要学生既能表达自己明确的见解,又能理性地论证与分析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锻炼作用。学生通过思辨写作能够学习到怎样用不同的视角去考察问题、怎样用事实与逻辑去佐证观点,然后在思维与表达中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以“学会论证”单元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科技和人文之间”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关于这一主题的议论文。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建立中心论点和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辩论。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科技进步推动人文发展”或“科技发展给人文精神带来了影响”等角度进行立论。在写作内容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挖掘科技和人文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实例,资料等论证佐证观点。同时教师在论证时也要注重逻辑性与条理性,以保证学生观点能立得住,经得住推敲【5】。学生经过这种思辨写作训练后,既可以促进论证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在对科技与人文关系问题的思考讨论中开阔视野,强化社会责任感。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也为学生今后学术研究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美文赏析经典仿写,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美文赏析不仅要使学生体会到文字之美,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学会多角度地去审视、感悟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美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美的独到见解与欣赏。而经典仿写是以赏析为基础,使学生在仿写优秀作品时,通过对作品写作风格与手法的模仿来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这种仿写并不只是单纯地照搬,它需要学生在对原作进行理解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融入其中,才能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新作品。
以“学习仿写”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朱自清《背影》进行美文赏析,这篇感情深刻,语言朴实的经典美文很适合用来进行美文赏析和经典仿写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可首先指导学生对《背影》进行深入欣赏,使他们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父爱之深、之大、文章表现出的特殊语言魅力。欣赏之后,教师可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仿照《背影》中的写作风格及情感表达方式写出描写亲情的作文。仿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怎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怎样用精致的画笔描绘出亲情间的温馨和关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以仿写为主,增加思考与感受,让文章更有个性与深度。通过这种仿写练习,学生们不但可以对《背影》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而且也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语言表达方式【6】。更重要的是,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并学会怎样把心中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及文学素养。
(五)结合传统文化背景,深入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写作教学当然也不能脱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背景,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又可以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这一教学策略之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古典文献,历史故事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进而将更加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写作当中,让作品更加有深度,有味道。这样学生就会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文化传承者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目标性和丰富性的教育活动,其不仅关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更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层面,在写作教学中,依据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深入挖掘优秀素材、设置思辨写作任务以及结合传统文化背景等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扬.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8):11-13.
[2]鲍文文.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3,(03):150-152.
[3]吴妍.核心素养理论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3,(01):105-107.
[4]郑丽华.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探析[J].亚太教育,2021,(22):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