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熊平凤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初级中学 541902

摘要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政策的实施,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时间减少,这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如何调整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

正文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一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新政策下优化教学策略,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中将深入分析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是中国针对当前教育领域问题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这一政策通过限制学校布置的作业量,提倡高效教学,确保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减少其数量,规范其运营,以避免过度竞争和教育商业化。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同时引导社会形成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性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偏重于理论传授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往往依赖传统的讲授和填鸭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数学素养提升缓慢。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大量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影响了身心健康。这种过度强调分数的教学模式也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双减政策鼓励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这种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探索更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实用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减少了校外培训和过量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双减政策也促使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发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四、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中心的原则,即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风格和兴趣点,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质量优先原则双减政策强调的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即在减少作业量和校外培训的同时,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购物、旅行等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立方程的过程。例如,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问题,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或者在旅行计划中计算预算和花费。这种情境模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图形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在教授湘教版初中数学的“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搭七巧板等活动,直观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线段、角、对称等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几何图形形象[3]。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更复杂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数据收集,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的“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章节,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班级调查活动,例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或音乐类型,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这些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或饼图来展示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据收集和图表绘制的技巧,而且能够在分析图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推断。

结合代数式,发展抽象思维在教授湘教版初中数学的“代数式”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比如某商品的打折促销活动,让学生用代数式来表示不同折扣下的价格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用代数式来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4]。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构成和意义,而且促进了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设计,降低课堂学习难度

分层次教学设计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的“有理数”章节,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强化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等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反复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高层次的挑战,如引入复杂的混合运算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成功体验,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降低学习难度。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代数式”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动画展示代数式的简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代数式的基本结构和运算规则。此外,利用教育软件中的互动功能,如拖放代数项进行组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还能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寻找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5]。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对教师单向灌输的依赖。

强化课堂互动与反馈“图形的认识”章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同时,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这种强化课堂互动与反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调整教学模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实施差异化教学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的“分式”章节,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多关于分式加减乘除的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运算;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效率的计算,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获得成功,减少因学习进度不同而产生的压力。

鼓励自主学习“三角形”章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自主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行探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他们的发现。这种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协作能力。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兴趣驱动下进行学习,从而降低因被动接受知识而可能产生的压力。

利用实际应用案例“实数”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案例,如使用平方根来计算对角线长度,或利用立方根解决体积问题[6]。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强化概念理解与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章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如制定旅行预算或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来强化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解决过程中自然地应用不等式进行决策和推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实际意义,还能够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对抽象概念的畏惧,降低学习压力。

4.加强信息应用,增强数学理解能力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的“二次根式”章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深入学习。这些平台通常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在线习题库和即时反馈系统,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自主复习和巩固知识点[7]。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视频讲解,随后在平台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以检验学习效果。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复习,减轻了学习压力,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合教育软件进行图形教学“图形的相似”章节,教师可以结合教育软件,如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教学。软件能够展示图形的缩放、旋转和平移等变换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正方形逐渐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同时保持形状和比例不变。这种动态的图形展示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相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

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函数学习“一次函数”章节,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模拟软件,如Geogebra,来展示函数图像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输入不同的函数表达式,观察斜率和截距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例如,学生可以调整一次函数的斜率参数,实时观察图像的倾斜程度变化。这种模拟实验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学习“数据的频数分布”章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Excel或其他数据分析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数据的频数、频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绘制频数直方图和箱线图。例如,在分析某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时,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快速得出成绩的统计量,并直观地展示成绩分布情况[8]。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技能,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仅关注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更着眼于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鼓励自主学习,我们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轻松且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环境。期望这些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德标.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 2023(30):24-26.

[2] 钱爱红.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19):81-83.

[3] 王卿.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22(30):43-45.

[4] 赵永锋.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 2023(9):12-14.

[5] 覃卫洁.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2(5):0218-0220.

[6] 曹静倩.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2(10):107-108.

[7] 王平,吴忠慧.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6):3.

[8] 郭海鹰.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19):36-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