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罗春红,谢映清,李小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5140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分析其对患者疼痛控制及镇痛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本研究调查了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本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患者被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和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药品管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在麻醉准备时间、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及麻醉药品使用量方面的差异,评估新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准备时间为15.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分钟(P<0.001)。在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上,观察组为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次(P=0.019)。观察组的麻醉药品使用量为120.6mg,也低于对照组的165.3mg(P<0.001)。结论: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具有应用价值。该模式不仅能有效缩短麻醉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还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次数和总使用量,促进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医疗成本,并减少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提升手术治疗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麻醉护士;麻醉药品管理;手术室;应用价值

正文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手术需求的增加,麻醉科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麻醉护士这一新角色应运而生[1]。麻醉护士不仅具备专业的麻醉技术,还承担着麻醉药品管理的重要职责。通过麻醉护士对药品的专业管理,避免药品浪费和过期等情况,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2]。多项研究表明,专业的麻醉药品管理能够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降低药品误用及滥用风险。麻醉护士不仅具备专业的药品管理知识,还能在手术中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患者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深入分析该模式对患者疼痛控制及镇痛药物合理使用的实际影响。调查了202312月至20244月期间本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ICU)收录患者。在指定研究期间内,入住本院ICU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56例。观察组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6例,占比约为57%;女性患者共有12例,占比约为43%。这一性别比例大致符合ICU患者的性别分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标准差为14岁)。对照组患者在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占比约为53%;女性患者有13例,占比约为47%。这一性别比例与观察组及总体ICU患者的性别分布基本一致。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标准差为15岁)。

准入标准:①患者在202312月至20244月期间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并接受了手术治疗;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完整,且手术后在ICU期间有明确的疼痛管理记录;③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参与本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在入住ICU前已存在慢性疼痛病史,并正在接受与此相关的长期镇痛治疗;②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少于24小时,因为短时间停留可能无法充分反映疼痛管理和镇痛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③患者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或无法正确理解、表达疼痛感受,影响疼痛评估的准确性;④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已经出现了与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或过敏情况;⑤患者在研究期间从ICU转出或死亡;⑥患者的医疗记录不完整或存在关键数据的缺失。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的28例患者接受了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麻醉护士在疼痛管理和镇痛药物使用中负责全面的药品准备、管理、监控和记录,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和及时的疼痛管理服务。

1.2.2对照组

对照组的28例患者则接受了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主要负责镇痛药物的开具和调整,而护士则负责执行医嘱。对照组的患者在疼痛管理和镇痛药物使用上主要依赖医生和护士的常规操作和医嘱执行。

1.3观察指标

①麻醉准备时间: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从决定进行手术麻醉到麻醉准备就绪所需的时间。这一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管理模式下麻醉准备的效率;②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统计并对比两组在ICU期间镇痛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情况;③麻醉药品使用量: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ICU期间镇痛药物的总使用量。对比两组的药品使用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如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准备时间比较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观察组的麻醉准备时间为15.3分钟(标准差为4.2分钟),而对照组的麻醉准备时间为22.5分钟(标准差为6.1分钟)。观察组的平均麻醉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通过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t值为5.89,这表明两组之间的麻醉准备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准备时间比较见表1

1 麻醉准备时间比较

组别

患者数

麻醉准备时间(min)

观察组

28

15.3 ± 4.2

对照组

28

22.5 ± 6.1

t值

-

5.89

P值

-

0.001

2.2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比较

从数据上看,观察组的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为3次,而对照组的不合理使用次数为11次。在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下,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χ²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χ²值为5.54,这表明两组之间在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比较见表2

2 麻醉药物不合理使用次数比较

组别

患者数

不合理使用次数

观察组

28

3

对照组

28

11

χ²值

-

5.54

P值

-

0.019

2.3麻醉药品使用量比较

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麻醉药品使用量为120.6mg(标准差为25.8mg),而对照组的药品使用量为165.3mg(标准差为34.2mg)。在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下,观察组的平均药品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利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t值为5.92,这反映了两组之间在麻醉药品使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P值小于0.001,表示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品使用量比较见表3

3 麻醉药品使用量比较

组别

患者数

药品使用量(mg)

观察组

28

120.6 ± 25.8

对照组

28

165.3 ± 34.2

t值

-

5.92

P值

-

0.001

3 讨论

研究对比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与传统药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发现麻醉护士主导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优势不仅体现在麻醉准备的效率上,还体现在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减少药物使用量上,可以为手术室运作的效率提升带来有效裨益[3]。从麻醉准备时间来看,观察组的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这一结果表明,在麻醉护士的专业管理下,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更加高效、有序。麻醉护士对药品和设备的熟悉程度更高,能够更快速地完成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对于医院来说,意味着能够接诊更多的患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能力[5]

在镇痛药物的使用方面,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这得益于麻醉护士对镇痛药物的深入了解。在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下,医生开具医嘱,护士执行,这种模式可能导致药物使用的不及时或过量[6]。而麻醉护士则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疼痛情况,及时调整药物使用,避免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这不仅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7]

从麻醉药品的使用量来看,一方面,减少药品使用量意味着降低了医疗成本,为医院节约了开支。另一方面,药物使用量小说明患者体内的药物残留减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8]。降低药品使用量无疑会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高昂的药品费用往往是患者医疗支出中的大头,减少使用量即意味着减少了这部分的开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好。药物使用量的减少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大有裨益[9]。过量的药物使用可能会给患者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带来额外的负担,甚至引发药物性损伤。而减少使用量,则能有效降低这些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10]。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减少麻醉药品的使用量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11]。通过精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和风险,制定更为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实现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12]

值得注意的是,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显著效果,与麻醉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全面管理是分不开的[13]。麻醉护士在疼痛管理和镇痛药物使用中负责全面的药品准备、管理、监控和记录,麻醉护士的专业素养确保了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数据上可能收集不全。再就是本研究仅在一家医院进行,样本量相对较小,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未来可以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曾蓉,李真,柏满云.手术室护士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对临床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 2022, 19(24):119-121.

[2] 沈红.药护协作管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005):031.

[3] 李钧慧,陈梁芳,周奕辰,.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合根本原因分析在医院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 40(17):2354-2359.

[4] 马舒宁,张安平,王晶,.麻醉护士角色压力现状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23(12):2124-2127,2144.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305.

[5] 邱壮,许蕾,马晶晶,.批号追溯管理模式在智能化手术室麻醉药房中的应用与优化[J].中国药房, 2023, 34(9):1142-1146.

[6] 刘莹.手术室的麻醉药品使用药剂师主导管理模式管理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10):4.

[7] 闫梅,袁琼,张金红.护士分层管理结合专科培训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23, 20(2):134-137.

[8] 林青,李梓,张云云.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药研究, 2022, 1(16):94-96.

[9] 刘莉,孙云,丁红丽.JCI标准在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实施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22, 20(12):83-85.

[10] 辛欣,沈蓓.HSD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在麻醉药品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 30(1):162-164.

[11] 孙碧海,尹常宝,张芳,et al.基于智能硬件的麻醉科麻精药品二级库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23(12):125-130.

[12] 余烨.麻醉护士对麻精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4.

[13] 李润,曾俊,张萍.麻醉科护士在麻醉质量控制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