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道德
正文
前言: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也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效果。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更要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师生互动的加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深厚理论素养和良好教学能力的思政课教师,能够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一、革新教学理念,塑造思政课亲和力
思政课的亲和性建设,其核心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突破,它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驱力。思政课亲和性指课程对学生所产生的亲切感和感染力,它的核心是先进的教育观念,不但影响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而且还影响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拉近双方关系的方式[1]。
在当今的社会中,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而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的开放式、网络化的教育模式已经被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要坚持“个体化”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征与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利用网上班级讨论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要树立“主体”的教学观;本文认为,在新媒介条件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批评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指导他们理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关怀,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心,以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去尊重、去了解、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二、深耕人格魅力,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魅力。虽然它的吸引力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度量,但是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个性魅力既是其自身素质的反映,也是提高其教学说服力、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充分利用好新媒介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2]。
第一,要多做好自身的工作,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榜样为榜样;强化德育,培养崇高的个性;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表率。
第二,要通过“学习强国”等正式网上学习,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把握,增强对党的政治态度的把握,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有助于教师在思政课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教师应广泛涉猎与思政课紧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展现渊博学识和“学高为师”的风范。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
第四,老师要主动运营好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公众号,以正面的态度与正面的信息,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进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基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要加强对网上教育系统的设计和作用的研究,对网上教育的形式进行持续的改革,使其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结合。大学要想贴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抛弃以往的、单纯的教学方法,掌握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3]。
第一,大学应充分运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和新媒介手段,开发出形象、趣味十足的课堂教学软件,或将有关的小影片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法的弊端。
第二,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大学可以在网上进行网上和线下的混合教育。在线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学,而在网上的解答和解答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
第三,大学可以引进一些新型的教育平台,通过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整个互动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所学知识,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四、夯实保障基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性
大学应当把“亲和性”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综合素养,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向专业化。
第一,大学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新媒介的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估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估。具体表现为:网上与线下混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课件是否生动;教育成效的重要性、对学生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影响等,应当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并形成文字记载。学校要建立经常性的考评机制,保证考评系统的可持续、有效。通过完善保障条件,创新评价机制,高校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他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4]。
面覆盖,让网络信息技术贯穿思政课教学始终
第二,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双微一端和海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大学思政课建设带来了空前的便捷。为此,大学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科技的优势,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的核心。大学要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好专业基础、较强理论应用能力和较强网络信息化水平的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严重匮乏的今天,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规模与强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次,构建互联网平台和媒介位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建立网上思政课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有助于拓展思政课的传播渠道,增强其与学生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再者,改革思政课教学班级设置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扩大,高校应逐步实现小班教学,以更精细化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解决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最后,要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支持体系的建设。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媒体素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学课堂德育工作的研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5]。
另外,大学应该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成立新媒体技术部门,帮助思政课老师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更新,建立网上课堂,建立新媒体资源库等,既能缓解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又能提高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支援,使其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需要高校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学生的需求;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去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需要与高校其他课程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宗侠.认同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6):178-180,183.
[2]梁冰.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对策选择---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87-91.
[3]周庆.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教学探究一一评《铸就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8(10):97-97.
[4]陆虹臻.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159-161.
[5] 左红娟.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几点思考[J]. 理论观察,2020(2):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