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会议模式中村民参与动力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徐方雄 陈伟绩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省常德市 4151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屋场会议模式中村民参与的动力因素。屋场会议是一种基于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在乡村地区广泛应用。通过对屋场会议的历史、现状以及参与动力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了多种影响村民参与的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制度设计、领导力等。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屋场会议模式中的村民参与,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屋场会议;村民参与;动力因素;乡村治理

正文


引言:

屋场会议作为一种基于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在我国乡村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屋场会议的功能和效能备受关注。然而,尽管屋场会议在理论上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民主参与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村民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屋场会议模式中村民参与的动力因素,以期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一、屋场会议模式的概述

屋场会议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它将村民作为基本单位,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等方式解决村庄内部事务,体现了群众自治的核心理念。在这一模式中,村民可以平等参与决策,共同管理村务,推动社区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屋场会议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村民自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方式。随着屋场会议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它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村民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屋场会议模式中的村民参与现状

屋场会议模式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机制,在中国各地广泛实行,但村民参与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现状和挑战:

2.1参与程度不均:在屋场会议模式中,村民参与程度存在不均衡的现状。在一些地区,村民对屋场会议的参与程度较高,他们积极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展现出较高的自治意识和责任感。然而,在另一些地方,部分村民对屋场会议缺乏兴趣或信任感,可能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经济因素或社会文化影响,导致他们对屋场会议持保留态度,参与度不高。这种不均衡的参与现状可能影响到屋场会议的决策效能和乡村治理的运行,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村民参与意识教育、改善屋场会议的民主程序和提升屋场会议的公开透明度等措施,促进村民普遍参与到屋场会议中来,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效能化。

2.2参与意愿受制约:在屋场会议模式中,部分村民的参与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习惯可能导致部分村民对屋场会议持保留态度,对其参与意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家庭和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村民参与的重要因素,一些村民可能因为家庭职责或经济压力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屋场会议中。特别是年轻一代村民,由于追求城市化生活和就业机会,他们对乡村治理的关注度不高,参与意愿较低。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村民参与的不均衡,影响屋场会议模式的效能和村庄的整体治理。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村民参与意识的宣传教育、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等措施,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推动屋场会议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的全面提升。

2.3信息不对称:在屋场会议模式中,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村民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地区,屋场会议的决策过程可能缺乏透明度,导致村民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源自于会议组织者的不公开和不透明,或者是因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或存在障碍。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村民无法全面了解会议议题、决策内容和影响,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的意愿和能力。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部分村民对屋场会议的决策结果产生怀疑或不满,进而影响到整个会议的稳定和效能。因此,有必要加强屋场会议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村民能够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参与意愿和能力,促进屋场会议模式的健康发展[2]

2.4屋场会议程序不规范:在屋场会议模式中,一些地方的屋场会议程序可能存在不规范或缺乏民主性,这种现状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信任度。例如,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和议程安排可能不够公开透明,缺乏广泛的村民参与和意见征集。有些地区可能存在会议决策过程不够民主,少数人或少数权力机构独断决策,未能充分尊重广大村民的意见和权益。

这种屋场会议程序的不规范和缺乏民主性,导致村民对会议决策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村民可能对屋场会议的效果和决策结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的意见无法被充分听取和重视,因此对会议感到失望或漠不关心。

2.5年龄和性别因素:在屋场会议模式中,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村民的参与现状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年长的村民可能更习惯传统的权威式治理方式,对屋场会议持保守态度。这些村民可能认为传统的领导者具有较高的权威和经验,更倾向于依赖其决策,而对屋场会议的民主参与模式持怀疑或不理解的态度。另一方面,妇女和年轻人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角色限制,影响其参与屋场会议的意愿和能力。妇女在传统社会中可能受到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束缚,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平台;而年轻人则可能面临就业、教育等现实压力,对乡村治理关注度不高,参与意愿较低。

因此,要提高屋场会议模式中村民的参与度,需要通过加强民主意识教育、优化会议程序、提升信息透明度、注重年轻人和妇女的参与等措施,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屋场会议模式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和作用[3]

三、影响村民参与动力的因素分析

3.1社会文化因素:乡村社会文化对村民参与屋场会议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等级制度常常根深蒂固,可能阻碍了村民的参与意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村民可能更倾向于依赖权威或长辈的决策,而对于民主参与的理念持保留态度。此外,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服从也可能影响村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然而,乡村社会文化中也存在着促进村民参与的积极因素。一些文化传统强调合作、团结和共同利益,这些价值观有助于营造共同参与和协商决策的氛围。村民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更愿意积极参与屋场会议,共同讨论和解决村庄事务,体现群众自治的原则。

