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城市道路地下大型管道安装碰撞节点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张云,李锦,王刚,白世鹏,丁铭昌,赵泽雨

(1.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旅游大道(汉唐大道-污水厂东侧规划路)设计d2200mm~d4000mm雨水管道为欧亚大道雨水系统东西向雨水干管。新建YA60检查井内穿d4000mm管径雨水管道,其井室结构与既有d2600mm混凝土管、d2600mm球墨铸铁带压管产生碰撞。为选取经济、安全、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案,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及过程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确保最终方案实施行之有效,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案例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分析;保护;安装;模拟

正文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正处于高速发展建设阶段,市政道路及配套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地下管线的阶段性规划设计中,常存在管道间碰撞、过线规避等情况,对后期施工阶段造成较大困扰。基于AutoCAD的二维施工设计理念,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易错,尤其在复杂结构的表达弱势中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特结合项目施工案例,基于BIM技术进行量化统计、结构有限元分析等,使项目管理团队能够通过相关图像、工程量、技术参数等更能直观的对方案可行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比选,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完善,针对性的指导现场施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及质量。同时也为BIM技术在市政管线安装领域中的施工应用提供参考。

1  工程分析

1.1  工程概况

旅游大道西段道路西起汉唐大道,东至污水厂东侧规划路,道路红线宽度40m。设计旅游大道雨水管道为欧亚大道雨水系统东西向雨水干管。主干管沿欧亚大道-安澜路-和畅路-旅游大道敷设,干管管径d2200mm~d4000mm。其中设计4000mm雨水管道处于K2+666.809~K3+209.24里程段,总长650m管道采用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D4000mm管道管壁厚度320mm,管道外径4640mm标准管节长度2.5m,重达27.2t。设计混凝土强度C50,抗渗等级P8,抗冻等级F150

1.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渭河一级阶地,地势总体平缓,场地范围由上而下地层主要为素填土、黄土、细砂、中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2.0010.10m,相应高程介于354.82357.01m,属于潜水类型。

1.3  碰撞节点分析

YA60检查井为YA段、YB段设计d4000mm雨水段终点交汇处,经现场勘探,该位置有一原状2600mm雨水管道贯穿新建YA60检查井;检查井上部盖板与既有1400mm球墨铸铁带压管产生碰撞,通过revit建立BIM模型,如图2所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重难点主要存在以下内容:

1)对原始YA60检查井位置进行修改;

2)对既有1400mm球墨铸铁带压管道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管道安装过程中产生扰动破坏;

3)从经济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出发,考虑其基坑边坡支护、下穿管道安装、检查井浇筑等具体实施方案的最优解。

 

1  YA60碰撞节点BIM模型

2 BIM技术应用

基于BIM技术,利用Revit、Midas、Pkpm、Navisworks等,对施工各阶段结构部位进行三维建模、施工模拟、工程量提取、可视化交底、有限元受力分析等,对方案进行验证优化,使得方案更具针对性,切实指导现场施工。

2.1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d4000mm雨水管道基槽采用明开挖施工形式,最大开挖深度达7.88m。支护方式采用分级放坡支护方式,中间马道设置1500mm宽,坡比比率1:1.5。

2.2  管道安装方案设计

1)方案选择

D4000mm管道吊装设备选用320t履带式起重机,轨行下垫50cm砖渣+2cm厚钢板,距离基坑边5m进行吊装作业;管道下基坑后,配32t叉车进行管道顶进安装,如图2所示。

 

2  管道吊装BIM施工模拟图

管道内部接缝处,通过Q235钢管搭设自设计简易移动操作平台,进行防水作业。利用Revit建立三维模型,如图3、图4所示。

 

 

3  移动操作平台BIM施工模型图

4  管内防水作业施工模拟图

2)设计校核验算

①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1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原状土测得值为180kPa;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查表得ηb=0.3、ηd=1.6;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³),取值为19kN/m³;b基础底面宽度(m),取值为15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³),计算得19kN/m³;d基础埋置深度(m),取0.52m。

代入参数得出:fa=249.01kPa

履带吊接触面压强值为225.1kPafa=249.01kPa225.1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②吊车索具校核计算

1)每支吊索拉力计算公式:

                                    2

式中:F为单根吊索的拉力;G为管道构件重力;φ为动载系数,取1.5Q2为吊索具重量。

代入参数得出F=161KN

吊装选用钢丝绳,受力F=1288KN(安全系数取8)

查阅规范《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可知:d48mm(6×37S+FC-1670)纤维芯钢丝绳破断拉力F=1370KNF=1288KN。故选取d48mm(6×37S+FC-1670)2根5m钢丝绳可满足吊装需求

③吊装载荷校核计算

履带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表中的额定起重量Q必须大于部件重量Q1和吊索具重量Q2之和。

