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鹏 徐淑玲

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急诊科护士及同期收治的急诊患者,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设计,通过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护理质量、就诊登记时间、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就诊登记时间、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于优化急诊医疗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急诊护理;诊疗流程;护理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

正文


引言:处于医疗组织的框架之内,急诊科肩负有针对急性疼痛及重病患者执行救治的重要任务。该机构的工作效能和护理质量直接作用着病患的存活概率和疗效。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病患需要的持续增加,急诊护理管理正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处于现今环境里,优化急救救治程序的运用已成为增进急救护理管控水平的重要方针之一。急救医疗程序涵盖若干步骤与规范,它的主旨目的是向急诊医学科就医的病人供应快速的医疗评估、必须的治疗手段和综合的医护服务。以提升急救照护服务品质为中心,通过合并资源、计划程序和增强管控,目标是减少病患等候时间,减少医治失误和医患争议的风险,进而明显增加病患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11~20231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士2名,女护士18名,年龄在24~3岁之间(平均30.14±2.34岁),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4名,护师10名,护士6名。在工龄5年以内4人,工龄5~1016人。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221~20231月)和对照组(20211~20221月),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36.28±4.35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2~83岁(平均37.45±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急诊患者。(2)患者或其法定代表能够提供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

1)患者有严重的沟通障碍。(2)患者及法定代表人不同意。(3)预计生存期过短(小于6个月)。

1.2方法

比较组成员得到了规范的医疗照顾,然而担当患者的医护人员没有受过紧急状况处置的专门培训。

该研究团队的病人接受了专门为了急救状况制定的医疗护理过程,由接受急救程序专门培训的护士负责实施。具体为以下操作:

1)优化和重组急诊科病室

以便保障急诊病人能够于单一集中地点快速结束必须的各类检测与辅助检测,制定决定将原本分散在各个科室的紧急检测和诊断设备移至到急诊科。借助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和网络信息技术,处方的自动化制定与花费的网络化清算得以完成,全部流程都能够网络化高效率完成。另外设立了一条专门的急救通道,并与与相关部门严密协作,组建了一支专精的严重急诊队伍。在任何忽然情况下随时准备供应全方位快速的服务,包括急救、监控和手术等等各个领域。专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急救操作手册,目的在于增进医疗工作者对急救措施的了解,因此当遭遇紧迫状况时能够快速作出响应,与此同时强调了制定应对大规模急救情况流程图的重要性[1]

2)加强急诊护理培训

急诊部门的医护工作者遭遇的一项重大考验是,需要处于争分夺秒的情境中,为病患病情复杂又不断变化的病患供给准确且高效的治疗和照护。关键在于提高急诊护理专业的培训教育。此培训包含了自急救看护的基本概念至实际操作技巧、患者有效交流方式,并详尽研究了护理范畴中的典型争议实例。选拔热情于护理教学、技艺熟练且综合素质杰出的护理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培训一直环绕学员进行,旨在激发护士们的学习热情,增加参与程度,进而增进医病之间的和谐互动。借助时常的训练成效评价,保证训练效果并实施奖罚机制,以此激励护士们踊跃参加和积极学习,切实提高急诊护理的品质和功效。

3)加强急诊护理流程培训

针对急诊科的特别需求,用心编撰了一本综合的急救照护指南,详尽列举了处置各种急症重病、意外事件和不幸事件的规范化操作程序。该手册已经周详安排,并分配给医务工作者,为了便捷查看并且不断进步专业技术。旨在提升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该科室负责人定期组织专门培训,动员医护组队人员加入。课程焦点在于评估小组在急救措施阶段中的协作状况,经由即场点评,根据体现状态制定相应的优化与提高计划[2]

4)制订护理人员互评制度

旨在保证护理团队的平时工作获得高效的监管,与此同时补充科室主管和护理负责人在全方位监控上的缺陷,开展一项护理同事互相评估新体系。该机制包含急救手法实施、团队协作以及和患者交流等多个重要领域。经常性举行团队建设活动,展示工作成就,又鼓舞了护理人员维持专业优势,也确定了改善方向,切实推动了在技术和能力上持续提升。

1.3观察指标

医生和护士需要在急救常识、技术及操作步骤训练的开始和结束时期,接受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同时严谨记录出现的所有错误和引起的护理工作争议等事例,据此据此对照护服务项目的质量展开评价,应用0100的评分标准执行量化分析。成绩的提升,就是照料质量杰出的证明。此外专门编制制定出一份病患满足度调研调查表,踊跃激励依据个人体会提供评分结果,评定区间是0100分,用来衡量满足水平,得分越高意味着病患的满意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X±s)表示,采用χ2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0名护士培训前后就诊登记所需时间比较

结果表明,在20名护士完成培训之后,在患者接诊、留观以及离观登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比培训前有了显著减少p0.05。见表1

