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方法
正文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在这个科室主要利用手术来治疗各类疾病,而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相较于其他治疗来说,风险性也比较高,更容易出现安全事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的保证护理安全。因此,医院需要结合科室的情况,将当前各种新型护理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到科室护理管理中,尊重患者的需求,结合手术室的情况来分析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优化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手术安全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会更高。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更好的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了解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再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李瑾,胡清荣,周江红等[1]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规范化管理、人员培训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护理工作环境不安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方面。相较于其他科室来说,手术室操作的风险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同意的规范和标准,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但是当前很多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地区、医院甚至科室之间的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操作流程不统一,存在一定的风险。朱雪梅,王静,樊俊红[2]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是关键,想要更好的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更多手术室操作规范和技巧,从而更好的培养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但是,当前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室操作规程、消毒灭菌技术、手术器械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不足,对手术室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存在操作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林燕芳[3]在相关研究中表示,手术室需要使用到各种设备和医疗器械,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但是当前很多医院设备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包括手术室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不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操作失灵等情况,对患者的安全产生威胁。此外,手术室环境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当前部分手术室环境依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照明不足、缺乏防护设施、手术室物品摆放不规范等,容易导致操作错误、意外事故的发生。黄绍清,王端华[4]在相关研究中表示,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如不洗手、不戴手套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手术室内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特点和要求
赵娜[5]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医院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充分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然后根据相应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手术室需要具备明确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要求只有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护士和医生才能进入手术室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门禁管理,确保非相关人员无法进入手术室。其次,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特别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要求对手术室内的物品、器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无菌。邵锦清,刘婷婷[6]在相关研究中表示,手术室必须配备一系列的安全设备和器械,包括气体供应、监护设备、手术灯、手术床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最后,手术室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准备、术前讨论、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同时,定期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措施。例如,要对可能发生的急诊情况进行预先演练和培训,以保证手术室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价值
3.1充分地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减少人为失误。例如,在术前准备阶段,通过详细的术前核对和风险评估,确保所有手术器械、药物和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减少术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在术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响应突发状况,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术后,护理人员根据管理理论的指导,进行科学的术后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和质量。此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应用,还包括通过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例如,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手术演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在这些演练中,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手术室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技巧,如术中出血、麻醉意外等,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从容应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3.2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还可以规范手术室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满意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得以标准化和简化,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例如,通过实施术前核对、术中巡视和术后交接等标准化流程,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规范的管理制度也能够减少因工作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和法律风险,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和满意度。规范化的管理还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确保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例如,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学习最新的手术护理技术和安全管理理论,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通过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还体现在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团队建设方面。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例如,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沟通培训,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提升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4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4.1精益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张玉娟,梅峰林,张晨霞等[7]在相关研究中表示,精益管理理论是一种连续改进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临床上在选择安全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时候,可以将精益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精益管理理论的应用,更好的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梁行[8]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在应用精益管理理论的时候,需要研究手术室护理的整个流程,识别并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和浪费,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精确计划手术时间表、优化手术准备和清洁手术室等措施来减少等待时间和浪费。同时,还需要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进行。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疏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孙蔚,孔建峰[9]在相关研究中表示,精益管理理论可以通过使用精益管理中的改进工具和方法,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可以使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进行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以及进行团队讨论和反馈,以推动不断改进。此外,在精益管理理论中,也更加重视手术室环境的优化,通过优化手术室的环境和设施,提供一个安全、清洁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例如,可以确保手术室内的设备和工具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4.2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许丽珍,王婧平,李丽红[10]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Medic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简称MFMEA)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医疗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的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MFMEA理论可以应用于识别和评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所以,手术室在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将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应用其中,首先对手术室护理过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识别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如手术室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护理不规范等。然后对每个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其对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包括可能的严重后果和患者风险。完成后,根据失效模式和其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设备维护和检修、操作规程制定和培训、护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等。再根据MFMEA的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相关的改进措施,以防止失效模式的发生或减少其影响。并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总的来说,MFMEA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助于提前预防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减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发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室的质量。
4.3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温利芳[11]在相关研究中表示,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属于新型管理理论的一种,这类管理理论主要是结合当前的情况,将科室护理流程进行重新组合,更高的优化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重组流程的过程中,也可以减少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环节和风险点。所以,医院在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开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首先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每个人在护理过程中都清楚自己的职责,避免工作交叉和责任模糊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然后通过建立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将手术室护理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通过制定并推行相关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规范和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违规行为而引发护理安全问题。同时,做好培训和监督工作,通过持续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增强其对护理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风险。最后,结合医院当前的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4.4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李静蕾,龙晓宇,杨胜男[12]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医院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时候,做好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院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也可以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引入其中,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组建一个质量控制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护士、医生、手术室管理人员等。该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流程和标准,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建立了小组之后,质量控制小组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手术室感染率、手术室意外事件率、手术室护理操作符合率等等,用于评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情况,通过监测和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质量控制小组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会议可以包括工作总结、问题分析、改进措施讨论等内容,以便不断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除此之外,质量控制小组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感染控制措施、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科室可以将精益管理理论、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业务流程重组理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其中,通过这些理论和模式的应用,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更高的保证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瑾,胡清荣,周江红等.肿瘤专科医院门诊手术室实施海恩法则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甘肃医药,2023,42(11):1048-1050.
[2]朱雪梅,王静,樊俊红.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手术室压力性损伤及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5(03):74-79.
[3]林燕芳.PDCA循环管理结合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6):187-189.
[4]黄绍清,王端华.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0):179-181.
[5]赵娜.护理敏感指标及智能护理质量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4):104-107.
[6]邵锦清,刘婷婷.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的分组授权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03):737-739.
[7]张玉娟,梅峰林,张晨霞等.阶梯思维安全管理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中断事件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163-165.
[8]梁行.团队策略和工具包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05):167-170+178.
[9]孙蔚,孔建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02):123-125.
[10]许丽珍,王婧平,李丽红.基于TeamSTEPPS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态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5):185-188.
[11]温利芳.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价值[J].中外医疗,2023,42(05):175-179.
[12]李静蕾,龙晓宇,杨胜男.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03):463-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