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以N区为例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黄玉平

泸州市纳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泸州 646300

摘要

本文以N区为例,探讨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指出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现实困境,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以提高基层疾控工作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疾控工作进步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基层;疾控工作;现实困境;对策思考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层疾控中心、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是落实疾控工作的基层网底,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N区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基层开展疾控工作的能力,更好地为辖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一、基层疾控工作概述

(一)基本情况

N区辖区面积1150平方千米,辖10个镇、3个街道,总人口45.7万人,常住人口35.7万人。全区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已建立并不断完善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2个,其中区属医疗卫生机构4个,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265(其中一体化村卫生室210个),民营医疗机构22个,其他医疗机构178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79人,其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578人(区级53人、基层195人,村医330人)。

(二)人才队伍

在职人数。2023年区疾控中心总编制数51人,在编46人,编制使用率90.2%,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编制数426人,在编在岗365人,编制使用率85.68%,详见图1。

人员学历结构。2023年区疾控中心人员学历构成为研究生1人(占比2.17%)、大学本科39人(占比84.79%)、大专4人(占比8.7%)、大专学历以下2人(占比4.34%);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254人(占比46.77%)、大专学历248人(占比45.67%)、中专学历及以下41人(占比7.56%);在册在岗乡村医生380人,大学本科2人(占比0.53 %),大专学历34人(占比8.95%),中专及以下学历344人(占比90.52%),详见图2

 

 

 

 

 

 

 

 

 

称分布。2023年,区疾控中心副高4人(占10.52%)、中级职称11人(占28.95%)、初级职称15人(占39.47%)、无职称8人(占21.06%);基层医疗机构高级职称23人(占4.24%)、中级职称134人(占24.68%)、初级职称343人(占63.17%)、无职称43人(占7.91%),详见图3。

专业结构。2023年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38人,占总人数的82.6%,其中预防医学14人,临床医学6人,护理学6人,检验专业10人,其他专业2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543人占总人数的87.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共195人,其中预防医学0人,临床、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2人,护士118人,药学检验其他专业35人,详见图4

 

 

 

 

 

(三)工作成效

2023年5月,区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为二甲疾控机构,同月,区疾控局挂牌成立;2024年2月,区疾控中心顺利搬迁至新址,各业务科室及实验室设置更加规范;截至2023年底,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自动交换,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或明确科室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区人医作为三级公立医院设立了“公卫专员”;13个预防接种门诊顺利通过评审,目前全区预防接种门诊5A级1个、3A级7个,2A级5个;建设7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部通过市级验收。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健全完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疾控工作党建引领不足

区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疾控工作的过程中,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做得不够,党建引领不够深入,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临床轻公卫的思想2023年N区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指标均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在全市排位较靠后整体疾控工作有所退步

(二)疾控人力资源存在短板

1.疾控队伍人才职称专业结构不佳。由于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整体规划,N区疾控人员专业结构不佳,主要以临床和护理专业为主,缺乏预防医学和检验专业人员,疾控人才队伍缺乏流调溯源、检验检测及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2.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匮乏。一是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员不足。区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区疾控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中级以下职称占比分别为60.52%71.08 %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匮乏,缺乏具有公共卫生、医学、法律等多重背景的复合型卫生人才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为属地党委政府提供专业建议能力不足。二是队伍稳定面临挑战。由于基层普遍地势偏远,部分单位对公共卫生人员培养不够重视,加之事业发展平台不足和待遇偏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基层疾控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疾控工作的开展。

3.疾控队伍专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强。一是N区对疾控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规划不足,到上级和友邻区县学习机会多,缺乏创新性工作思路。二是区疾控中心新进人员较多,近5年来新进人员23人充实到业务科室各专业版块,由于工作时间短,对自身负责版块工作不够熟悉,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乡村医生学习规范、指南敷衍,参加培训不认真,工作能力不能有效提升。

(三)考核质控机制不够完善

1.区卫健局对区级指导机构的考核。目前N区卫健局虽然对区级指导机构制定了考核细则和具体考核措施,考核结果运用不能直接影响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发放,因此考核效果不佳。指导机构对考核过程、结果、整改不够重视,致使疾控各版块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名靠后。

2.区级对镇级、村级的考核质控。区级指导机构对镇村级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实际操作过程缺陷比较多,不能明显拉开差距指导机构各版块老师对基层医疗机构考核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对工作问题认识深度不够,有些问题反复存在,仍整改不到位。

3.镇级对内部和村级的考核质控。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考核质控有缺陷。虽制定了院内考核方案和质控标准,但方案不具操作性,质控流于形式,临床医生参与健康管理积极性缺乏,医防融合不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落实不理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对村级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体系不清晰,考核结果呈现平均主义或吃大锅饭,对村医生触动作用差,未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

