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本要素材——论如何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作文空洞的现象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文秀丽

湖南宜章县第六中学 424200

摘要

在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底子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合格或高分的学考作文,是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依据学情,经过老师示范,学生积累,学生练习,学习佳作等实践,向课本要素材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可解决学生字数不够,生搬硬套,论证不充分等问题,让学生的作文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


关键词

作文 课本 素材积累 空洞无物 内容充实

正文


一、为什么要向课本要素材?

1. 我校是一所市示范学校,是县城第三梯队学校,学生大多来自教育更薄弱的农村和郊区,因此学生基础薄弱,语文功底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非常害怕写作文。因为平时基本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就连课内阅读大多是应付完成。课文的学习仅止步于认识字词,了解意思,完成《基础训练》练习,很少去思考加工生成自己的认知。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入校诉求就是拿到高中毕业证,剩下部分靠单招读大学,最后能进高考考场的是一小部分。呈现到作文题上大致情况如下:大部分学生只是能审对题,但立意肤浅;可能有思路,但肚里没货,没有素材支撑观点,于是内容不充实,论证不充分,导致作文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准确流畅表达内心,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大话,或者照抄网络上流行的“心灵鸡汤”,陷入老套陈旧的“漩涡”。部分学生达不到字数要求。为凑字数说“车轱辘话抄袭同学作文,或生搬硬套课文或胡乱应付照抄试卷前面的阅读材料。

3.本学期是学部编版必修下册,共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八单元全部是文言文,第五、六单元也有一半的文言文篇章,例如《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等。数量多,篇幅长,道理深奥又抽象。预计本学期大部分时间要花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这对“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学生们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但是无论学考还是高考,文言文都是一道大题,分值高(学考10分左右,高考22分左右)。底子薄的学生为此怨声载道,苦恼不已。怎样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避免枯燥,怎样完成教考链接任务,就是老师们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不把大部分学文言文的课堂变成痛苦不堪的“刑场”,我准备和学生们挖掘经典古文的人文价值,例如第一单元《论语》《孟子》篇折射了怎样的儒家思想,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有何不同?在战争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子路、烛之武等人的生存智慧是不是比曾皙、庄子等人更胜一筹?于是有了向课本要素材的学习目标,以改善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现象,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期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怎样向课本要素材?

首先统一认识,用表格呈现新课改后历年高考中教考衔接在单元人文主题1】中的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向课本要素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它的单元主题和教考衔接情况分别是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之光”作文:“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之一文化遗产;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暂未直接考;第三单元“探索与创新”作文:“常识中的理”,2023四省联考(对应谚语的启示题);第四单元 “明辨与智取”,2023年全国乙卷:吹灭别人的灯光不会使自己更光明;第五单元 “抱负与使命”,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之一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第六单元 “觉醒与反抗”,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之一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2022年国考甲卷 移用化用独创;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作文:①阅读②底线,暂未直接考。

然后紧紧围绕新课改要求,寓考于学,寓考于练。以单元人文主题为素材积累关键词,每课每积累,每单元每梳理,做到归类整理素材,避免杂乱无章,无序无效整理。为此按照老师示范;学生学习、积累、整理;学生练习三步骤进行。

(一)老师示范怎样挖掘、积累课文素材?可以做这四方面的功课:“主题解读”“课内素材分篇整理”“名言警句积累”和“人物事迹拓展”。学生可尝试完成一二,学有余力可以完成全部内容。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文章,或观点。尤其是学生们觉得很难理解概括的文章,可以由老师点拨,师生讨论,之后老师代劳整理,既是示范也是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增强学生自信的有效方法。

以部编版必修下册2】第一单元为例。

1.【主题解读】

中华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飞奔。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先民结绳记事,文明肇始于江河之畔、莽原厚土;从甲骨文到小篆,文字统一,祖先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审美、政情、民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永恒动力。

2.【课内素材分篇整理】

例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的四个弟子分别述说了四种人生理想:子路是治千乘之国,勇其民,使民知方;冉有是治小国,富其百姓;公西华是继续学习,在祭祀、外交等场合做个小司仪;曾皙是在春日里外出沐浴、吹风、咏而归。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自然性情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

3.【名言警句积累】

例如:毛主席名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等。

4.【人物事迹拓展】

例如当代华语作家中的翘楚“昆曲义工”白先勇的事迹;唤醒故宫的“掌门人”单霁翔的故事;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等等。

(二)老师示范怎样直接引用课文充实作文素材?有些文字比如诗歌,为避免破坏意境或诗意,可以直接引用。以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短歌行》为例。

1.PPT展示《短歌行》全文

2.抛出问题:怎样将课文素材用到以下五个不同的作文主题的段落中?作文主题分别是:时间;自然;和善;学习今说;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

