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观察
摘要
关键词
针刺;推拿;肱骨外上髁炎
正文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tennis elbow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echniqu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ennis hand. Methods: 30 cases of tennis hand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f 15 cases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ui Na manip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reatment, both of which took 7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VAS scale, grip strength index, elbow joint activity and clinical cure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ip strength index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4%, which was higher than 6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manip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epicondylitis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has the value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临床医学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症。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进行提举重物或抓握动作时,肘部外侧区域出现疼痛[1,2]。患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更为常见。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肱骨外上髁炎被归类为“痹症”范畴,患者常表现出酸胀、疼痛等症状,严重到连伸腕、持筷等轻微动作都能引起显著痛感,甚至影响夜间睡眠[3,4]。现代医学在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上,主要依赖封闭疗法。该方法通过向痛点周围注射局麻药物和类固醇药物的混合液,达到快速缓解炎症和疼痛的效果,尤其适合急性和重度患者[5,6]。然而,尽管封闭疗法短期内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在中医领域,我们拥有多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领域,针刺治疗已被广泛运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中,该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因其具有快速见效、经济实惠、安全性高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7]。然而,尽管单纯针刺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的空间。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旨在进一步提升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1 病例来源和治疗方法
1.1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针刺推拿组),另一组为对照组(针刺组),每组20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8-9];②年龄>18岁;③可配合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关节疾病者;②不愿配合治疗者;③神志不清者;④参加其他临床实验者。
1.5方法
1.5.1治疗组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患者正坐位,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肘髎、少海、压痛点周围取穴,取28号2寸针(有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直刺曲池、手三里、肘髎、少海1-1.5寸,合谷1寸,压痛点视疼痛部位深浅而定,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1次/天。出针后,取坐位或仰卧位,于患侧以衮法、揉法由肘部沿前臂至腕关节按摩而使发热,再以点按、弹拨法治疗压痛点,并对外侧肱骨外上髁机前臂伸肌群进行按摩,每日1次,每次20min。7天为一个疗程。
1.5.2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同治疗组,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1.6观察指标
①疼痛采用[10] VAS主要用于疼痛的测评,由1条10cm的直线组成,0为无痛,10为剧痛,患者根据资深感受选择疼痛程度。②握力指数[11] 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手部力量,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检测方法:测试时自然站立,双臂下垂以握力器记录患者最大握力,重测两次,最大握力体重相比,乘以100则为握力指数。③临床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无不适感;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但剧烈运动仍有不适,休息后可控制;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轻度运动后仍有不适;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1.7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两组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其中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为非常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一般资料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20)
组别 | 性别 | 年龄(岁) | 病程(年) | BMI指数(kg/m2) | |
男 | 女 | ||||
治疗组 | 6 | 9 | 47.19±8.04 | 3.07±0.42 | 20.18±4.03 |
对照组 | 8 | 7 | 46.93±7.87 | 3.11±0.51 | 19.85±3.77 |
2.2治疗前后疼痛及握力指数对比
治疗后,两组VAS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握力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疼痛及握力指数对比
组别 | VAS | 握力指数积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治疗组 | 5.83±1.44 | 1.20±0.31* | 63.31±7.60 | 79.25±5.25* |
对照组 | 5.74±1.33 | 1.97±0.34*# | 60.87±7.56 | 73.35±5.10*# |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 # P<0.05
2.3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7(46.67) | 4(46.67) | 3(20.00) | 1(6.66) | 14(93.34) |
对照组 | 2(13.33) | 3(20.00) | 5(33.33) | 5(33.33) | 10(66.67) |
3讨论