三、基层做好疾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疾控体系

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落实市委“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及时研究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问题,以健全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弘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作风,凝聚人心,团结全体职工沿着新时期卫生健康政策前进。

1.强化疾控中心核心职能合此轮疾控机构改革实际,区疾控局按上级相关精神成立内设机构,将区疾控中心整体交由疾控局直接管理。做好区疾控中心重新组建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与区卫计监督执法大队整合,强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确保疾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优化完善区疾控中心职能设置,逐步面向社会提供水质检测、公共场所检测等公共卫生技术服务。

2.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尽快制定完善区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持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检测、监测、培训、应急等能力和水平。2024年底前,区级医疗机构完成公共卫生科独立设置,全面落实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力争引进至少1名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员。区卫健局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有效运用;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制定内部考核奖惩机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推动疾控工作有序开展。

(二)持续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定向培养、聘用等制度,制定疾控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分批次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疾控机构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干部管理及业务水平。建立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轮岗制度,鼓励35岁以下青年或中级职称以下人员进行多岗位锻炼,促进其成长为兼容型、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实施区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区疾控中心进行全职训练、区疾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到医院接受临床训练等措施探索打通“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三是强化区镇村三级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技能竞赛、村医轮训、云鹊医平台学习和每月例会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疾控人员专业水平。

2.优化人员结构配置。一是配齐配强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区疾控中心现有编制数51人,目前空编4人,尽快主动向区卫健局、区人社局汇报,招齐空编岗位,把好人员专业关,以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检疫专业为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专业人才成长搭建优秀平台。二是区级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根据辖区服务人口配齐配强公共卫生人员,公卫人员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针对现有人员专业结构不理想问题,逐步进行分流和调整。四是调整乡村医生结构。实施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政策,严格执行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年满65周岁村医不再执业。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在岗村医基本养老保险实行补助政策

3.维持人才队伍稳定一是强化考核,提高待遇。区疾控中心健全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对职工的德、能、勤、绩、效等方面制定操作性较强的量化标准,考核结果与评先晋优、职务任免、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兑现挂钩,激发疾控队伍活力。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实际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政策,制定向基层倾斜的优惠政策,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制定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区政府牵头发改、人社、卫健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制定灵活的聘用、培养、引进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用人工作机制,确保基层疾控人才队伍稳定。三是完善人才使用与评价体系,拓宽基层疾控人员职称晋升通道,健全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积极稳定疾控人才队伍。

(三)完善疾控工作考核方案,凸显考核杠杆作用

1.强化指导机构考核,提高指导机构水平。一是区卫健局加大对指导机构的考核力度。制定完善的考核实施方案,有质量考核指标,也要有量化考核指标,以督促指导机构强化对基层的指导,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基层落实整改。二是区疾控中心加强对各业务版块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与绩效工资挂钩,促进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工作,推动自身负责版块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区镇村级考核,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一是区卫健局根据本区实制定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优化绩效评价标准,分项考核逐级落实到指导机构、区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按梯度打分,进一步拉开差距,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二是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实际优化院内和对村级的考核质控方案,认真开展督查质控工作,确保各项疾控工作落地落实

(四)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确保疾控工作运行

1.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切实加强对疾控工作的领导,把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齐配强医疗卫生机构党政领导班子,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疾控事业改革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区卫生健康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疾控工作,细化强化考核细则,落实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各项疾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为保障疾控工作正常开展,建立长效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补偿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绩效监督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和五险两金每月由财政直发,既往未拨付工资及五险两金部分,由区财政逐步拨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项目建设储备,推进标准化建设。积极跟进发改在政策上的投向,争取国家、省市级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推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二是优化资源布局,织密筑牢健康网底。发挥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支持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鼓励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邻村合建中心村卫生室,动态消除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数字化顶层设计,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政府大数据等主要部门的信息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王振兴. 基层疾控中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D].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21.

[2] 陈秋梅. 县级疾控机构职能优化研究—以H县为例 [D]. 华南理工大学,2022.

[3] 教科文卫委课题组,桑振修,周明举,王致浩. 关于四川省疾控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J]. 民主法制建设. 2020(12): 19-21.

[4] 孔令爱,谭晓东.疾控体系改革背景下基层疾控机构的工作思路 [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1, 32(05): 80-83.

[5] 李晓林,曾强,秦汝男.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探讨 [J]. 职业与健康,2021, 37(07): 980-984.

[6]赵金国. 疾控机构岗位设置与岗位聘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J].人事管理,2022, (05): 147-149.

[7] 刘玲玲,唐雪峰,孙莉. 2021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 50(05): 884-8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