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蔡玲玲 郑坤启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急需从“他塑”转变为“自塑”,以塑造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英语不仅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工具,更是中国声音和故事传播到国际的重要工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高职英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落实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分析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现状;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正文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WYZZ6);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61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urgently needs to shift from "others shaping" to "self-shaping" to create a more authentic, three-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image. Englis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hannel and tool for students to get in touch with western cult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tool for Chinese voices and stories to spread to the world. Using English to "tell China's stories well"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course ideology and culture in voc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course ideology and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using English to "tell China's stories well" i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in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courses, guiding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English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better understand and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 ideology and culture.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英语教学肩负着赋予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使命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英语课程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英语技能培养脱节,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思政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等。本文将聚焦讨论“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落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现状及解决策略。

2.高职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高职英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西方文化时,可能会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学生明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减少西方不良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2.2 有助于高职公共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于2021年发布了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

首先,以中国故事为载体开展高职英语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与故事相关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有助于今后在工作中有效完成涉外职场沟通任务。第二,通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技能,从而顺利实现多元文化交流。第三,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培养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语言思维能力。最后,围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并在完成后开展学习评价。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善素养。

3.高职学生用英语好中国故事能力的现状

3.1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现状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帮助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然而,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并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不足。他们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不足,语法错误频出,难以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讲述中国故事时出现较多的用词和语法错误;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有限,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不能在口头交流中迅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英语写作能力不足,在书面讲述中国故事时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

其次,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限。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例如: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则更加追求个人独立。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时既要传播中国声音,也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高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足,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还不足,讲述过程中体现的价值观可能很难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甚至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

4.“讲好中国故事”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的策略与方法

4.1中国故事英语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如何将“讲好中国故事”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首先,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等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例如,在英语口语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我国文化相关的主题,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历史事件等,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自然地融入我国的故事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4.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讲好中国故事。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海报设计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交际环境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交际环境中,练习用英语讲述我国的故事和文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用英语进行介绍和讲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视频、音频、文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4.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体现对“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评价

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我国的故事。首先,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如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其次,应当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再次,评价体系还应当结合在线测试、问卷星反馈等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跨文化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这样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4.4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内,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采用视频导入,组织主题讨论,开展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同时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式学习,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

课外,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网站和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外教举办讲座、举办中外学生交流会,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

4.5利用课外实践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课外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参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外实践项目。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让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分享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相关英语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近三年每年举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系列征集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讲好中国故事”氛围。

5.

“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使得思政教育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评估。展望未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在未来,通过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张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的确立依据及其内涵解读[J].外语界,2021,(05):2-9.

[2]陈燕,牛颖.“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0(01):72-75.

[3]尹丽.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1):70-72.

[4]李梦洋,李辉,井媛,.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探析[J].海外英语,2024,(06):153-155.

[5]许楷,赵俊霞,刘雨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06):6-8+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