3.1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下,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的病因涉及复杂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从内因角度来看,本病的形成与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有密切关系[12]。首先,肝肾功能不足导致气血生成乏源,这是气血亏虚的根源,气血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于筋脉的滋养至关重要。然而,当气血生化无源时,筋脉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形成“筋脉失养”的状态。气虚导致血脉推动力减弱,血不养筋,进一步加剧了筋脉的失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筋脉的弹性、韧性和力量均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损伤和疼痛。此外,长期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因素也会加重气血的亏虚和筋脉的失养。过度劳累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导致气血更加不足;房事不节则会导致肾精亏损,进一步影响肝肾的功能和气血的生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风险。从外因角度来看,外伤受损后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当肘部受到外伤时,局部气血运行会受到阻碍,形成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气滞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血瘀则进一步加重了气血的堵塞和疼痛[13]。此外,外伤还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恶化。另外,寒湿之邪的侵袭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外因。当机体感受到外邪特别是寒湿之邪的侵袭时,寒湿之邪会滞留于关节和筋脉之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和脉络的堵塞。寒湿之邪的侵袭还会影响机体的阳气和气血的流通,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和难以治疗。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逐渐形成。内因导致的筋脉失养和气血亏虚使得筋脉的弹性和韧性下降,容易发生损伤和疼痛;外因导致的气滞血瘀和寒湿之邪的侵袭则加剧了病情的恶化和疼痛的程度。因此,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的作用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恢复机体的功能。
3.2西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肘关节疾病,尤其在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中更为普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肌腱的慢性损伤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组织和结缔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弹性减弱,导致肌腱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受到损伤[14]。特别是在40至50岁的中老年人中,由于长期的重复性和高强度的肘部活动,如工作、运动等,使得伸肌总腱受到反复劳损,局部出现渗出性水肿,进而压迫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感。从发病机制来看,肱骨外上髁炎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了年龄和长期劳损外,一些内在因素如个体差异、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15]。此外,外源性因素如急性损伤、创伤等也可能导致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伸肌总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发生炎症、水肿、粘连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段。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穿戴护具等,旨在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手术去除病变组织、释放受压的神经和血管,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3.3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在中医理论中,针刺治疗以其独特的机制调整经络、疏通筋脉,进而缓解各种疼痛症状。依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原理,当人体某部位气血运行不畅时,便会产生疼痛,且该部位往往成为病邪的聚集之处。因此,通过针刺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进而去除邪气,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针刺治疗也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痛作用。特别是对于无菌性炎症引发的疼痛,如肱骨外上髁炎等,针刺治疗通过其独特的生理机制,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对于推拿手法《素问》中写道“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从现代医学的专业视角来看,机械应力作用于患处可显著松解肌肉紧张并缓解肌腱粘连,对于由肌肉黏连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这种机械刺激能够促进局部微循环,从而有效改善肌肉、软组织的血液灌注,同时缓解血管和神经的痉挛现象。在推拿治疗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回流,从而有助于促进水肿和炎症因子的吸收,进而缓解水肿和炎症,达到止痛的目的。在推拿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患处出现局部皮温升高的现象,以及在触诊时出现压痛感,这些均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因此,在进行推拿治疗前,医生或治疗师应详细向患者解释这些可能的反应,并消除其焦虑情绪,以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治疗组通过针刺与推拿同时治疗,使得患者经络复通,肌肉黏连、水肿、血管神经痉挛等得到控制,所以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95.
[2]张文华,高沛友,韦景斌. "四法四穴"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经验探析[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7):44-46.
[3]肖春晖,李华东. 小针刀联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9):1874-1875.
[4]姜传捷,张静,李明慧. 颈肩肘同治推拿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理论初探[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8):43-46.
[5]沈钊雄. 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76-77.
[6]胡雯雯. 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149-151.
[7]孙哲,张宏军,范克杰,等. 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2):78-80.
[8]孙文里,马国本. 仿浮针疗法结合刃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2):1831-1834.
[9]
[10]高兵兵,冀来喜. 新九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案的优化与组合[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7,6(1):15-17.
[11]李言杰,韩铭明,王学锋,等. 超声引导下葡萄糖注射联合腕伸肌离心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46(1):44-46.
[12]罗卫泉,杨兴杜. 按摩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7):68-69.
[13]王建建,尹正录,田潇纯,等. 体外冲击波联合深层摩擦按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2):11-14.
[14]赵成利. 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按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0例[J]. 医药前沿,2018,8(19):325-326.
[15]刘洋,吴廉卿. 推拿和器具辅助松解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26):4226-4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