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在当今时代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呈现古诗词的魅力,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词,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教学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优质资源,通过吟诵、鉴赏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1]。古诗词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确立清晰且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全过程
在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时,确立清晰且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不仅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引导。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需要细致分析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个性化教学需求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初步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苏轼诗歌的豪放旷达、清雄健丽等,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江南早春景色所呈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目标既具体又清晰,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朗读指导、意境感悟、诗歌鉴赏和文化拓展等,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诗词之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事迹、诗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郑燮的《竹石》为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屹立于岩石中的竹子,历经风霜却不畏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正直的气节。从中更是体验诗人的人生态度,不畏逆境,傲立于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郑燮的生平与所处环境的历史背景,指引学生理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具体含义[2]。教师还可以结合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更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当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才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活跃的阶段,对于直观、形象、有趣的事物往往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关、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以王冕的《墨梅》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梅树开花的景象,同时播放与诗歌情感相契合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所描绘的景象,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诗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对话等形式进一步体验诗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例如,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法,通过绘制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画或插图,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对于喜欢表演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人物或角色,通过表演来体验和感悟诗词的情感和内涵,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升。以《迢迢牵牛星》为例,教师可以先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韵律,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法,结合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对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运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写作法,让学生仿写或创作与诗词主题相关的作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中取得进步和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3]。
(五)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渴望在课堂上得到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诗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之美,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学生可能会被诗中描绘的原野景色所吸引,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相互启发,还能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等,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调动,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六)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涉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以便教师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教学雷震的《村晚》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词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表情变化等,以判断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词的内涵,一旦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困难或误解,教师应立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4]。课堂结束后的作业批改和点评也是评价与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情况,以及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点评时教师应尽量做到具体细致,不仅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还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总之,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七)设计层次性作业,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层次性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望湖楼醉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并默写诗歌,同时完成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填空题或选择题,以巩固学生对诗歌基本内容的掌握。第二层次是提升性作业,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诗歌主题或意象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分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第三层次是拓展性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如将诗歌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表达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让学生尝试将诗歌翻译成外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层次性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同层次的作业相互衔接逐步提升,既能够满足基础薄弱学生的需求,又能够挑战高水平学生的思维和能力[5]。
(八)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延伸课堂学习
课外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诵技巧的指导,包括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然后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作与古诗词主题相关的作品,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除了朗诵和创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或者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影视作品或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和感染,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能够延伸课堂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些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文化的大门,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文化内涵、创设情境、引导互动、注重评价反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也应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步完善教学策略。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不断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胡左强.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36):143.
[2] 赵延萍.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华少年, 2017(12):1.
[3] 张丹凤.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2):1.
[4] 张秀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作文:小学(1-3年级), 2019(2):1.
[5] 欧阳寒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3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