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管理创新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的关键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管理等诸多环节,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精准管控和优化,严格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确保工程建设高效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加强设计优化、施工组织、资源配置等环节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减少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见,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效益的关键举措[1]。
2.精细化管理是强化水利工程运行养护管理的有力抓手
水利工程建成后,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和使用寿命的延长。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管理重心延伸到运行养护阶段,实现工程管理与养护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设备设施的检修与维护,强化安全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保障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精细化管理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调度和智能分析,不断提升工程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益,切实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到水利工程运行养护全过程。
3.精细化管理是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科学化、现代化是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推进管理现代化,必须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和手段。精细化管理强调以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量化的指标,对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精准管控,这与现代化管理的内涵高度契合。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应用,必将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向集约高效、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方向迈进,不断开创水利工程管理新局面[2]。
4.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在防洪抗旱、水资源配置、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水利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让工程惠及当代、造福后世,是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是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精细化管理理念意识淡薄,与现代化管理要求不匹配
当前,部分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管理理念和意识滞后于水利工程发展需要。不少管理人员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习惯于粗放管理,对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追求不够。管理中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学习掌握不够,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理念和意识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础[3]。
2.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标准,管理中随意性大,可操作性不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够,制度衔接配套不足,存在职责交叉重叠、管理空白盲区等问题,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有待增强。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水利工程的差异性特点,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落地落实,制约了管理绩效的提升。
3.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程度还不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单一、覆盖面窄,信息孤岛问题突出,数据资源共享不足,对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发挥不充分[4]。工程运行监测设施配置不足,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不强,管理中还存在不少人工作业、简单重复劳动。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不够,远程管控、移动管理、智能巡检等新型管理模式应用推广还不普遍,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要,制约了管理效能的发挥。
4.管理队伍能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当前,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复合型管理人才匮乏。现有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学习更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掌握运用不够娴熟,团队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全面提升。专门从事精细化管理的专业队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引进渠道不畅,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难以为管理工作持续注入新鲜血液。针对管理人员的培养锻炼机制不健全,继续教育、在职培训针对性不强,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持续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可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深化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三、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实践优化策略
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
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与落实,关键在于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意识,带头学习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维模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形成人人重视管理、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完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机制,明确管理目标、任务分工和责任要求,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力度,在人力资源配置、物资设备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为推进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营造学习型的管理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广大管理人员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要义,切实增强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精细化管理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和奖惩任免的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激发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合力[5]。
2.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精细化管理刚性约束
制度建设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基本保障。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全面梳理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要突出建设程序管控和关键节点把控,制定覆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在运行维护管理方面,要围绕设备设施维修养护、安全管理、调度运行等重点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遵循。在绩效考核方面,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定量考评体系,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机制,将日常管理和专项考核相结合,促进管理工作再细化、再量化、再优化,不断提升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要注重发挥制度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加强制度的宣传解读,提高全员的制度意识,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加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坚持有责必问、失责必究,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还要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制度评估和修订机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回应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新时期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必须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水利工程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图像视频监控、电子巡检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智能分析和综合应用,为科学管理、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要推动BIM技术、数字孪生等在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数字化表达、可视化管控和一体化协同,提高管理的协同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慧水利,推广应用无人机巡检、AR辅助养护、VR安全教育等新型管理模式,为设备设施运行维护、风险预警、应急指挥等工作赋能增效,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6]。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发展培养机制
人才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所在。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管战略,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创新引才机制,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引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专题培训和个性化培训,重点提升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技能,促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管理人员到标杆单位考察学习,广泛借鉴优秀管理经验。要创新基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练兵、以赛代训、轮岗交流等方式,切实提升一线管理人员的实战能力。在人才激励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强化责任约束和利益导向,加大对优秀管理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精细化管理的内生动力,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7]。
结语:精细化管理是新时代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水利工程管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在制度、技术、队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只有持之以恒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慧钧.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12):96-98.
[2]李元海,秦德吉. 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二分册).黄河水利出版社,2023:3.
[3]江骄.精细化管理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2022(05):95-97.
[4]徐运德.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06):216-217.
[5]寇燕燕.浅析精细化理念在水利泵站机电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07):223.
[6]陈利.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08):144.
[7]戎毅.水利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运用实践微探[J].居舍,2020(05):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