1 培训前后就诊登记所需时间比较

时间

例数

接诊登记所需时间

留观登记所需时间

离观登记所需时间

培训前

20

26.45±2.45

64.58±6.94

109.25±24.68

培训后

20

12.21±3.18

37.46±6.94

38.94±6.43

2.2护士接受培训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结果指出,在20名护士参加完培训课程后,在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流程操作方面的评分都明显提高,相比于培训之前(p0.05)。见表2

2 护理质量比较

时间

急救理论知识

急救技术

急救流程操作

培训前

20

91.45±2.4

92.8±2.3

92.1±5.1

培训后

20

97.1±3.4

96.9±2.5

97.4±2.1

2.3两组差错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特定培训的研究组在风险事件和护理争议的发生率上分别仅为2%2%,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未接受相同培训的对照组,后者的比例分别为1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超过了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差错及患者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风险事件 [n( %)]

护理纠纷[n( %)]

患者满意度X±s)

观察组

50

1(2.0)

1(2.0)

98.9±0.8

对照组

50

9(18.0)

7(14.0)

95.9±2.9

3 讨论

处于医疗领域的宽广舞台中,急救科宛如稳固的障碍物,随时筹备应对突然呈现意外损伤,其运行速率和照护等级直接地关联生存之持续。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民众对健康保障期待的提高,急救看护员工遭遇更加严格的职业挑战。因此强化急诊科辨识医治程序的改进,提升护士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准品质,已经逐渐变为急救照护管理的重要任务。

研究2021年间至2023年间1月,在本地医院急诊科服务的护士们的工作状况状况。目的在于透彻领会急救照护管理之中,急救诊断与治疗程序的使用情况,及其对提高护理职业品质和效力导致的效果。探究表明,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项培训,表示不仅增进了在急救常识、技巧和程序上的掌握程度,依然完成了预约等候时长的减少,失误率和看护争议的降低,从而明显提高了病患对医疗服物的满意度[3]

要提升急诊科照护的水准和效率,核心是优化急救医治方式。优化和重建急诊科,建立单独的急救途径,运用电子病历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开药和付款的自动化,保障急诊病人在统一区域内能够快速完成必须的辅助检测,因此明显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照护劳动效率。急诊科护理人员遭遇紧急挑战是,如何在紧迫的时间限制下,对那些病情复杂且可能迅速恶化的患者,供应准确且快速的医疗救护和照护。强化急救照料的专门培训,有助于护士熟练掌握急救常识、技术及操作步骤,同时能够增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增进病患的满意程度。培训的关键是要以学员为核心,调动医护人员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如此能够确实提升培训成效。

探究显示,改进急救照料程序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门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护理品质和操作效率。经过专项训练,护理工作者人员应急救治常识、技术和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明显提升,这自登记时间明显减少、错误率与护理争议大幅下降、病患满足度明显提升等方面得到了体现。这些辉煌的成果,充分彻底地突出了改善急诊护理程序和提升护理人员专业培育的必需性及明显效果。

尽管研究获得了某种成绩,然而在急救照护管理与诊断治疗程序优化的实践应用领域,我们遭遇众多挑战,同时也伴随着众多成长潜力。随着资讯与医疗科技的迅速进步,探究怎样将这些先入技术高效地融合进急诊医疗程序,以显著提升急救照护的效能和服务品质,必将成为将来研讨的重要研究对象。例如,利用AI和大量数据剖析预估急诊患者的数目,达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便携式医疗设备,于急迫治疗情境能够迅速执行健康状况评价和相应地处理。紧迫医疗情况往往涉及众多医疗行业的能力与技巧,必须由一个多学科小组通力协作才能妥善解决问题。因此增强跨领域的严密协作,组建高效率的工作小组,对增进急诊护理职责的品质和效力极其重要。这还涵盖了培育以增进医务工作者的交流能力,还包括组建跨界的医疗救助集体等众多方案。

看护工作者在急救护理这一具有挑战性工作中,不但需求扎实的理论认知和纯熟的技巧,必须持续探寻求知,不断提高专门技巧。因此,积极赞助并资助医护人员参加连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并鼓励积极参加职业训练与学术研讨,这对于提升急诊科照护工作品质极其重要。在提升急救看护品质和效力的进程中,我们不只需要关注技术领域的提高,务必深切实施用病患为核心的照护理念,关注知足患者的全方位需要,不断改善其就医的总体感受[4]

总之,将急救程序与护理治理紧密融合,不但性质的飞越,效率亦显著提高,医疗失误与照护争议的风险相应降低,病患满足度当然上升,此举对于急诊护理服务品质的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尽管该研究取得了若干正面成果,然而我们需要承认它仍然有若干的缺陷。如样本数量缺乏且探究时间有限制,这导致结论之普遍性和持久性遭受质疑。因此需要增加样本量以及扩展研究时间,以确保我们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全良,张荣春,郭学刚.细节与风险双轨护理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5):102-105.

[2]郝爱萍,李慧波,张东艳.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PCI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09):1687-1689.

[3]吴燕青.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64-65.

[4]冯静.流程再造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63-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