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应对策略
正文
引言:城市的发展、升级离不开各类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当前,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期间,会有诸多方面的技术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由于市政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且涉及的施工技术种类繁杂,技术人员想要保障工程的品质就需要将多种技术类型进行科学划分,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与施工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技术。
1市政工程施工特点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就是要平衡好宏观经济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重视自身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还要保证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市政工程施工可通过调节社会资产结构、科学把控社会资产总量,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代表着政府的形象,部分领导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施工过程中,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保证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主要的施工原则,提升对市政工程的非营利工程建设与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以优良的品质推动城市的高速发展。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
2.1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
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各种建筑材料的应用将会对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规格是否符合市政建设的要求。在城市道路的各个子项目建设中,由于采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会影响到各子项目的施工质量,从而造成太平湖路的使用年限急剧下降,对行人、车辆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居民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比如,在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中,由于管材的材质不合格,致使管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断裂,从而对沿线地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2施工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市政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建设质量。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容易被忽视。比如,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各个子项目的施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政府与监理部门的职责相互干涉,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冲突。多数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其施工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监督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使得其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3市政工程施工设备不够先进
由于目前的施工单位采购的设备没有交给专业的人员,所以在采购的时候,采购的设备出现了质量问题。特别是城市道路上的压路机,它的主要功能是压平整平,而在城市道路的边缘,大型压路机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就需要一台小型的压路机。但采购方很容易忽略这一点,导致大型车辆在市政道路工作时,产生塌陷现象,从而对市政道路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4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质量是保证市政工程建设完成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理应将提高施工质量作为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但是通过观察,施工单位普遍没有将质量意识放在第一位,而是过度的追求时间上的快速。并且由于施工技术的落后而形成施工效率的低下,有个别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就放弃了质量,导致在各项工程中都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以此谋取利益。盲目的追求进度而非质量,企图通过质量上的亏欠而非技术上的进步牟利,是普遍工程实施上的通病,导致目前市政工程存在各种隐患,是值得重视和需要攻克的难点。
2.5工程测量不完整
工程测量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任何一点数据误差都将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后果。但是部分单位建设水平有限,无法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且缺乏专业性的测量知识,使得即使发现错误,也无法进行改正,严重威胁市政工程的安全性。
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应对策略
3.1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完善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制度,使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工程单位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制度,为以后的施工工作奠定基础。技术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与完善,使后期的实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科学地控制施工中出现的各类施工问题,使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有效地保障。市政建设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从设计图纸到最后的验收,都要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和规定。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使市政工程建设的各项规范得以实施。
3.2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有关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前期设计环节中所给出的图纸内容,结合其中的技术参数标准科学采购施工材料。与此同时,在施工材料运输到制定存放地点之前,必须要统一展开质量检测工作,从而明确掌握每一批次材料的质量水平和性能参数,防止质量不合格材料被应用到市政工程建设中。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还要再进行一次质量抽检,最大程度上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引进信息化管理设备
首先,要对数据管理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和优化。根据市政工程建设的目的与思想,结合政府领导的引导及项目实际,进行软件的开发与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其次,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逐步把传统的手工作业管理方式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的施工技术资料,既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又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使用效率,使资料能够及时地转化为电子化的资料,避免了资料的确实问题。