因此,要促进村民参与屋场会议,需要在尊重乡村社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宣传,逐步引导村民认识到民主参与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倡导和弘扬乡村社会文化中的合作和团结精神,建立起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理念,为村民参与屋场会议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推动屋场会议模式的健康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3.2制度设计因素:屋场会议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参与动力。有效的制度设计应当包括设立了具有代表性和权力的村民代表制度,确保村民有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权利;同时,会议决策过程应当公开透明,让村民了解决策内容和影响,增强其参与的信心和积极性。若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村民代表制度或会议决策不公开透明,将会削弱村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甚至导致对屋场会议模式的不信任。因此,要提高村民的参与动力,必须重视制度设计因素,建立起健全的制度框架,确保屋场会议的民主性、代表性和透明度,为村民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和保障,推动屋场会议模式的健康发展。

3.3领导力因素:村级领导者在屋场会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参与动力和意愿。积极主动的领导者能够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屋场会议,发表意见并参与决策。领导者应当展现出对村民意见的尊重和重视,倾听他们的声音,采纳他们的建议,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反,缺乏有效领导力的领导者可能导致村民的不信任和消极态度。如果领导者表现出不作为、独断专行或对村民意见漠视,会导致村民的参与动力下降,甚至使一些村民选择不再参与屋场会议。这种情况将影响屋场会议的民主性和效能,阻碍乡村治理的发展。

因此,要促进村民的参与动力,领导者需要展现出良好的领导品质和行为,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树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屋场会议,引导和激励村民的参与,推动屋场会议模式的良性发展,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四、促进村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4.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民主参与意识,促进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

要促进村民参与屋场会议,首先需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推动乡村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这包括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村民认识到民主参与的重要性和益处。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村民对屋场会议的认知和参与意愿[4]

其次,要推动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打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对村民参与的限制。倡导尊重个体意见和平等参与的理念,培养村民自治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屋场会议成为村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事务的平台。

另外,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机构的建设,为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屋场会议的机会和渠道。建立起开放透明的决策机制,鼓励村民提出建议和意见,增强其参与的实质性和积极性。

此外,还应充分重视年轻一代和妇女的参与,为其创造更加包容和平等的参与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社区互动平台等,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使屋场会议成为真正体现民主、公平、效能的乡村治理模式。

4.2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的村民代表制度,提高屋场会议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要促进村民参与屋场会议,关键在于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的村民代表制度,提高屋场会议的民主性和透明度。首先,应当建立起明确的屋场会议程序和规范,确保会议的召开、决策和执行都符合法定程序,增强村民对会议的信任和参与意愿。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的村民代表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村民代表,代表村民利益参与屋场会议的决策和管理。村民代表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能够有效地代表和维护村民的利益。同时,要加强村民代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履职能力和责任意识。另外,要注重屋场会议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让村民参与感更强。可以通过公示、信息公开等方式,向村民提供决策信息,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参与到屋场会议中来。总之,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的村民代表制度,提高屋场会议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可以有效促进村民的参与,推动屋场会议模式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和作用。

4.3增强村级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与村民的沟通互动,搭建良好的参与平台

为了促进村民参与屋场会议,需要增强村级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领导者在村级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村民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领导者应当深化民主意识,意识到屋场会议是村民共同事务的民主决策平台,应当尊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

同时,领导者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将村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和支持。他们应当主动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增强村民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认同。

此外,建立良好的参与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村民代表大会、公开听证会、民意调查等,搭建起与村民直接互动的平台,让村民有更多的机会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促进村民与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增强村民参与的实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要促进村民参与屋场会议,领导者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与村民的沟通互动,同时搭建良好的参与平台,让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屋场会议中来,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五、结论

村民参与是屋场会议模式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社会文化、制度设计、领导力等多方面因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促进屋场会议中的村民参与。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加系统和细致的方法探索影响村民参与的具体机制和因素。在政策层面,需要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包括加强民主意识教育、优化制度设计、培育民主文化、提升领导者的服务意识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营造更加开放、民主、透明的乡村治理环境,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屋场会议模式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提升乡村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少辉.湖南衡南屋场恳谈会促进村民自治探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8):46-48.

[2] 周展.自我整合:项目进村中农民集体行动研究——以BH村屋场会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2.

[3] 谷玉良.农村层级化治理的实践逻辑[J].学术交流,202101):130-139+192.

[4] 胡潇,唐丽萍.上海郊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权威塑造[J].村委主任,202211):8-12.

作者简介:徐方雄,1996.08.22,男,湖北省荆州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治理、应急管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