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若干问题探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张常岚

​克什克腾旗巡察工作数据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5350

摘要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围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改进建议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然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在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变革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绩效,也制约了其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2.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以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整体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活动。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调动和管理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持续提升和发展。

2.2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其次,强调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倡导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再者,追求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强调多维度、多角度评价员工绩效;最后,强调创新和变革,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创新,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管理变革;二是人才流动性增加,员工忠诚度不足;三是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难题,事业单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四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公正,难以准确评价员工绩效;五是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与全球化挑战,需要适应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压力。面对这些挑战,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1]

2.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并通过相互配合的运作机制来实现有效管理:

1绩效目标设定: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确保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相一致。这些绩效目标可以涵盖整体组织层面的目标,也可以针对个人或团队制定,要求具体而明确,能够量化和可衡量,以便有效评估组织及个人的绩效表现,推动整体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

2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关键。这需要确定清晰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如工作质量、效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以全面衡量员工的绩效表现。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确保评价标准科学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能力水平。

3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流程是绩效管理体系的关键操作机制,涵盖多个环节。首先,需要设定清晰的考核周期和时间节点,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其次,要有效收集评价数据,包括员工工作成果、行为表现等信息。评估阶段需确保客观公正,通过科学方法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和比较。最后,重要的是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向员工说明评价标准和改进方向,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4绩效激励与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和奖惩机制。这包括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薪酬奖励、晋升机会或其他激励措施,以认可和鼓励表现优秀的员工。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需要采取必要的改进和培训措施,帮助其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绩效激励与奖惩机制应具备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激励措施的公平分配,增强员工对激励政策的信任和认同,进而提高整体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5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绩效管理系统是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绩效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分析和报告,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反馈。绩效管理体系的运作机制需要确保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和有效执行,同时注重员工参与和沟通,以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组织绩效的持续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不科学

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可能是由于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导致选取的指标不够客观、全面,难以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其次,考核指标与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不匹配,可能是由于指标的设定没有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成果不符,降低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公信力[2]

3.2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

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信息获取和反馈机制不畅,可能是由于信息收集渠道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员工对于自身绩效评价的了解不足,难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表现。其次,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与透明度不足,可能是由于组织内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程度不够,缺乏透明的评价标准和公正的评价机制,导致员工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产生疑虑,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信任度。

3.3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

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激励政策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可能是由于制定的激励政策过于单一或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和激励动机,导致激励效果不佳。其次,绩效考核结果未能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可能是由于绩效考核与实际奖励或晋升机制的关联度不高,导致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实质性的激励和奖励,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4.1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改进对策与建议的首要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效能。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设计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当贴近事业单位的业务实际,反映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具体指标可以包括工作完成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能等,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次,引入多维度、全面评价绩效。单一的绩效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因此应引入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员工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可以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采用360度评价或者多评价人评价的方式,获取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此外,还需注重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和公开性。确保绩效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明确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影响评价结果。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提供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促进员工自我提升和发展[3]

最后,持续改进和优化绩效考核体系。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变化,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4.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透明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改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员工绩效数据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包括工作完成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提供个人绩效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促进自我提升和发展。

其次,需要推动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向组织内部全员公开,包括个人绩效得分、排名等信息。通过公开透明,可以增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激发其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同时也能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评价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4]

此外,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绩效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透明度是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可以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4.3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是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激励政策,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和激励动机。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奖励方式:多元化奖励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激励策略,可以充分考虑员工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物质奖励如奖金、礼品等可以直接激发员工的物质欲望,增强工作动力;非物质奖励如表彰、荣誉称号则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而个性化奖励如提供学习机会、职业发展辅导则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增强员工的职业满足度和忠诚度。

2激励措施与绩效挂钩:将激励措施与绩效挂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直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升工作绩效。通过明确的绩效指标和奖励标准,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工作表现与薪酬、晋升等激励措施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这种挂钩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也能够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同步提升,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赢局面。同时,通过建立起工作表现和奖励之间的直接联系,也能够提高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奖励的公正分配,增强员工对激励政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进而促进组织的稳健发展[5]

3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是维护组织稳定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保障。通过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可以避免因主观偏见或不公正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增强员工对激励政策的信任和认同。这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来实现,确保所有员工在激励政策下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和奖励标准,使员工能够清晰了解激励政策的运作机制,增强其参与度和投入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4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激励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效果和员工反馈情况,及时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保持激励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适应组织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

通过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员工在得到公平、透明、多样化的激励激励政策支持下,将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组织目标的双赢局面。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 孙凤华.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若干问题探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3):122-124.

[2] 郝振强,赵丽杰.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讯,202202):179-182.

[3] 杨翠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核的问题与思考[J].今日财富,202114):211-212.

[4] 袁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301):42-43.

 

作者简介

姓名:张常岚性别: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900927 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    职称:中级经济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