3.4加强施工质量细节管理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规模较大,任何小问题都可能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市政项目的过度影响、任务的多重性、业务的相互关联、工程现场的过度存在、机械材料和设备,使得有效的市政工程管理更加困难,市政项目施工过程的困难和隐蔽性使得这些细节不易找到,这就需要市政工程质量经理特别关注,以便进行详细管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经理除了要关注大规模施工外,还必须更加关注某些隐蔽工程和小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些小部分影响整个市政项目的最终质量形成,而这些小部分的执行质量反映了整个项目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培训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由一个过程和一个施工过程组成的,因此必须妥善管理各个阶段施工内容的细节,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5施工测量施工
GPS工程测量技术。GPS技术实际上就是将GPS接收机安装在测量区域内,通过接收机、卫星信号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共同作用,获取到需要进行测量区域内的详细数据资料,是当前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工作主要的操作方式,具有影响低、高精度、用时短、操作方便等优势。利用GPS技术可减少市政道路建设工作的工作量,提升测量精度。DPS数字摄影技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DPS技术可充分体现其自动化、高精度、测速快的优势,快速获取大量数字化地面信息,并获得精确的数据信息,便于技术人员进行读取。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建立3D电子沙盒可帮助技术人员快速确定道路施工具体走向,提高工作效率。红外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主要通过红外遥感信号与卫星进行联合作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装备解读数据,最终得到直观的图像信息。其优点是不受施工地点与地形的影响,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可以充分掌握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等复杂数据。
3.6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全面控制市政工程施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控制工程安全、施工成本和工期,确保任何过程开发都能得到全面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或质量问题的影响。创建平台时应考虑质量检验和施工成本控制,根据开发管理的要求进行平台的功能设置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技术质量控制。必须通过建立维护和机械维护等信息库正确评估、及时交换和维护使用情况,以确保资产使用始终得到最佳利用,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案例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本文将以J省X市的市政工程建设作为实例,对其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合理划分,并就其中使用到的部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后续相似工程的使用提供参考。
4.1优化技术管理流程
在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过程期间,各参与单位及企业进行协商沟通,对基线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项目的反复审核,使施工技术满足工程的审批标准。企业需要依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及使用需要,编写科学、精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灾害风险及安全评价报告,并将评估报告以及可行性分析提交至政府部门进行审核。组织参与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保证报告的可行性以及合规性、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及全面性等。审核结束后,企业向项目审批机构提交建设规划,包含选址、技术审核等内容,并聘请专业的资深管理单位进行现场的监督、指导、勘验工作。在设计管理环节,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落实各岗位责任制,如项目组长、项目经理、质量工程师等充分发挥监管职责,提升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4.2制定施工技术规划
企业在施工期间制定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规划。技术人员利用3D技术全面还原施工现场的细节,便于直观排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前建立可行的施工规划,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企业在正式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保证各施工人员都能进行熟练操作,明确投资建设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应用以及建设质量。依照项目使用需要进行立项规划研究,并成立施工管理办公室,对研究方案可行性、施工设计、建设要点等环节进行事前管理,保证施工技术规划的有效落实。
4.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在利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施工期间,企业需要减少水泥的用量并精确控制骨料的粗细配比,保证水泥的用量控制在5.0%以内,同时由于受到温度影响,需要保证翻拌好的材料其水分蒸发程度应小于规定标准含水量的0.8%,在运输过程中做好遮盖篷布等保温、保湿措施。在进行铺料时,首先测量下层施工区域含水量,施工人员在操作期间以“只高不低、只刮不补”为工作要点,严格按照预设的控制线,均匀摊铺物料。铺摊过程中时刻注意物料的离析问题,及时铲除不合标准的部位进行回填。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指数在0.28~1.34范围区间内。将平铺好的物料进行压实操作,并采用抽样测量的方式,保证路面的平整性,再进行精细化摊铺作业。进行上层摊铺操作时要严格控制松紧系数,预先铺设30m,并以此作为间隔周期进行测量,减少施工误差。利用适宜的设备进行碾压,由两侧向中间进行,相邻的设备之间重叠碾压的宽度应小于车轮的50%,且不能出现空白区域,保证设备的科学动向,控制好施工速度与方向,防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4.4排水管道施工
此案例中,需要进行排水管道安装的道路总宽45m,排水管道多用直径为1.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采用明开槽的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重视测量管基,保证回填密实度在原密度的9成以上。在测量时首先标线,利用经纬仪测定中心轴线后进行安装模板的工作,应保证其平整且接缝处严密,并刷涂膜剂,方便后续脱模,浇筑前处理好毛面平基,提升工程质量。放管道前要明确高程、排水口、起始位置等具体部位。开挖基坑时需要首先进行线路确认工作,保证堆土与管道基坑距离在3m左右,且堆放高度应尽量不大于3.5m,主要利用顶端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修筑好混凝土井。混凝土井建设完成后,利用1∶3的水泥浆砂进行抹面操作,保证其表面的平整度。砌筑前要先预埋分支管线以及篦子。在埋管期间,需要首先确定管道的合规性,并用水泥浆喷涂在管道内侧,并在外部涂刷防锈保护剂,利用玻璃纱布、环氧沥青等材料进行防腐预处理,涂料厚度应大于600um。利用12t的专业起吊设备进行钢管的放置作业,并用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接口处,钢管接阀门与铸铁管位置可利用钢短管法连接,并用4F等级以上的石棉水泥进行接口处理,最后用螺栓拧紧,做好后续的闭水试验以及管道清洁工作。
结语:
综上而言,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环节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会对工程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关人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分掌握施工技术的通病,并深入了解其成因以及解决方式,提前做好预防,不断优化升级当前先进的管理策略,保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期间,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品质。
参考文献:
[1]韩志鹏.关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9(09):228.
[2]林小彬.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1):9-10.
[3]胡灿.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0):46-47.
[4]李德清.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8(07):120+128.
[5]张爱军,张国坤,毛钦凯,张权.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8(07):236.
[6]付伟,惠鹏,高一龙.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09):30.
...