示例①作文主题:“2023全国甲卷|技术与时间的辩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喟叹,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竟有了全新的解读。它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和坚定,不被互联网的娱乐泡影所迷惑。示例②作文主题:自然:“呦呦鹿鸣”,如天籁之音在林间回荡,那轻盈的步态,那低头食苹的优雅,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诗篇。示例③作文主题: 和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诗意的表达,宛如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当嘉宾临门,主人以鼓瑟吹笙之礼相待,那份热情与尊重,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彼此的心房。示例④作文主题:“2023全国甲卷: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曹操的吟唱,流转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间,诉说着我们心中那难以言喻的忧愁,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然而,在这浮华世界中,却隐藏着一扇通往思想高地的门扉,那便是寻觅一处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让灵魂得以独处、沉思。示例⑤作文主题:“2022北京卷“学习今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诗仿佛一曲轻柔而执着的乐章,诉说着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他愿为知识焚膏继晷,穷尽毕生精力;他愿为知识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

(三)学生学习、挖掘、整理课文素材。这个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得分步骤进行。

1.每分析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或艺术技巧,或人文思想”。鼓励学生动脑动笔积累。从简单的开始,从最能打动你的那点体会开始,或一句话,或三五句话。用一个专门的分主题积累本,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例如“科学思维、科研求索”主题积累。

2.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单元为例,学生再次讨论、整理后生成自己的想法,梳理成小作文,并按主题归类,以备作文之需。

3.每学完一个单元,紧扣单元作文要求布置一篇大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整理的课文素材。或择一,或结合其他材料。前期要求文从字顺,有理有据即可。然后根据学情适时提高要求。

(四)布置作文练习

鉴于学情,我采取修改提质3】作文的方式训练学生,即通过多次修改,达到优质作文要求。以部编版必修下册为例,本册书有八个人文主题,其中第一单元是“中华文明之光”,结合新课标全国Ⅰ卷这几年的作文要求和第一单元学习情况,布置第一次作文如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复盘,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盘该盘棋的记录,以分析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下围棋的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他们会在博弈结束后,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其实复盘不仅适用于下围棋,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莫不如此。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立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三、向课本要素材效果如何?

1.2317班学生谭佳欣的第一次作文。《在“复盘”中进步》第一二段: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很多古人的爱好都是下围棋,现在,也还有一部分爱好围棋的人,在一些地方,还有专门给人们下棋娱乐的场所。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提高自身水平,成为高手,就必须对下过的棋复盘,找出对方下棋的漏洞。当然,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与棋局,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通过“复盘”来提高水平,我们应该多“复盘”,在“复盘”中进步。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他每天都自我反省三次。这也告诉我们,要多反省,多“复盘”;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也是告诉我们,要“复盘”。所以,“复盘”绝不是随便说说,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且对我们终身有益。

2.2317班学生谭佳欣的第二次作文。《在“复盘”中进步》第一二段:棋类爱好者都知道,若想要提高自身水平,成为下棋高手,就必须对所下过的棋局进行复盘,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寻得更好的突破。当然,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与棋局,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通过“复盘”来提高水平,我们应该多“复盘”,在“复盘”中进步。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他每天都自我反省多次;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技艺高超,就要不断“复盘”。由此可见,“复盘”能让人进步。

3.2317班学生谭佳欣的第三次作文。《在“复盘”中进步》第一二段:追求上进的求学之人都知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强调每天检验自己反省自己很重要。棋类爱好者也知道,若想要提高自身水平,成为下棋高手,就必须对所下过的棋局进行复盘,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寻得更好的突破。“复盘”真的如此重要?真能使人进步?众所周知,庖丁因善于“复盘”,善于总结经验,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刀已用十九年且“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位顶极的匠人。难道他从一开始就这么厉害吗?不,庖丁并不是天赋异秉,他解牛也经历过“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三个阶段。只是每每遇难受阻时,他会及时“复盘”:对牛的身体结构了然于心了吗?下刀的地方准确无误了吗?解牛的表演其动作声音让人身心愉悦了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复盘”使他进步,使他“为之踌躇满志”。

四、分析总结

 很显然,经过三次修改学生作文在逐步提高,谭佳欣同学的第三次作文被校刊《枣园》录用,给了她本人及同学莫大的鼓励。他们的作文从最开始的空洞无物,渐渐言之有物,到第三次充实。虽然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肉眼可见的进步证明向课本要素材是可取的,是符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来说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所以还可以继续训练下去,持之以恒,相信两三年下来,学生的作文会大有长进。当然,不仅可以向课本要素材,还可以向课本学谋篇布局的技巧,向课本学诗意语言等等。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教学用书》

2】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下册《语文》

3】《语文教学通讯》2023——7-8A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