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辛小昌

江西中云建设有限公司 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和钢结构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混凝土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混凝土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使其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确保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当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正文


言: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工程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成本效益,成为最常用的建筑工程类型之一。钢结构工程则因其轻质、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及韧性,尤其是其快速施工的特性,逐渐受到更多建筑工程的青睐。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则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的优点,提供了一种更为经济、效率和强度都更优的建筑结构方式。然而,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以及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对于提高工程品质、减少施工中的不良影响因素以及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这些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工程建设者提供更有效的施工策略和技术方法。

1工程概况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项目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工程,占地面积279866m²,总建筑面积49413m²,其中囊括了高层住宅楼、便民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及其他配套设施,属于多元化群体高层住宅项目。以一期工程高层住宅部分为例,住宅区域总占地面积4086.66m²,总建筑面积139149.66m²,主楼部分建筑面积为104197.97m²,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451.69m。实物情况如表1

1主要工程实物情况





 


2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1混凝土的准备与混合

混凝土的准备与混合是工程施工的关键初步环节。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以及必要的混凝土掺合物混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性能和强度受原材料的品质和比例以及混合过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混凝土的准备过程中,选择适当比例的水泥、骨料和水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实验研究,当水泥含量为300-400kg/m³,水泥与水的重量比(w/c)为0.4-0.6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佳。过高或过低的水泥含量和w/c比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下降。

在混凝土的混合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合充分,使各种原材料充分交融。理想的混凝土混合物应呈现均匀一致的颜色,不存在局部的色差,这样可以保证其各部分的性能一致。混合时间过短,混凝土材料可能无法充分交融,混合时间过长,又会消耗过多的能源并可能导致混凝土失水。根据经验,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的最佳混合时间一般为60-90秒。

2.1.2混凝土原料振捣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的原料振捣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排除出去,使混凝土更加坚固和耐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振动器和振动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振捣效果。通常来说,振捣工作需要在混凝土搅拌之后,浇筑之前完成,根据混凝土振捣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这一环节分为机械振捣以及人工振捣这两个部分,但无论是何种振捣方式,有必要提前确定振动的插入点,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振捣器应结合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参数科学进行选择。一般而言混凝土厚度低于30cm那么就需要使用表面振捣器;面积较小的浇筑结构而言,就需要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此外,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不可出现中断情况,并控制好振捣时间,如果振捣过久则会导致砂浆分离、石子下沉等情况,最终会使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2.1.3混凝土的浇注与养护

混凝土的浇注与养护是工程施工的下一个关键环节。浇注过程中的技术把控和养护过程中的统筹方法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品质和性能。浇注过程中,混凝土需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式浇入模板,避免产生空洞和分层。浇注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沉积,水泥和水上浮,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根据施工经验,浇注速度通常控制在每小时10m³左右,可以有效避免分层的产生。

浇注后的混凝土需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发挥。养护过程中,需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过早失水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强度下降,产生裂缝。另外,根据施工经验,养护的最佳温度范围通常控制在5-35℃。现场浇筑施工见图1





 


1现场浇筑施工图

2.1.3混凝土的硬化与检测

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与检测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硬化过程中的统筹以及硬化后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对工程品质的最终确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产生水化硅酸钙等物质,形成硬化体,从而使混凝土由流动状态转化为固态。混凝土的硬化速度与温度、湿度以及水泥种类等因素有关。理想的硬化环境通常为湿度大于80%,温度在20℃左右。此时,混凝土可以在24小时内达到初凝,3天内达到初硬,28天内达到设计强度。

混凝土硬化后的检测,通常通过取样制作试块,然后进行压缩强度、抗折强度等实验室测试,以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具体的检测标准,可参考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例如中国的GB/T50081-2002《混凝土物理机械试验方法标准》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对于保证混凝土性能和工程品质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程需求。

2.2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2.1钢材的选材与预处理

钢材的选材与预处理是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初步步骤,决定了钢结构的基本性能和耐久性。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钢材种类,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选择钢材种类时,除了考虑钢材的强度等基本性能,还需要考虑钢材的焊接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成本等因素。例如,在构建桥梁和高层建筑时,通常会选择高强度低合金钢(HighStrengthLow-AlloySteel,HSLA),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345-690MPa,比普通碳钢的抗拉强度高出很多。

