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开发与推广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学IP 开发 推广 数字经济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和文学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作为承载着丰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和自然风光的宝贵资源,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产。在此背景下,开发和推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还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二、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开发的意义
1. 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乡土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IP开发,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避免珍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风险,使得一些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丧失和遗忘的威胁。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民族智慧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IP开发对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进行传承和保护,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
利用数字技术对乡土文学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展示,如电子图书、网络动画、虚拟现实等,使其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和传播。围绕乡土文学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元素设计和生产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手办、文创商品、游戏等,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乡土文学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加强对乡土文学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影视、旅游、设计等不同领域进行合作,通过跨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消费场景,扩大乡土文学的影响力。
通过对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进行IP开发,不仅能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还能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和文化工作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并最终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乡村振兴
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资源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开发与利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资源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口头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歌谣、谚语等,还涉及与之相关的服饰、风俗、宗教、节庆等文化形态。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增强文化认同,乡土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开发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开发乡土文学资源,可以创建文化旅游项目、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文化旅游和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乡村形象,乡土文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关注乡村。[2]
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本质,确保开发活动的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通过开发和推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可以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国际交往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涉及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价值的传播以及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开发和推广,可以作为展示中国多元文化的窗口,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1)展示多元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开发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可以展示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强调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种多元文化的展示不仅能够丰富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还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2)增强国际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推广可以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学节、国际书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互鉴。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塑造国家形象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有效开发和推广,有助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通过故事、人物、传统等元素的传播,可以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深度、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这样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推广语言和文化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推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不仅可以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还可以推动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多语种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认知。
通过开发和推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中国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需保持文化的原生态和独特性,同时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和国际化视野,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三、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开发的策略
1. 深入挖掘乡土文学资源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挖掘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乡土文学资源。乡土文学中蕴含的民族历史、传统习俗、生活哲学等,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IP开发,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以更加生动、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公众,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面临边缘化的风险。通过挖掘和弘扬乡土文学中的文化精粹,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文化的活力。IP开发不仅仅是对原有文化资源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3]
2. 建立跨界合作机制
与文化、旅游、教育、媒体等行业建立合作,通过跨界融合,拓宽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开发路径和推广渠道。乡土文学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项目:以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为主题,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文化村、文学主题公园、文化体验活动等,提供游客深度的文化体验。
文创产品开发:借助乡土文学中的元素,设计和生产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图书、纪念品、手工艺品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教育与培训:将乡土文学资源纳入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班,培养专业人才,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
数字化传播: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乡土文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播,拓宽其影响范围。
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乡土文学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创新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对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进行创新,是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关键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利用VR和AR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文学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重现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背景和文化氛围。开发互动式电子书籍或应用程序,允许读者通过做出选择来影响故事的发展,从而增加参与感和兴趣。通过微博、微信、抖音(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少数民族乡土文学的有趣片段、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创作灵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制作短视频、动画、播客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平台和受众的偏好。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与游戏或影视剧本结合,创作游戏或影视作品,以此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开发教育资源,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融入语文和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知。鼓励用户围绕少数民族乡土文学创作自己的故事、诗歌或艺术作品,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创建专门的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供粉丝讨论作品、分享创意和组织线下聚会。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增加用户粘性。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4]
4. 注重文化品质和市场需求
在开发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时,平衡文化品质与市场需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也有助于确保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以下是一些旨在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提升的策略:对原始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对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有充分理解,以便在开发过程中忠实地再现这些要素。邀请文学专家、民族学者和当地社区成员参与项目,确保开发工作符合文化传统和社区期望。在设计、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保持高水准的文化品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的偏好、消费习惯和文化兴趣,以便开发符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根据不同市场细分和受众群体,开发多样化的产品线,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如故事营销、情感营销等,以提升受众的共鸣和购买意愿。探索适合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商业模式,如授权合作、共享收益、众筹等,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利益。将文学IP与当地旅游资源结合,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同时增加经济收入。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将文学IP融入教育课程,提升文化教育的价值。同时,开展公益活动,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与其他行业如影视、音乐、时尚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增加收入来源。通过上述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确保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既保持了其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民族特色,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受众偏好,从而实现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增长。这种平衡对于文化传承和商业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推广的途径
1. 文化旅游结合:通过打造以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文学主题公园、文化体验村等,吸引游客深入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2. 数字化展示: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作品数字化展示,提供沉浸式阅读和体验。
3. 教育融入:将少数民族乡土文学作品纳入学校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推广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加大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开发和推广少数民族乡土文学IP,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和创新利用少数民族乡土文学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从“民族”发现“文学”[J]. 刘大先.民族文学研究,2014(04)
[2]绿色环保休闲旅游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 王晓梅.现代农机,2022(04)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刘海平.黑龙江科学,2022(08)
[4]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孔丹丹;石东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03)
第一作者:田景鹃(1988-),女,贵州遵义人,讲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
第二作者:陈荣红 (1987-),女,贵州凯里,硕士,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