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成娟

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摘要

目的 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52例急性心肌梗死就诊对象,就诊时间段2020.6月-2024.5月,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按健康与否划分疾病组与健康组,均采用心梗三项联合BNP诊断,比较疾病组与健康组s-cTnT、MYO、CK-MB、BNP等水平。结果 疾病组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MYO+BNP+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15%、92.31%,心肌酶谱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7.31%、73.07%,MYO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5.38%、63.46%,BNP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1.15%、86.54%,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8.84%、84.62%,心肌酶谱+MYO+BNP+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高于心肌酶谱、MYO、BNP、s-cTnT,有统计学意义(c2=7.052,P<0.05)。诊断前,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基本无差别(P>0.05);诊断后,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均比诊断前高,且疾病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比健康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

心梗三项;BNP;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正文


有报道称[1-3],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保证患者得到尽早干预,实现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状态。为了验证此内容,本文特选取52例急性心肌梗死就诊对象,就诊时间段2020.6月-2024.5月,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按健康与否划分疾病组与健康组,均采用心梗三项联合BNP诊断,比较疾病组与健康组s-cTnTMYO、CK-MB、BNP等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52例急性心肌梗死就诊对象,就诊时间段2020.6月-2024.5月,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按健康与否划分疾病组与健康组。纳入对象均知晓实验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临床就诊标准。排出沟通障碍、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史等患者[4-5]。疾病组35-83岁,均龄(54.05±4.48)岁;健康组33-81岁,均龄(53.37±4.17)岁。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接近,可比(P>0.05)。

1.2方法

清晨采空腹静脉血3-5 ML,离心处理后,分离出血清,-200C冷冻血清,储存备用。利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前实施室间质控检测,质控均在控后,检测心肌酶谱。利用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Cobas 8000型全自动生化免疫组合流水线检测MYO、CK-MB、s-cTnT指标,采用深圳新产业生物公司化学发光仪检测BNP,均选用与仪器配套的试剂盒[6-7]

1.3评定标准

①记录并梳理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水平[8]②计算敏感度与特异性。③采用QOLCE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9]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c2 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 P < 0.05。

2.结果

2.1对比健康组与疾病组检测指标

疾病组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比健康组与疾病组检测指标(±s, U/L

组别/例数

CK-MB(U/L)     

LDH(U/L)

AST(U/L)

a-HBD(U/L)

CK( U/L)

MYO(μg/L)

BNP(ng/L)

s-cTnT (ng/L)

健康组(n=52)

35.62±1.38

89.87±5.55

67.83±3.38

85.27±8.57

92.66±3.03

131.57±1.14

25.22±2.23

3.51±0.23

疾病组(n=52)

60.82±2.45

261.05±4.37

147.22±5.33

215.45±5.49

136.54±6.32

240.73±3.22

199.55±6.15

19.43±0.67

t值

52.501

160.386

75.426

83.361

40.124

170.433

140.234

61.35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诊断结果

心肌酶谱+MYO+BNP+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15%、92.31%,心肌酶谱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7.31%、73.07%,MYO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5.38%、63.46%,BNP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1.15%、86.54%,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8.84%、84.62%,心肌酶谱+MYO+BNP+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高于心肌酶谱、MYO、BNP、s-cTnT,有统计学意义(c2=7.052,P<0.05)。见下表:

2:比较诊断结果(n

 

心肌

梗死

心肌酶谱

MYO

BNP

s-cTnT

心肌酶谱+MYO+BNP+

s-cTnT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n=52)

35

17

34

18

37

15

41

11

50

2

阴性(n=52)

14

38

19

33

8

44

9

43

5

47

合计(104)

49

55

53

51

45

59

50

54

55

49

3:比较诊断价值[n(%)]

心肌梗死

敏感度

特异性

心肌酶谱

35(67.31)

38(73.07)

MYO

34(65.38)

33(63.46)

BNP

37(71.15)

45(86.54)

s-cTnT

41(78.84)

44(84.62)

心肌酶谱+MYO+BNP+ s-cTnT

50(96.15)

48(92.31)

2.3对比疾病组及健康组生活质量

诊断前,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基本无差别(P>0.05);诊断后,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均比诊断前高,且疾病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比健康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4:对比疾病组及健康组生活质量(±s,分)

组别/例数

躯体功能

情感健康

认知能力

社会功能

行为功能

诊断前

诊断后

诊断前

诊断后

诊断前

诊断后

诊断前

诊断后

诊断前

诊断后

健康组(n=52)

60.51±6.23

78.45±8.47

65.53±7.26

78.44±7.92

67.25±8.13

75.66±9.03

66.57±6.14

77.22±7.23

61.45±7.15

74.43±8.24

疾病组(n=52)

60.43±7.67

71.28±7.28

65.15±7.66

72.52±7.29

67.82±7.24

71.54±7.32

66.73±8.22

71.55±6.15

60.29±8.26

69.56±8.16

T值

0.352

2.327

0.363

5.667

0.342

3.124

0.433

4.234

0.235

3.5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发病快、进展迅速为其主要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性命。如今,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被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10-12]。将以上指标联合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使患者得到尽早救治,保证其生命安全。本文研究结果为:疾病组CK-MB、LDH、AST、a-HBD、CK、MYO、BNP、s-cTnT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心肌酶谱+MYO+BNP+ 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15%、92.31%,心肌酶谱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7.31%、73.07%,MYO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5.38%、63.46%,BNP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1.15%、86.54%,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8.84%、84.62%,心肌酶谱+MYO+BNP+ s-cTnT敏感度与特异性高于心肌酶谱、MYO、BNP、s-cTnT诊断前,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基本无差别;诊断后,疾病组与健康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均比诊断前高,且疾病组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等评分比健康组高。此结果与等朱秀英、王伟涛、吴莹[13-15]多位学者研究结论几乎无差别,充分验证了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心梗三项联合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既能使患者得到尽早干预,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又能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利条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广梅. 血浆BNPCK-MBTNTMYO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 2024, 14 (07): 127-130+190.

[2]郦敏霞,高卫亚,袁晶晶. MbcTnⅠ、CK-MBBNP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系统医学, 2024, 9 (07): 72-75.

[3]杨修金. 脑钠肽、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4, 40 (05): 83-85.

[4]孙思,刘妍. hs-CRPcTnIMyo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系统医学, 2024, 9 (02): 61-63+71.

[5]蓝莹. 血清心肌酶谱与cTn IBNPMYO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3, 34 (24): 3708-3710.

[6]丁娅萍. 心电图联合CK-MBcTnIcopeptin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7 (01): 103-105.

[7]何伯永. 血清PCTD-二聚体及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及诊断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 (17): 14-17.

[8]梁吉斌,徐宏勇. 血清PCTD二聚体及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及诊断后的临床价值 [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 (01): 59-61.

[9]冯宇,王庆蕾. 血清HcycTnT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诊断后的关系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 (25): 125-128.

[10]王永想. 血清BNPHCY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J]. 临床研究, 2021, 29 (03): 133-134.

[11]张县华,李梓锋,范怀周. Galectin-3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后意义 [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9 (01): 22-24.

[12]周科晓. 联合检测血清心肌酶谱、hs-cTnTMY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J]. 黑龙江医药, 2020, 33 (04): 931-932.

[13]朱秀英,吴畏,李广鹏,. 血清PCTD-二聚体及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及诊断后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 12 (04): 455-459+463.

[14]王伟涛. 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Hcy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 (34): 81-83.

[15]吴莹. 血清hs-CRPBNPHCY联合心肌三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20): 127+1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