钢材预处理主要包括除锈和切割两个环节。钢材除锈可以有效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铁层和污渍,提高钢材的抗腐蚀性能。除锈的方法有手工除锈、机械除锈和喷射除锈等,其中喷射除锈效果最佳,可以达到Sa2.5级清洁度。钢材切割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气割、等离子切割或激光切割等方法,将钢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2.2焊接施工技术

1)做好前期清理工作,确保焊接区域表面整洁。(2)事前用热烤枪对钢结构进行预热处理,确保其表面温度符合焊接要求。(3)确保焊接表面平整,无蜂窝、孔隙等质量问题。(4)一旦发现瑕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5)为保障焊接质量,需要焊接操作前进行试样,如图2所示。





 


 

a全焊缝点蚀试样





b焊接接头点蚀试样


2焊接试样示意图

 

2.2.3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是钢结构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决定了钢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以及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制作钢结构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合理选择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将钢材组装成所需的形状。例如,在构建框架结构时,通常会选择焊接方法,焊接能提供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刚度。但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控制焊接参数,例如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以保证焊缝的品质。一般而言,焊接电流应控制在80-150A,电压应控制在20-30V,焊接速度应控制在250-300mm/min

安装钢结构时,应保证钢结构的位置精度和垂直度,防止出现偏差。例如,在安装柱子时,通常会使用全站仪和水平仪进行测量,以保证柱子的垂直度。根据国家标准,柱子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1000以内,也就是说,对于10米高的柱子,其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2.3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技术分析

混凝土与钢结构的结合工程具有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双重优点,能够在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混凝土的压强较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钢材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这种工程形式需要综合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工程技术,特别是在结合部位的设计与准备、结合工艺的实施以及结合部位的检测与评估等环节,对技术要求较高。

2.3.1结合部位的设计与准备

设计和准备阶段是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到结合部位的结构性能和工程品质。合理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结合部位的形状、尺寸和位置。例如,在设计混凝土-钢板组合梁时,需要考虑到梁的跨度、载荷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钢板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情况下,钢板的厚度应控制在10-30mm,宽度应控制在100-300mm。在准备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混凝土和钢材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混凝土的预处理包括混合、浇注和养护等步骤;钢材的预处理则包括选材、除锈和切割等步骤。例如,在对钢材进行除锈时,需要达到Sa2.5级清洁度;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需要保证湿度大于80%,温度在5-35℃。

2.3.2结合工艺的实施

结合工艺的实施是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结合部位的结构性能和工程品质。通过科学合理的结合工艺,可以实现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有机结合,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与钢结构的结合工艺包括钢材的安装、混凝土的浇注和固化等步骤。在钢材的安装步骤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使用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将钢材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在混凝土的浇注步骤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和压力,以防止产生空洞或裂缝。在混凝土固化步骤中,需要保证养护条件,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例如,在制作混凝土-钢板组合梁时,通常会先将钢板安装到模板内部,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后应保持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5-35℃的条件下养护28天,以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2.3.3结合部位的检测与评估

结合部位的检测与评估是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及安全性。通过定期测试和评估,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在检测阶段,需要对结合部位的尺寸精度、表面品质和内部结构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尺寸测量和无损检测等。例如,在无损检测中,可以使用超声波、磁粉、渗透和射线等方法,对钢材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在评估阶段,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结合部位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静态负荷试验、动态负荷试验和长期性能评估等。例如,在静态负荷试验中,可以通过施加预定的负荷,测量结合部位的变形和裂纹,从而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总的来说,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技术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严格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才能保证工程的品质和安全。通过技术分析和实践,可以不断优化工程技术,提高工程的性能和效率,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混凝土与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适合承受较大的压力;钢结构则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能够有效承受较大的拉力。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工程的整体性能。然而,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如何优化结合部位的设计,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如何改进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品质;如何提升检测与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总的来说,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工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有可能为解决建筑工程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不断提升这一技术的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辉军.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3):86-88.

[2]何龙,张小东,王伟伟.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1(12):21-22+27.

[3]张云.关于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居业,2021(09):54-55.

[4]樊婷婷.基于土木建筑下的钢结构工程应用及相关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3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