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蒋满娥

南宁市良庆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良堤分园 530000

摘要

自主游戏是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促进自我学习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内容、方式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具有多样性、主体性、趣味性、生成性等特点。然而,多数幼儿教师简单地把自主游戏当成幼儿自己的游戏,在幼儿自主游戏时,师幼互动“缺位”或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导致幼儿的自主游戏变成毫无目的、浅尝辄止的“放羊式”游戏。事实上,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有支持、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建构积极有效且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幼儿;自主游戏;师幼互动;策略

正文


 

一、幼儿自主游戏的特点分析

“自主游戏”通常被描述成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有意义且富有成就感的活动来获取欢乐。它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等能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潜能。【1】通过让幼儿参与到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老师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且注重游戏的安全性与教育意义。

(一)自主游戏具有和谐自主性

自主游戏具有和谐自主的特点。个体的行为通常是自发的,尤其是意识还尚未成熟的幼儿。在允许活动的范围内。通过"解决问题" ,我们鼓励孩子们勇于独立思考,共同解决一些小问题,共同完成挑战。为了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对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给予奖励,并鼓励其他孩子也参与进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的游戏环境,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和个性。

(二)自主游戏具有规则隐蔽性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了确保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制定一些有效的规则,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效的限制来促进孩子们的自由发挥。随着规则的出现,传统的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直接参与已经不复存在,而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判断力,还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自主游戏也具有一定的目标性

幼儿天生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因此,在自主游戏中,他们会进行一些充满创意的活动,以此来满足自身游戏需求。

(四)自主游戏具有可改变性

为了获得更多的乐趣,幼儿们不仅会尝试改变他们的游戏行为,而且还会利用各种技巧和策略,让游戏变得有趣而又有意义。

    

二、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

在自主游戏的时间中,幼儿在教师自己创造或发现的环境中参与丰富的游戏活动。不管是哪种游戏,都需要老师积极思考想象,同时进行积极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孩子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和活动能力。通过《咕噜咕噜》户外自主运动,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及运动技巧。为此,我们的教练会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比如各种形式的轮子、各种类型的小汽车,并且与学生共同分享,比喻成为外卖员,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及运动技巧。

(二)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

儿在游戏中也能够认知世界。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主动获取有些甚至是成人都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花朵房子""云彩房子""小蝌蚪房子",一个充满创意的游戏,让孩子们摆脱了以往的固定模式,他们利用多样的材料,如纸张、细布、细绳、颜色斑点、沙粒等,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房屋,其外观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正方、长方、三角的模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大自然的美妙,也让他们更加熟悉周围的环境,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强调了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游戏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也不能忽视那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在《我们的城市》的游戏过程中,必须使用各种丰富的建筑材料,会全身心投入去玩,但是结束后不知道怎么整理,玩耍区域总是乱七八糟的。所以老师应该在比赛后将整理玩具也纳入到评分的评判中,这样孩子们会在评估中慢慢进步,逐渐养成有收拾东西的好习惯。

(四)自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共同探索、合作和交流。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通过和小伙伴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分工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分享和合作。这对于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都非常有益。

(五)自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游戏和体能训练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他们可以玩跳房子、拍球、跳绳等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

三、自主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师幼互动现状

(一)消极疏离

很多教师认为,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要给幼儿最大的自主选择、自主进行游戏的空间,误认为自主游戏中教师不需要参与指导,教师不应该介入或参与其中。正是基于维护幼儿主体性的观念,导致很多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变成了一个消极的旁观者,一味地让自主游戏变成“放羊式”游戏,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比如,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尝试搭建碉堡,在寻找搭建材料时遇到了困难,事实上,教师对自主游戏开展的理念应该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教师在师幼互动时,既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也要用积极的情感去观察幼儿,做到主动到场,与幼儿产生情感联结。

(二)地位失衡

另外一种极端是教师把自己放在了教育的中央,认为自主游戏也应该是由教师指定游戏规则、内容、方式,过度主观,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高度高控,忽略了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变成了“我为幼儿做主”。这种情况下,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变成了游戏的支配者,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教师用语言、表情或情绪态度严格指示并把控着游戏的进展,幼儿被动回应或遵守的师幼互动模式,导致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会被真正的看见、听见,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自主游戏失去意义。

(三)支持无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然而,由于幼年人的个体差异,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甚至可能面临着学习上的挑战。这时候,教师的有效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老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能做到积极观察,却在幼儿需要支持时,不知道如何互动,或者不能及时支持,或者简单粗暴地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如果一些游戏困难的幼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他们就可能会被局限在单调乏味的模式里,无法参与游戏并从中获益,也就无法从中获取经验和技能,从而错失许多学习的机会。