                                   3

                                4

其中,Q1被吊物重量,取27.2t;Q2吊索具重量包含吊钩的重量,取5t

查阅320t履带式起重机主臂及副钩吊装工况、工作范围图,在50m臂杆,26m工作半径范围内Q=53.3t,Q吊装=32.2t<Q=53.3t,满足起重要求。

④可移动操作架稳定验算

采用revit建立三维模型,导入Midas 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钢管采用三维梁单元模拟,平台采用平面应力单元模拟,钢管下端与地面连接边界条件为固结。

钢管在自重+人群荷载组合下受力情况如5所示。

         

1)梁单元2、4号点应力云图            2)梁单元13号点应力云图

5  自重+人群荷载应力云图

由上图模型可知,钢管在自重+人群荷载组合下应力在-41.6MPa~27.5MPa之间,未超过钢管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值235MPa,强度满足要求。

3)结果应用

通过自主设计简易移动操作平台体系,通过Revit、Midas civil、Naviswork等软件,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施工模拟,确保满足安全稳定要求,有序指导管道安装施工。

2.3  既有管道悬吊保护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

对既有d1400mm球墨通过设计贝雷架进行悬吊保护

贝雷架拟采用321型贝雷片为桁架,桁架编组为18米4排单层标准型,用11组钢绳把水管悬吊在贝雷架上,钢丝绳间距1.5米,以此达到悬吊保护管线的目的。悬吊物为DN1400钢管。贝雷梁下方为C30混凝土承台(3000×1000×500),承台下为钢板(3500×1500×20)。

采用Midas Civil三维建模,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6所示。

 

6  DN1400mm管道悬吊保护贝雷支架模型图

2)稳定验算

贝雷梁自重7.681t, d1400mm管壁厚20mm,每延米重量680kg,18m自重12.24t,满水情况下总重38.4t,以上共计46.1t分别由11组钢丝绳22个悬吊点承受荷载,则节点荷载F=2.095t=21KN。

对各部位进行强度分析,如图7所示。

   

1)弦杆受力分析                                              2)竖杆受力分析

   

3)斜杆受力分析                                          4)位移变形分析

7  贝雷支架受力分析图

分析结果得出,弦杆最大轴力293.7KN,竖杆最大轴力60.8KN, 斜杆最大轴力67.6KN,整体最大位移31.4mm,分配梁最大组合应力6.54MPa,支撑架(桁架单元)最大组合应力32.7Mpa。对照理论容许承载值标准,满足荷载要求。

查阅规范《6X37(b)类圆股钢丝绳》(GB/T 8918-1996,根据管线总质量为461KN,悬吊为11组钢丝绳,其每组钢丝绳承重为461/11=42KN,考虑到实际中的不均衡受力,选用公称直径为14mm,抗拉强度1470Mpa,破断拉力为84.9KN的纤维芯钢丝绳完全满足悬吊要求。

3)结果应用

通过自设计贝雷梁支撑体系,通过Midas civil等软件,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确保满足安全稳定要求。

2.4  YA60检查井模板支架设计

检查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净空尺寸7000*7500mm,净空高度5600mm,侧墙壁厚600mm,顶板厚500mm,底板厚700mm

1)方案设计

结合经济性、现场碰口实际情况考虑,YA60检查井位置变更,避开d1400mm球墨铸铁管,井室结构采用传统模板木枋支撑体系,满堂架采用钢管扣件支撑架。检查井设计顶板支撑架横纵间距900*900mm,步距1500mm,顶托支撑伸出长度300mm,顶托内材料为双钢管,内龙骨为木枋,间距300mm;检查井侧墙内龙骨为木枋,间距2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8道,断面跨度方向间距750mm,直径16mm。

2)结果应用

①通过PKPM软件建立模板支架模型,进行荷载计算,确保整体稳定。

②采用revit进行三维建模,提取钢筋、混凝土、模板木枋等材料工程量,对于不同视角导出平面图纸,再通过Autocad进行二次加工,能够实现设计模板、支架的快速精准建模和出图。

对施工技术负责人实现可视化交底,交底内容二维变三维、由三维变动画,更加直观和生动,对于复杂节点而言,大幅提高了交底的效率和质量。

3  结语

本文具体集中探讨了4项BIM技术在市政大型管道碰撞节点施工中的辅助应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BIM三维模型的集成化程度高、计算精度高、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采用Revit、Midas、Pkpm、Navisworks等,对施工关键工序、重要结构部位进行建模、稳定分析、可视化模拟,使得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快速、直观的对施工方案选型进行评估优化、分析验证,能够兼顾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对方案优化、稳定校核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设计院.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一般起重用D形和弓形锻造卸扣:GB/T 25854-201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3] 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5] 中国建筑业协会.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