四、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尊重幼儿在独立游戏中的主导地位。

所谓自主,就是幼儿从内心真正渴望、需要而发起的游戏。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知道玩儿什么,怎么玩儿,和谁玩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天性。

首先要尊重接纳。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做到的是转变观念,在师幼互动之前,要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中央,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需求及发展。用心去思考、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幼儿需要什么,幼儿下一步要往哪一步发展。比如,当大多数幼儿参与某种游戏时,有一名幼儿跟老师说,自己不想玩儿这个游戏,想去旁边的“做实验”。这时候,老师是劝说这名幼儿加入大多数人的游戏,还是允许这名幼儿自主选择?以儿童为本的老师,会轻轻蹲下来,倾听询问这名幼儿的想法,并充分尊重幼儿选择,并为其提供材料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次要积极关注。当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倾听幼儿,采用适宜的方式去支持和鼓励幼儿。通过积极的关注,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温暖、充满安全感和信心的环境。教师的积极关注体现再肢体语言中,是温暖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点头等,幼儿在这样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能进一步放松勇敢地去游戏。同时,积极关注也让会教师更加细致的、多维度的观察幼儿,适时发现介入的时机,在某些关键的发展节点上“推波助澜”,让幼儿从单纯的“模仿”走向趣味的“探索”,从枯燥的“被动”走向积极的“主动”,从浅层的“参与”走向深度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天性,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教育的主人。通过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气息的游戏场景,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从而实现他们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二)丰富自主的物质环境

这种自主的物质环境,包括空间结构、材料投放、流程设置等等。自主游戏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自主的。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环境和材料的不同需求,比如小班幼儿,应该为其提供温馨的、有归属感和家的氛围的环境;中班幼儿应该为其提供多样的、易于合作的环境材料;大班幼儿应该为其提供更具挑战的、丰富的、层次多样的材料。

(三)安全归属的精神环境

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非常敏感的阶段,当周围环境是安全的、温馨的、充满爱意的,幼儿与教师之间,就会形成更加积极的强纽带关系。在安全的、有归属感的精神环境下,自主游戏中的幼儿能更加勇敢积极地去冒险、探索、发现,获得成就感、胜任感。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教师要无条件积极关注每一位幼儿,每天一个拥抱、一个问候、一句鼓励都会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重视、被认可。只有这样,师幼互动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幼儿沉浸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充足的发展。

(四)深度支持,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学习发展

深度的学习支持一直是师幼互动的难点和痛点。通常情况下,师幼互动更多地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然而,师幼互动是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弥散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是核心要素。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识别分析、回应策略三步曲。观察发现:这一步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发现幼儿正在做什么、说什么、在哪里做、用了什么材料以及和谁一起做的真实现场和信息。同时要持续做观察追踪,及时记录下来幼儿的话语、动作、情绪等,必要时候,利用口袋相机、gopro等技术工具作为观察辅助,真实记录下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信息,以便于敏锐的识别分析幼儿。识别分析:这一步需要教师有足够深厚的专业积累,能读懂幼儿,能识别出幼儿对什么真正感兴趣、幼儿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材料而不是那样的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对话意味着什么、幼儿现有的游戏水平在哪个层面、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等等。特别是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候老师该如何去识别分析背后的原因,从而采取适宜的解决冲突的策略。

(五)回应策略

这一步最考验教师的专业功力。在细心观察和正确识别分析幼儿的需求后,教师首先要找到一个适宜的介入时机,由于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发起、进行的游戏,因此教师在在尊重幼儿自主的前提下,在识别的游戏需要教师支持的时机下,循序渐进地展开引导。比如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向幼儿提出高阶问题、设定新的任务驱动、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引导幼儿学会学习等等,来深度支持幼儿的学习。比如,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将幼儿前期经验与当下游戏结合,通过不断的来回交流和坚持提问,让幼儿解释其游戏的思考过程。同时,为了让幼儿在语言上有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及平行式谈话,通过语言描述自己或者幼儿的行为,也要多采用高级的、多样性的词汇,从而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扩充语言发展。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学习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其呈现出全方位、不断变化的特点,在这样的活动场景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景地进行观察记录、识别分析、对话支持,为幼儿注入发展的动力。在自主游戏中,老师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幼儿,尊重个体差异,看见幼儿的需求,有意识地关注幼儿,敏感地关注幼儿,适时介入发起互动,或积极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从而真正将师幼互动常态化落脚到自主游戏中,与幼儿构建平等、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发展。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  谈谈我对自主性游戏的认识 · 中国幼师网  [引用日期2016-01-03]

[2] 黄小慧.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18

[3] 秦旭芳,张洁,林玉.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的行动研究一一以户外自主游戏为背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04).

[4] 钟莹品.在自主游戏中助推幼儿快乐成长一一以本园大班户外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为例[J].亚太教育,202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